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引领助成长,同课异构显风采——海口观澜湖华侨学校2024年“名师助成长”活动之高中物理篇

小小
创建于2023-10-18
阅读 70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金秋十月秋意浓,教学相长收获丰。为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优化物理科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我校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在高三一轮复习的质量与效率。2024年11月5日下午,海口观澜湖华侨学校第四届“名师进观侨”系列活动之高中物理篇如期开展。本次活动我校有幸再次邀请到海南省研训院王理想物理名师团队走进我校,开展主题为高中物理模型建构能力培养的有效研究——《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的同课异构活动。

活动安排

       本次活动由海口观澜湖华侨学校付磊老师主持,本次活动共分为两个环节:

一、同课异构展示

第一节(14:40—15:20)

课题: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碰撞模型拓展

授课老师:胡锦耀(海口观澜湖华侨学校)

第二节(15:30—16:10)

课题: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类碰撞问题

授课老师:林丰(文昌中学)

二、评课环节

时间:16:20—17:00

1、唐伟老师点评

2、符程老师点评

同课异构

      第一节课我校胡锦耀老师和物理3班的同学们在各兄弟学校听课老师们目光所聚下展开。胡老师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尝试引用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教学资源。将学生们从硬币的碰撞视频中引入进本节课的主题,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适性,从而加深了对定律的理解。并带领着学生复习两种典型碰撞模型: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特点,引导学生写出这两种模型能量观及动量观的式子,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了两种模型的不同之处并完成了复习环节的巩固练习。紧接着在第一个新课探究中胡老师以“弹簧—滑块”模型,引导学生分析两物块与弹簧在运动过程当中的情境,得出了弹簧被压缩最短时两物块达到共速,类比完全非弹性碰撞的模型进行解题,弹簧恢复原长时类比弹性碰撞。并在此题分析下让学生从中学会更好的选取初末状态以方便解题。在第二个新课探究中以“滑块—斜(曲)面”模型,胡老师先从受力观入手,让学生明白此模型在水平方向上合力为零,符合动量守恒的条件。并从问题入手:滑块达到最大高度时,两物体达到共速类比完全非弹性碰撞模型可得到方程,而在滑块滑下弧槽时类比弹性碰撞得到方程,并从能量守恒的观点引导学生知道两个过程中能量的转换关系分别写出能量观的式子。胡老师将两个复杂的模型很好的类比了常见的模型,并从受力与运动的角度、动量观的角度和能量观的角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把这种模型分析的思维方法拓展到其他情境中,使问题得到简化。教学中胡老师落实了本校三段式导学案教学法,课后留有时间让学生巩固练习并提交检查,课中课后都及时反馈,使学生们学有所得。

00:52

       第二堂课是由文昌中学的林丰老师和物理2班的同学共同构建。林老师从课前学习任务出发,让学生回顾了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表达式以及适用条件,让学生清楚的意识到对于本节课所需的知识储备。在知识储备下从“一动碰一静”模型出发,引导学生写出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三个模型动量观和能量观的方程,对学生知识的巩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紧接着林老师以“子弹打木块”模型为任务一,从受力分析入手,分析系统的受力情况,引导学生将子弹射入木块达到共速时和子弹射入到从木块中射出时两种情境和完全非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归类整合。以“滑块和木板”模型为任务二,分析滑块和木板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以及整个系统的受力情况,让学生明白何为系统,以及对系统受力分析时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滑块与木板共速的情境整合归纳到完全非弹性碰撞的模型,从滑块滑离木板的情境中整合归纳到非弹性碰撞,而对于这两种情况下损失的动能从何而来,林老师从速度变化上进行入手。最后林老师再以“弹簧—滑块”模型将弹簧被压缩至最短归类到完全非弹性碰撞,滑块B与弹簧分离时归类到弹性碰撞,并从例题中引导学生如何正确选择系统,如何选择恰当的角度分析能够更快更准确的完成解题任务。在课堂总结处,林老师很巧妙的将模型进行了归纳,将知识网状的整合在一起,使得整个课堂的上一个坡度,在林老师的循循善诱下,物理2班的同学不惧挑战,完成一个又一个的难度高峰。整节课犹如在翻山越岭,让我们体会到了思维的构建以及深度的挖掘方式。

00:36

        本次活动的两节高三复习课通过两位老师从不同的模型和教学手段,很好的帮助学生建构起动量守恒定律的知识体系,并灵活将复杂的模型,不同的模型整合归类到我们常见的简单的模型中来。让学生从运动观,能量观,动量观中打好基础,学生学有所获!

评课环节

       课后,在符程老师的组织下,听课老师进行了评课交流。两位老师的呈现精彩纷呈,更是获得了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胡老师基于培养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对“滑块-弹簧”模型和“滑块-曲面模型”分析,深化两种特殊碰撞模型的应用,从受力与运动分析的角度、动量分析的角度和能量分析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把这种模型分析的思维方法拓展到其他情境中,使问题得到简化。所选用的两个模型中既有弹性碰撞又有完全非弹性碰撞,例题呈现方式难度得当,符合本校学生实际,学生学有所获,教学中胡老师采用了三段式导学案教学法,课后留有时间让学生巩固练习并提交检查,这种及时反馈方式也获得了外校老师的认同。而林丰老师是立足于学生已有知识的关联,对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三种特殊模型进行拓展。课堂容量大,但林老师借助了PPT的展示,着重模型的归纳和知识整合,学生与教师互动积极,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思维活跃,高效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林丰老师的语言简洁精练,教态从容,课堂节奏把握恰当,这些都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如:高三备考的复习课如何上得更有效?应该重在归纳总结,直奔高考。文昌中学的正高级唐伟老师还对与会的年青教师们提出了建议,一定要研究课标,依标教学等,唐教师更是提出了高三教学的“四个重”:重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重落实(建立敏感链接)、重实效(知识成网络)、重能力(建模能力培养)。

活动反思

       通过此次“名师助成长”活动,物理组的成员也有了新的思考方向:在最近几年的物理高考中体现出考察学生对于物理情景分析和物理模型的构建能力,对于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并不局限于新课教学,在高三复习中同样重要。如胡老师通过视频展示把抽象枯燥的物理问题现实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林老师的以PPT模式,从文字中提取并建立物理过程与物理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建模能力。研而不联则浅,联而不研则空。活动已完美落幕,但教研之路仍道阻且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俯身耕耘,砥砺前行!

阅读 70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