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0日,上海市大中小学教师学科研修基地美术专题研修班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正式拉开序幕。基地本着美育感化、不拘一格的理念,面向全上海美术教师,采用自主报名的形式进行招募,得到了全市各中小学美术教师的积极响应。
美术基地研修班学员合影
DAY1
开班仪式上,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毛冬华副院长热情地为学员老师介绍了美术学院的发展历程,以及现有的17个专业学科群,本次研修活动设置了专题讲座、工作坊及实践互动等模块,涵盖设计、速写、书法、陶瓷、工艺制作等多个课程内容干货满满。毛院长认为美育教育就像是一根长长的链子,大中小学的美术教师都应齐心协力,凝结在一起,积极共研互相学习,希望大家能够在三天的研修中学有所获。
毛冬华院长在开班仪式上发言
而后,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杨洁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杨主任希望老师们能将三天的学习作为一个起点,并能把教育实践中的经验转化为课题,依托市级项目的平台,在上大专业教授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入研究,以科研成果推动教师的发展。
杨洁主任在开班仪式上发言
百年上海,一场审美与文化的邂逅
赵蕾副教授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资深教师,她的设计色彩课程是上海市一流课程,也是上海市重点课程,本次课程她采用中西方比较式学习,重点讲述了中国色彩的体系,色彩搭配技巧以及文化传承精神,带领学员们了解色彩在设计中的运用,同时也从教师教学的角度出发,介绍了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分享了她创编的“格式塔教学法”从主动过渡到反思,是终身学习能力的养成式学习.为大家介绍了“百年上海设计”的策展经历,使学员们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方法。
赵蕾副教授授课中
此外,赵蕾副教授还带领学员们参观了上大美院本科教学案例展览,展览中有视觉传达,国画,雕塑等方向,展示都经过严格的遴选,展览创意十足,创造出独特而有内涵的作品。
赵蕾副教授为大家导览讲解
设计思维,打开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无限可能
下午的设计思维课程由姚舰副教授和李谦升副教授共同主持,内容围绕着设计思维的核心原则展开。
姚舰副教授授课中
李谦升副教授授课中
课程中老师还介绍了用户画像的概念,强调了了解用户的需求和特点对于设计思维的成功应用至关重要。通过用户画像,学员们也学会了站在不同的角度,换位思考,从而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的基本特征、行为动机和需求,通过合理的设计满足他们的期望。
学员们在工作坊中头脑风暴
DAY2
中西碰撞——感受线条语言的魅力
10月21日的上午,贺戈箫副教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大师速写鉴赏讲座。他以中西方文化传统和美学观念的差异为切入点,引导学员深入体会速写在中西绘画中的运用及表现。从速写的特点、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将中西方速写进行对比和讨论,打破了大家对于速写的一种传统固有理解,引发了老师们对当前速写学习与教学的深入思考。
贺戈箫副教授授课中
在讲座过程中,老师们积极分享和交流了对速写欣赏的理解和看法。来自上海市博文学校的施老师以自身经历为例,结合教学实践,表达了对速写教学不应局限于造型与线条的章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意表现的感悟。此外,老师们也关注到了速写的改革,并开始思考教学方式的转变。
学员老师与授课导师互动交流
最后,老师们纷纷动笔进行人物速写创作体验,贺戈箫副教授现场进行示范,范墨老师对学员作品做点评。通过学习,大家对于速写创作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激发,对于速写审美赏析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速写练习与示范
师生合影
笔墨生香——张弛间体悟文字的力量
下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讲师、中国美术学院博士高帅老师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四大楷书技法通解》。
高老师首先从楷书的起源讲起,详细地解释了楷书的定义、发展历程以及“永”字八法笔法的解析。接着,他通过具体的图片对比了魏碑和唐楷的不同时代特点,指出魏碑是隶书到楷书过渡时期的书体,常常保留了隶书的笔法,形成了魏碑百花齐放的局面,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高老师还对典型唐楷代表书家“唐六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稞、颜真卿、柳公权进行了生平、历史年代和书法特点的介绍。
高帅老师授课中
为了提高大家对楷书的认知和实践书写能力,高老师具体地分析了欧体、颜体、柳体、赵体的笔法与结构特点,并带领大家前往书法专业教室进行现场书写指导。在书写过程中,高老师针对学员的疑惑进行了现场指导示范,让大家对楷书的书写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这场讲座不仅增强了大家对四大楷书技法的认识和理解,还激发了对中国传统书法的兴趣和热情。高老师的讲解生动有趣,使得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让人受益匪浅。
实践互动
破冰活动,在表达中拉近彼此的距离
课程结束后,教师们又进行了破冰交流。这些来自不同学段、不同地区、拥有不同专业特长的教师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全体教师带来了视觉盛宴。许多教师受益匪浅,得到启发,希望回到各自学校后能保持联系,相互学习。
学员老师们自我介绍
DAY3
“双向奔赴”,新材料与首饰的多种可能
10月22日上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时翀老师以风趣的语言与前沿的观念,带领研修班学员展开对“新材料首饰艺术”的了解、观摩、实践。
讲座初始,时老师通过荷兰艺术家的首饰作品,营造认知冲突,引导学员思考首饰在观念艺术背景下的意义;接着通过大量首饰艺术案例,讲述“首饰媒介”与“兴趣”、“材料”等领域的关系;最后通过本人与学生作品介绍自身对首饰艺术的理解与创作观念。整个讲座过程中,时老师以饱满的热情与幽默的语言,打开了研修班学员对首饰艺术新的认识。
时翀老师授课中
讲座后,时翀老师、纪海燕老师与五位研究生带领大家一起参观了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首饰工作室,并通过作品介绍与实际操作,引导学员观摩指环制作流程。参观过程中,助教研究生展现了极为扎实的首饰制作工艺,并详细、耐心地解答了参观学员关于首饰制作的问题。
参观金工首饰工作室
在时老师的安排下,培训学员们以5人为一组,开展了沙盘工作坊——模拟首饰工作室的活动。通过抽选主题、成员分工、作品设计与发布,展现了多样的首饰作品设计。在半小时的头脑风暴中,学员们热情高涨,合作完成的作品精彩纷呈。
沙盘工作坊活动
陶瓷艺术,开启人类延续的再思考
下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陈光辉教授带来了老师们并不陌生的一堂课——陶瓷是什么?陈老师单刀直入且形象的讲述到:任何无机物燃烧后都是陶瓷,它先于人类,地球就是一个大陶瓷!瞬间激发了在座的全体老师们的听课兴趣。
陈光辉教授授课中
陈老师分别从:陶的定义——陶瓷不是一个文化而是文明;陶土原本的生命力——来源自然;中国传统陶瓷之美 —— 生命之美;抽象与具象的——陶的朴素美;科技与未来等五个方面刷新了我们对陶瓷文化的认知。更是从世界变化、科技发展的角度敲响了对人类的延续的警钟,科技在蠢蠢欲动,人类变得麻木,流水线愈发变得商品规定工人,值得人们去反思——审视人的状况和地位。
陶瓷工作室体验
研修结业,是终点更是起点
三天的培训很快接近尾声,在基地结业式上,学员代表施喜元老师发言并和偶像毛冬华副院长合影留念,他用六个“感谢”表达了他自己对于本次研修的感想,也道出了所有学员对上大、对基地,对市教育学院的感这份谢之声。党委书记陈静书记也对老师们进行了“美育要从娃娃抓起”的总结寄语。最后由陈静书记、毛冬华副院长和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张泽堃老师为基地学员颁发了证书,证书承载着的一份份寄托,也预示着奔赴新的起点。
陈静书记结业仪式中发言
优秀学员合影
合照留影
培训活动虽紧锣密鼓,但新颖的观念与丰富的实践活动也为学员们带来了深入的体验,学员们都收获满满,度过了愉快而充实的时光。
研修期间,学员们秉承培训创作理念精神,接受专业指导,汲取了创作经验,深刻体会到集体创作的力量,以饱满的创作热情投入到对艺术的探索之中。参加研修的老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将努力把研修的收获和体会应用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为学校美育高质量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员感言
蒋圣楠(闵行区浦航实验中学):
2023 年上海市中小学美术教师专题研修班培训于今天拉开序幕,从各处人性化的安排上都能够感受到主办方的用心周到。在各位学员的期待的目光中,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杨洁老师,副院长毛冬华老师启动项目,副教授赵蕾老师分享《设计色彩》的文献和案例,让我们从多维度了解上海色彩设计的变化历程和经典作品,感受老一辈设计师的创意思维,兢兢业业的设计态度。副教授姚舰老师的《设计思维》课程通过多层次案例分享,引导我们在小组合作中抓住用户痛点,解决问题,领会一套以人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王德文(上海市闵行区启德学校):
贺教授鼓励我们用丰富的艺术教育语言,激发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培养他们的感知能力,并激发个性化的创作和发展。高老师通过解析四大楷书,全面展示了唐代及后世楷书笔法、结构章法的演变规律,他的讲解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最后,高老师为全体教师提供了实践示范和训练指导,受到了大家的赞赏。研修学习充实而忙碌,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学员们感觉收获颇丰。
潜力(上海市嘉定区新城实验中学):
高帅老师在这门课的开始介绍了楷书的起源(魏碑、唐楷)等一些发展脉络的背景介绍后,又细致地介绍了很多碑帖的字体特点,如《张猛龙碑》是相对斜化的,而与之比对的《泰山金刚经》则是平化。介绍到四大楷书(欧体、颜体、柳体、赵体)的各类特点时,高老师细心地勾出其中字形结构,指出笔画之间的结构如何安置,其笔法该如何运势。此外,通过碑帖和字帖的字形对比,我也了解到了点画起收的微妙变化和呼应关系。在后半节课的实践过程中,虽然写的字不好看,但我也体会到了高老师所讲的“意连“,即在落笔中空中取势,非常之有趣,也让我获益匪浅。
竺琳(上海市长宁区玉屏南路小学):
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专题讲座让我对艺术的多样性和深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时翀教师的《新材料首饰艺术》让我对传统首饰的定义和认知有了改变。让我意识到首饰不仅限于金银宝石等传统材料,还可以使用非常规材料创作出独特的艺术品。这激发了我对创新和探索的渴望。陈光辉教授的《陶瓷文化认知》让我深入了解了陶瓷艺术的发展和文化内涵。这让我更加珍视传统工艺对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性。
我深感自己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去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将努力拓宽自己的艺术视野,积极参与艺术活动与艺术家、同行交流合作。我希望继续思考和创新,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杨晓妤(上海体育职业学院附属小学):
在时翀老师引领下,我们了解首饰艺术如何突破种种传统材料,运用新型媒材,赋予其观念,形成当代首饰作品的设计思路与创作路径,并在首饰工作室的团队合作中,通过实践,尝试思想与材料对话,进一步感受新材料与首饰艺术“双向奔赴”的内涵。
陶瓷是什么?陈光辉老师引领我们尝试突破对陶瓷技法的单一的赏析视角,感受作品创作过程与背后最朴实的独特与真实。与我们而言,作品中具有的艺术家思想、人与环境的感性因素,启迪我们教育教学中与学生分享与交流的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