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乌鲁木齐市第十五小学教育集团教育科研月语文专场——书道传世(传统文化专场)

阅读1861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用文字记载了长达五千多年中华民族发展的光辉历程,形成了中国文明于世界的传统文化——语文,它作为人们的交际工具,并在传统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伴随着中华民族从原始走向今天,极大地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

  课堂是教学的生命线,高效课堂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障。

     24日上午,乌鲁木齐市第十五小学教育集团牵头校黄康老师和乌鲁木齐市第十五小学教育集团成员校第73小学校刘璞老师分别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古诗文课。这两节课为在场听课的老师们的传统文化教学打开了一扇窗。

  黄康老师执教的《江南》,写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通过谈话的导入,勾起孩子的好奇,播放江南水乡的视频,让孩子们初步感受江南的美景。在学习句子的时候随文识字,可以使孩子做到快速认读,创设情景做游戏,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快乐,感受诗歌带给我们的“美”。

     刘璞老师带着学生们学习《古人谈读书》的第一则,这是论语中有关于读书和学习的名句,结合本单元目标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小组合作,感悟梳理,一步步带领学生们从论语中的道理延伸到了自己的学习生活,在拓展环节,我有意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多多积累,感受古文之美,读书之道。

  25日上午,乌鲁木齐市第十五小学教育集团牵头校刘诗琴老师和乌鲁木齐市第十五小学教育集团成员校第九小学校周倩老师用新的思考和方法分别教授了三年级学生《古诗两首》和四年级学生《王戎不取道旁李》。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写景抒情的经典古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一片传世佳作。这首诗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情感。课堂教学以“读”为主,通过“读”“想”“说”结合的方法理解古诗内容和意境,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掌握表达技巧。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则语言精炼的文言文,故事内容浅显易懂,古今异义、一字多义等语言现象比较丰富。从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梳理故事情节这些方面来完整把握文意!这篇古文是学生运用学法阅读实践、朗读积累、想象体会和练讲故事的很好的例子。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传统文化智慧。”语文作为文化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

  “观乎人文,天下化成”。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来注重文明教化的民族,在树德务滋中化民成俗,在润物无声中春风化人。让我们的学生在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传统文化殿堂的基础,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此次活动通过对中华优秀典籍的阅读与教学实践引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而回归课堂,让传统文化经由课程得以延续,为学生的精神丰富提供滋养。孩子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历史的书写者,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述文明之悠远,传文化之美善,更可以立少年之志向,养民族之精神。

阅读 186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