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神志病学 第一章 概论(上)

花生
创建于2023-10-23
阅读 27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1.1 前言

    中医的难点,在于形质病和神志病,因为传统中医看的主要是气化病,功能性疾病。形质病,比如肿瘤,神志病,比如抑郁症等等,传统中医在这部分上缺少深刻认识。很多神志病的患者,不是来看抑郁症,根本不知道他有抑郁症、情感障碍、神经症,患者主诉症状五花八门,中医辩证论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但是根本不知道患者其实是一个重度有抑郁症。

    在临床上发现最难治的病有两类:

    一类是形质病的癌症,以癌症为特点的形质病,包括心衰,心功能恢复是容易的,可是心脏悸动恢复是难的,要让心脏恢复正常结构,永远不发生心衰,就很难。出现收缩性心衰,用了真武汤,肿消了,心衰缓解了,那很容易,但是心脏机构是很难恢复的。

    另一类是神志病,其实神志病难治的第一个特点,就是要认识神志病,很多中医师不知道是抑郁症,因为缺少相关知识,就当成头疼、腿疼、肚子疼去治,治也治不好。很多患者,遍访名医,病症能讲一大堆,怎么治也不好使,就会发现,这些症状都不用去治,只要治他的脑子就行。

    那么,怎么去发现患者是否患有神志病,下面就来讲这个问题。

1.2 形气神

1.2.1  形气神的认识


    人是由形、气、神构成。

    气,是物质、能量、信息的转化,也就是功能代谢,中医叫做气化。

    形,是躯壳,人是有形之物。

    神,有识神,后天的神,有中枢神经系统,还有周围神经系统,肠道的蠕动、心脏的搏动,都属于神志的范畴,受植物神经的控制,还有自我意识的神,开心、失望、爱谁、讨厌谁、失恋等等,都属于后天的神。还有元神,先天的神。

    所以,人一定是有形、气、神的。

1.2.2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

1)  胎生、卵生、湿生、化生

    从形的角度上讲,哺乳动物是胎生,需要喂奶的;下蛋的是卵生,鸡、鸭、飞禽、水生动物;植物与微生物是湿生,因温度湿度而变化而生长;无中生有是化生,有可能是微生物,也可能是灵界生物,比如“莲花化身”。

2)  若有色、若无色:有形(胎生、卵生、湿生)、无形(湿生、化生)

有色、无色就是有形、无形,有形的胎生、卵生、湿生,无形的化生

3)  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有意识(胎生、卵生)、无意识(湿生)

    有想就是有意识,无想就是无意识。胎生和卵生都是有意识的,哺乳动物和那下蛋的动物都是有意识的。而无意识的是植物与微生物。但是,是不是真的无意识,若非有想、非无想,自己去体会。

    所以,讲神,只讲识神,不讲元神,更不讲神灵,不涉及元神和灵界的范畴,局限在医学的范畴内,讨论神志病的问题。

1.2.3 太少两感症

    形气神的疾病,实际上涉及到很多的疾病。比如,中医讲太少两感症。

1)  气化病:麻黄附子细辛汤

2)  形质病:阳和汤

    治疗乳腺癌、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

3)  神志病:防己地黄汤

    有解表的防风、桂枝,有镇静的防己、地黄,有补肾的地黄。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调气化的,也可以用来调神志,只是不用细辛,换成甘草,麻黄附子甘草汤,是治疗抑郁症的一个代表方。

1.2.4  六物黄芩汤

    六物黄芩汤,也有形、气、神不同的疾病,对应六物黄芩汤的变化。

    泽漆汤,不知道怎么用、怎么辩证,一句话就说明白了,泽漆汤就是六物黄芩汤加抗肿瘤药,就是六物黄芩汤证,但是形质病,有肺癌。六物黄芩汤加了紫参、泽漆、白前,这三味药是抗癌的,虽然白前能止咳,它是止咳药里有抗癌作用的药物。

    六物黄芩汤,是木克土的方,有黄芩、生姜、半夏、人参、桂枝、甘草。木克土的发生了肿瘤,肺部肿瘤,就是泽漆汤。

    所以,每一个证,其实都可以分出形、气、神,从三个角度去认识。

    从形的角度上,已经讲了《肿瘤六经辨证法》和《中医肿瘤康复治疗学》,可以在一路健康APP上去学习。非肿瘤的器质性疾病,将来会讲到。

1.3 神

    讲神志病,要强调的是在识神的范畴内,不涉及元神和灵界。

1.3.1  意识形成

    从神的角度上讲,一定要认识到意识是怎么形成的。

    感觉、知觉、意识。首先,人有意识,才有后面的心理过程,才有思维活动。

1.3.2  心理过程

    所谓的心理过程,叫知、情、意,就是认知、情感和意志,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构成心理过程,中间伴随思维活动。思维活动中,伴随明显的心理过程的,在这之前,起码要有意识。

1.3.3  眼界

    意识是什么形成的,知觉形成意识,知觉又怎么形成的,知觉是感觉的综合,感觉是什么呢,那就涉及到六根、六尘、六境。

1)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眼、耳、鼻、舌、身是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触觉包括触觉和痛觉,意涉及到意识范畴,实际上实在六根之后的。

2)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色是外线的颜色,本质上是光波,是光的不同波段,在大脑主观形成颜色。

    声其实是也是波,声波,自然界的震动,主观的形成了听觉。

    这个世界本是无声无色,只是人能够看见颜色、听见声音而已。

    香是味道,气味。

    味是口腔能感受到味道。

    触是触觉和痛觉。

法是外界的各种知识等等。

3)  六境:视、听、味、嗅、触、感

    感觉器官收到刺激,就成了六境,都是在大脑皮层里面形成的,大脑皮层把这个没有颜色的世界变成有颜色。视觉成像的原理,视觉在视中枢是倒置的,主观上又把倒立的成像给倒过来,变成正。

    感觉的综合就形成知觉,知觉就是认知,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意识,在意识的基础上,有思维活动,伴随着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叫做神,属于后天的神。

1.3.4  八正神明轮

    《八正神明轮》

    帝曰:何谓神?岐伯曰: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

    这个是修炼神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涉及到比较高层次的问题,从医学走上更高层次的境界。训练神,从识神入手,最后到元神。“炼精化气,练气还神”,元神的训练,最后做到神明三独。

1.3.5  神明三独

1)  昭然独明

    “昭”就是亮的意思,“昭然”就是像很亮的样子,其实是没有光的,“独”就是大家都看不到,“昭然独明”就是本来没有光,大家都看不到,而你能像有光一样的看见,看得很清楚。

2)  慧然独悟

    一个事物纷繁复杂,事物背后的规律是道,道就是规律,道规定了气运行的规律,气推动了象的形成,在象的形成中,有一定的时间节点,叫数,这就叫做理气象数。

    “大者为道,小者为理”,更大的规律,天地运行的规律叫道,比道小的叫理,这个规律是独立的。由于规律决定了气的运动,气的运动使事物呈现出一定的象,比如生长壮老已,是一个象,气化活动中,伴随着出生、长大、衰老、死亡的过程,这就是象,这个象是有数的,女七男八,在发生变化,所以理气象数,看到的是象,而不明白象背后的理和道,能想明白的,叫慧然独悟。

    智慧开了,这个智慧是大智慧,所谓的大,都涉及到更本源的东西,也就是元神。所以学中医讲悟性,有的人经常打坐,突然之间就悟了,能悟到的东西都不是学的,有可能是刻在元神里的,如果把这个搞明白了,讲一辈子中医,都不会重复的。发现象背后的规律,就叫慧然独悟,需要打坐修炼。

3)  俱视独见

    俱视独见,就是“大家都看不到,只有你能看得见”。患者来看病,症状很多,都不知道根本的病是什么,有的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个抑郁症”,这就叫俱视独见。关于神志病的望诊,将在后面的课程讲到。

    昭然独明、慧然独悟、俱视独见,前提是要“目明心开而志先”,就涉及到志在先的问题,涉及到神明的训练。

1.3.6  知行合一

    从识神的层面,先是意识形成感觉,感觉形成知觉,知觉形成意识,在意识的基础上,有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就讲到知行合一,是指心理过程指导意志行为。心理过程最后要决定意志行为,如果知行不合一,就形成精神障碍,也就是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

    所以,“知”就是心理过程,是神的问题,“行”就是意志行为,两个是统一的。如果知和行不能够统一,严重的形成精神分裂,轻的就会很痛苦,“得非所愿,愿非所得,得苦,失苦,得失皆苦,思念则又苦之又苦”,得到的不是想要的,想要的,得不到的。这个苦的原因是知、行不能合一。

1.3.7  心理过程

    在思维活动中,会表现出基本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包含了认知、情感和意志。

    心理过程有三个基本特征:

1)  认知过程(知):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思维活动是为了认识客观世界,包括对自己的认识,也包括了对客观事件的认识,在认识客观社会中,表现出各种心理现象,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属于认知的范畴,认知首先是感觉,眼耳鼻舌身去感觉,感觉的综合形成知觉,知觉的综合形成意识。在这过程中,调取记忆,开始思维,思维后就开始想象,这就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基本的心理现象,构成了认知。

3)  情感过程(情):人认识客观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心里体验过程。如满意、不满、喜爱、厌恶、憎恨

    在认知过程中,伴随着情感,人认识客观事物会产生各种心理体验,满意、不满、喜爱、厌恶、憎恨、厌恶,各种情感就出来了。

3)  意志过程(意):为实现奋斗目标,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过程。

    在情感过程中,伴随着意志,就是为了实现奋斗目标,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过程。

1.3.8  自知力

    心理过程主要就表现为知情意,出现心理疾病,也表现为知情意的问题。关键是,由于很多精神疾病、心理疾病,是自知力有缺失的。

    认知,有认知客观世界,有认知自己,对自我的认知能力,叫自知力。

    很多人对自我缺少自知力,对疾病也缺少自知力。精神疾病的很多患者对疾病是缺少自知力的,所以患者不认为自己有精神疾病,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精神疾病,就诊各种各样的疾病,层出不穷,其实就是精神疾病,对自己疾病的自知力不够。

    认知的过程,有主体,有客体,既要认识客体,认识客观事物,还要认识主体,认识自己。认知是是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反应,是主观的。

1.3.9  我


    在认知的问题上,很多精神疾病的患者,包括肿瘤患者,认知的范围是高度缩窄的,比如很多患者就诊时,常说“我”,没有“你”、“他”。“你”,就是和“我”利益相关的人,“他”,就是和“我”利益不相关的人,是众神。

    如果没有“你”,这种不能合作。如果没有“他”,这种人很自私。

    很多人的认知是缺乏自知力的,他认知的是“钱、权、名、利”,并没有对自己的认知,是神不守舍。他真的要真的吃他自己。

    认知的过程,有几个基本的要素,首先要有感知,感知就是感觉、知觉,然后有记忆、有思维、有想象、有语言,这构成认知客观世界或者认知自我的基本要素。

    我,有自我、本我、超我,自我是意识,本我是潜意识,超我是元意识。本我是有欲望的,自私的,是兽性,超我是德,是人的神性,还有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还有法律。

    但是,个体、自然的人,成为社会化的人,终活在心理冲突之中,自我和超我的斗争,就容易发生心理疾病。超我是人的神性,本我是人的兽性,自我是本我对超我的妥协。

    自我的人只有“我”,想的都是本我,兽性、自私,“他,他们”是超我。

 学习小结:

阅读 27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