蜷缩的肥猫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十月读书小记

创建于2023-10-23 阅读1455

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

“当孩子降生,一个安静整洁、井然有序的家就不复存在了。如果你试图纠正孩子做的每一件你不赞同的小事,你就会筋疲力尽,濒临崩溃,而且还有可能将每一次与孩子的互动都变成一场战争。”

生活中,作为母亲,当你开始了解怎么当一个合格父母,也就开始了每天的自责、愧疚和反思。每一次的情绪失控,每一次没有共情、体贴孩子,都让我陷入自责的循环。可是当下一次再出现相同场景时,好像并没有变得更好。情境有了变化,却是变得更糟,一边因为孩子的行为生气,一边因为自己的情绪而自责,夹杂着的情绪和压力,崩溃的更加厉害。

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我总是“迷信”书的力量,在书里面寻找方法。后来的后来,我不一定学会了方法,却学会了“原谅自己”。如作者所说,你并不特别,太多的父母与你一样,他们也会崩溃,他们的生活也鸡飞狗跳。你是一个正常的人,偶尔的情绪再正常不过,不需要因此自责、愧疚。但你可以寻找更好的方法去沟通,换一个角度思考当前的问题。

然后,每每情绪上来的时候,我就告诉自己:“你可以有情绪,你可以生气。这再正常不过了。”我反倒可以快速冷静下来,也不再有“天使”—“恶魔”的急剧转变。孩子能理解在妈妈说“你现在离我远一点,我快要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的时候,赶紧转移到“安全地带”。当妈妈冷静下来,妈妈会告诉他,刚刚发生了什么,因为什么生气,妈妈希望他怎么做。

“接纳所有的自己”,这一步一旦开始,接下来即将走入坦途。当然,除了接纳自己,我们更需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虽然那是你生的宝宝,但他仍然是独特的个体,他有着他特有的性格特点,书里面把他称之为“气质”。每个人的“敏感度、活动量、反映强度,适应性、情绪本质、接近或回避性、坚持度、规律或者节奏、注意力”都是不一样的,花点时间去了解你和孩子的气质,你就能知道为什么他与你的不同,你能确定该注意什么。你能帮助他改善你想完善的那部分气质,但现实一点,放弃不切实际的期待,一切就会变得美好。

在孩子出现各种状况和问题时,我们常常感觉到细碎,无法掌控。“家庭会议”,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帮助。每周一次的家庭会议,可以让我们针对某一个问题,逐个击破。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会议,千万不要开成“批斗大会”。收起抱怨,看到问题的本质,提出方案,商量对策,解决问题,才是会议要做的。

这是一本没有任何门槛的书,一本包容的书。如果你也意识到“吼叫”正在伤害你们的亲子关系,你也会自责、愧疚自己的情绪。这本书不仅能为你提供安慰,还可以给你提供足够多的方法。

学校如何运转

前言

“很有意思,我们上学的时候,都知道结构的重要意义,无论是语文老师带我们分析文章,还是物理老师教我们认识世界——结构,都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然而,当我们进入真实社会的时候,却往往把结构抛至九霄云外。”

很有意思,读前言,就让我的脑袋里打上了一个深深的问号。

结构

“制度”并不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甚至产生更多、更严重的问题。——李希贵先生如是说到。那结构是什么?是什么样的结构?

 “撬动油门而不是推轮子”。扉页上这行字字字千钧,敲在心上。一所学校必须按照战略目标,理清组织结构,把所有人员重新摆放到合适的位置上。让每个部门建立起链接,让“权利”变成“服务”,让“管理者”成为“支持者”,让普通教师感受到被支持。从此,拥有“权”的管理者,不仅仅是制定制度的高高在上的领导,更是必须要考虑每一位教师实际工作的支持者。教师成为了被服务的“客户”,“客户”甚至可以对“支持者”做出有效评价。

在这样的结构里,推动着每一位更加团结,更加为整个团队输入正向的动力。

过度管理

李希贵先生说:“现在的校园里,学生在老师人前身后常常表现不一。当他们以表演的姿态出现在教育者面前的时候,我们就很难发现真实的学生,也就很难找到教育的起点。当然,教育效益也就无从谈起。”

然而造成这一现象,只因教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常常不允许学生出问题、犯错误——下课不许吵闹,上课不许说话,吃饭要无声,走路要抬头挺胸,坐姿要笔直端正……“过度管理”由此衍生,却忘了在成长期的孩子们就是得在不断的跌倒、爬起中渐次成长。

也不由让人感到焦虑,在这样严苛的管理下,真的能培养出创新的人才吗?

当然,这不意味着放任不管。而是要针对学生的特点、面临所产生的问题总结、接纳,并给教师留足陪伴、引导、教育的时间与空间,容错机制才可能形成。

首先学校要从教师的根本制度上改变,不能把所有学生的所有表现,与教师的工作业绩简单挂钩。“这样的制度必然引诱出人性中的魔鬼出洞。制度的斤斤计较必定带来教师与学生的斤斤计较时,教师面对学生很小的错误便可能大发雷霆,面对始终后进的孩子则很容易情绪失控。这不是因为教师的素养不够,而是因为管理的机制有问题。”

其次,对于教师,可以通过诊断师生关系的优劣来大致判断当前的交易效益。李先生提出:诊断指标要特别重视作为“引路人”的价值。比如,“老师教我如何做人做事”“老师的人格魅力影响了我”“老师鼓励我发挥自己的优势,保持独立思考”,等等。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参与到学生的成长中来,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班主任过大的责任和压力,同时也避免了管理的过度;当然,也防止班主任一个人在学生成长中过于个人化的影响,让更多教师的人格魅力润物无声地影响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否定“过度管理”并不意味着否定“管理”。无规矩自然不能成方圆,但规矩只应是适当的限定,不该事事管控。学生需要更多一点的自由和空间,他们有情绪,有话说,有快乐,需要发泄!

希望我的孩子们,懂规矩、有礼貌,但同时我更希望他们在广阔的世界里,在道德的界限里,在法律的约束里,更自由一些,更快乐一些!

教研

在一个发展的学校中“教研”占据了不可撼动的地位。研发平台的组织、启动、运行,都必然是合理结构的发展,所有的资源和支持都应向此倾斜。

教研的变革已是学校离不开的主旋律,但却不适宜一开始的大面积铺开。“先锋队”的出现,能代替大多数人摸索出一条可快速通行的道路。这支先锋队,可以不是学校的教学骨干,因为教学骨干在原本的教学模式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并愿意待在他们的舒适圈中,学校更应该发现新的愿意做出改变并有能力改变的新人。

在变革的过程中,我们更要允许落后者的存在。因为一勇当先的先锋队成功与否尚未可知,我们需要那些人守在他们固有的模式中,他们可以使一个组织有相对的稳定性,他们可能时不时的提出质疑、泼点冷水,可以使变革者不至于头脑发热,也可以防止出现思维的盲区。

最后,“一位优秀的领导者必须坚定的于自我感觉良好告别,时刻对自己和自己所领导的组织保持警觉。培育你内心强大的哨兵,对风险的扫描应该成为自己工作的常态,甚至应该有些夸张的在组织内有意推销面临的风险。每一位组织的领导者,在一定时期里,都要写同内心的哨兵,把自己和组织的关系、对组织的价值进行理性评估,理清自己在不同人生阶段的真正优势,以此与组织未来一个时期的战略目标相比照,判断自己在组织中应有的价值和实际的可能,切实防止自己成为组织的瓶颈,更不可引发组织的风险,确保一个组织中始终处于可以不断进行自我修复的变革之路上。”

阅读 145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