井小·德育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井河小学家校共育第⑤期|让叛逆不再叛逆,请这样爱孩子

创建于2023-10-23 阅读2212

  曾看到一则新闻:广东一位12岁的男孩和妈妈吵架后,情绪十分激动,便将自己反锁在房内,然后模仿电影情节,用床单被罩结节成绳从12楼翻窗下去,来一场“隐秘”的离家出走。结果因为窗帘和床单长度不够,男孩被困在了10楼的空调外机上,上下不得。幸好消防人员赶来,及时救下了小男孩,才没酿成悲剧。不仅如此,小男孩还很“任性”,宁愿待在消防局也不愿意回家。

       对此,很多父母都特别有共鸣。自从孩子进入初中后,总是跟自己对着干,回到家后一天到晚都是躲在房间里不愿意出来,嫌父母话多,一不顺心就大发脾气……

        

  其实,这是典型的青春期“叛逆”反应。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与外界社会接触越来越多,孩子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这个时期的孩子,既想摆脱父母的约束,又离不开家庭的照顾;强烈希望得到自由,又盼着父母的关心。如果这种矛盾的自我,得不到父母、老师的理解,孩子便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在父母眼中就像变了个人似的,跟小时候的乖孩子形象有着天壤之别。

  碰到青春期的孩子,我们家长朋友一定要冷静对待,认真思考,学会与青春期孩子的相处之道,一定要避开以下三个误区:

误区一:总是唠叨

  有的父母很尽责,事无巨细,孩子一回家就开启唠叨模式,生怕一松懈孩子就落后了。家长本以为唠叨一下,总能起到提醒孩子的作用。事实上,很多孩子听到家长的唠叨,要么口头敷衍,要么置之不理,性格暴躁的还会大发脾气。有家长说:“我家孩子怎么和小时候完全不一样了?一句话都不能多说,脾气又大,要被他气死了。”

       我们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但却总是误用了“喋喋不休”的灌输式教育。这样的唠叨教育之所以不如人意,是因为它背后表现出来的是抱怨、责备和担心。

  因此,作为父母,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管好自己的嘴巴。要想走出“唠叨”的误区,我们就要做好以下两点:

       一、保持冷静,尽量心平气和。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火冒三丈,这个时候说话很容易口不择言,重复平时的唠叨状态,实际上完全起不到沟通的作用。这时,家长一定要先尽量平复自己的情绪,待心平气和后再开口。

      二、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孩子。家长们可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你的爱人或者老板唠唠叨叨,不停地抱怨或指责你时,你的真实感受是什么?你会对自己说,他也是为我好吗?你会欣然接受,然后迅速改正吗?是不是听了心里很委屈,说得多了,还觉得特别烦,甚至想对着干?所以,当你下次想唠叨孩子时,请先在心里给自己喊个“暂停”,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如果我是孩子,我愿意听这些话吗?

误区二:爱摆权威

  青春期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频繁,个人也开始学会独立去思考问题了。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希望自己的观点被接受,能够跟大人平等地去探讨家中、学校乃至社会上的一些现象。而我们的父母却还习惯在小学乃至幼儿园的那套思维,孩子的一些正常的诉求一提出来,父母马上就提出批评或不同意见,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权威性。长此以往,亲子间的共同语言就会越来越少,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就会陷入僵局。

  如何才能避开这样的误区呢?家长可以这样做:

      一、把孩子当大人看。所谓把孩子当大人看,就是父母要放下架子,尊重孩子的想法,像对一个成人朋友那样,和孩子平等地交流,给孩子一种他已是大人的感觉。

  二、成为孩子的盟友。父母要知道,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独立与自由,在他们许多不良行为的背后,其实是一颗渴望被尊重、被理解、被认可的心。因此,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居高临下的说教和强势的管控压制,不但不能让孩子“言听计从”,反而容易导致孩子的逆反、抵抗。相反,父母放下家长的“权威”,与孩子站在一起,成为孩子的盟友,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

  其实,很多时候,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的只是一种被尊重、被理解、被认可的感觉,当我们放下架子,不和他们硬碰硬时,心理学上的“南风效应”就发挥作用了。

误区三:管得太死

  作为老师,我见过不少这样的孩子,他们叛逆、抵抗、不可理喻。和他们交谈时,你会发现他们的眼神十分漠然,面部表情或冷漠或愤怒,双手常常是紧握的。这样的孩子做起事来容易冲动,在他们身上你能感到明显的敌意。无论什么事情他们都毫不在乎,还总能找到机会让你生气。

       这类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位过于焦虑,什么都要管的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可能会相安无事,但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成人意识开始觉醒,他们需要在跟大人争夺选择权的过程中判断自己的力量。孩子希望家长能尊重他的意见,能给他一定的选择的自由。但焦虑的家长总是剥夺孩子的选择权,一味地压制、强制、控制,这样只会激起孩子强烈的叛逆心。“你不让我做什么,我偏要去做什么。”曾有一个孩子说:“他和母亲就是在战斗,当他‘赢’了母亲时,他感到特别快乐。”

  每个青春期叛逆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不肯放手的父母。

     要想避开这样的误区,家长要努力做到:

  一、尊重孩子的选择权。谁选择,谁负责。生活中,“一把手”在做出重大决定时,往往都会说上一句:“有什么事情,我负责!”所以,选择的背后就是责任。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就是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有了选择的权利,他在做选择时,就会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权衡。他会思考什么结果是他想要的,什么结果是他承受不了的。选择了就要承担后果。

  二、让孩子在犯错中成长。家长总是认为,自己过的桥比孩子走的路还多,总是担心孩子走错路,孩子稍微偏离一点点,立马就要把他拽回来。

        但成长没有一帆风顺的,是孩子都会犯错,错误背后其实是成长的契机。孩子犯了错,父母加以引导,他知道错在哪里了,下次不这样干了,这就是成长。比如,孩子喜欢玩手机,不好好学习,结果考试成绩下降,被老师批评,自己也觉得没面子。这样的结果当然是孩子不想看到的,面对这样的结果,他会感到难过。这时,父母就可以登场了,不用打也不用骂,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交流彼此的想法,最终找到大家都满意的解决问题的做法。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最糟糕的父母,不是没有文化的父母,而是从不成长的父母。青春期,就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经历的一场考验和蜕变。相信,有了父母的正确的教育,所谓的“叛逆期”将不再叛逆。     

            

阅读 221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