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一组的组员们在李红蕾导师的领导下于10月22日进行了线上研讨会议,为培育站十月份的线下研修活动作准备。
本次线上研讨就周丽慧老师执教的《对鲜花》和朱梦斐老师执教的《编花篮》两个片段课为主题进行。在正式研讨前,周丽慧老师和朱梦斐老师均提前将准备好的教案分享在群里,导师和组员们认真阅读后,在研讨过程中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分享了自己对这两节课的思考。
导师李红蕾提出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修改建议,希望两位执教者理清两首民歌的特点,找寻真正的共性,做好两课之间的衔接,不只在表象“花”上做文章,要注意发挥民歌方言和衬词的作用,注重生动的情境创设和表现性任务的呈现。
田梦琦老师针对这两学时之间的关联性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可以设计在真实情境下共同的表现性任务,以任务驱动学习。第二,每学时最后可以从歌曲特征、地域特色、方言特点、生活联系等多方面让学生进行对民歌认知上的总结,教师进一步提升,深入了解不同地域民歌间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刘泽媛老师觉得《对鲜花》与《编花篮》都属于民歌教学,地方性的民歌教学需要挖掘更深的文化底蕴,朱老师的《编花篮》在教学形式和内容上,比较丰富,教学中可以结合倚音引出河南方言,如花篮,南山等。
金毓老师认为《对鲜花》和《编花篮》都是三下第五单元赶花会中的歌曲,导游老师带领小朋友做火车去旅游,以中国地图为引,第一站到了北京,第二站到河南,学生顺便了解了地理位置。两首歌曲一个是北京民歌来源于游戏猜谜,一个是河南民歌来源于劳动,两首歌曲的特点对比并不是很明显,我觉得可以找共性,就是来源于劳动生活娱乐,用方言以唱的形式表现出来。两节课的联系就是都和花有关,我觉得如果第一课时可以编出关于牡丹的歌词,第二课时则更加顺理成章。
符晶老师提出《对鲜花》中针对学生没法儿找出押韵的最后一个字,是否可以考虑将歌谱重新编辑下,用对齐的方式让学生找最后一个字。《编花篮》的教学过程是否可以再从整体性出发,听完觉得有一点点过于碎片化的感觉。
徐林玲老师建议《对鲜花》与学生猜花名导入这部分,我觉得可以把花的某一方面特性用一句话说出来,比如菱角开花在水里,请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某种花。最后也可以唱一唱自己创编的歌词。
谭欣老师觉得周老师用小火车游花会进入课堂,随后进行赏花、猜花、充满着趣味。朱老师将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选段作为《编花篮》的导入环节,帮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感受河南民歌的特点。考虑两位老师的片段课中是否可以加入中国地图的图片,可以设置火车动画,将周老师与朱老师的片段课更好衔接。
陈豪豪老师提出《对鲜花》中附点四分音符和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要重点教唱,容易唱不准,对唱的感觉和语气也要唱出来,《编花篮》教唱分的太细了,第二段歌词就不要教唱了,来不及教。
柳悦老师觉得《对鲜花》是一首北京民歌,教学时可采用拍手猜谜的游戏进入歌曲,在歌曲拓展部分鼓励学生与老师创编合作对唱,体验创作的乐趣。《编花篮》是一首具有鲜明特色的河南民歌,教师带领学生感受最具有特色的乐句,帮助学生理解装饰音与豫剧的关联。了解河南民歌是从河南豫剧演变过来的。
张磊老师指出《编花篮》倚音的教学环节设计,可以感受河南方言,“编”尾音是向上扬的!包括后面的“编花篮”旋律是向下的,其实方言也是向下的感觉!通过唱把河南话和旋律之间建立起来关系!《对鲜花》在了解对唱演唱形式上,一问一答的感觉能带入到歌曲表演中去会更能体现对唱特点和情绪表达。
10月23日,周丽慧和朱梦斐老师根据线上研讨大家给出的建议,结合自己的思考,重新设定学习目标和学习重难点,上了第三次试教课。
《对鲜花》
【学习目标】
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北京民歌《对鲜花》。
【学习重难点】
1.能用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的活泼、诙谐的情趣。
2.了解对唱这一演唱形式,能找出歌曲中的规律进行自己编创。
《编花篮》
【学习目标】
1.掌握前倚音和下滑音的演唱方法,体会装饰音在歌曲的作用,唱出河南民歌韵味。
2.能用活泼的情绪准确演唱歌曲《编花篮》,通过聆听、对比、模仿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特点,了解民歌的主要特点方言、衬词。
3.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感受民歌魅力,激发对民间音乐的喜爱之情。
【学习重难点】
1.准确掌握歌曲中一字多音、下滑音、前倚音的演唱。
2.找出旋律与方言之间的关系。
试教课后,老师们展开了研讨。
对于《对鲜花》一课,导师李红蕾指出:1.四段都是一样的音调不同的歌词,容易陷入重复教唱的境地,造成课堂节奏拖慢,建议先教前两段,待学生熟悉后,让学生自己根据曲调和歌词,演唱后两段。2.衬词的作用建议在对比学唱中感受,避免一带而过,学生没有印象,抓不住作品的特点。对于北京民歌中的儿化音,也在演唱中表达。3.教师语言尽量再精简,通过引导把课堂的表现机会多留给学生,开头和最后部分要和上一课、下一课形成关联,承上启下。
对于《编花篮》一课,导师李红蕾指出:1.课的内容偏满,不要想着一节课中什么都要教给学生,要根据作品最重要的特点梳理主干教学,建议砍掉方言学习中韵母的教学及与歌词无关的内容。2.后半段的学习,要注意让学生找出节奏、旋律相似与相异处,带着辨别的感觉去学唱,防止多次演唱后仍唱不准确。3.作品中戏腔的元素,不建议先学戏曲,再找到作品中的戏腔,建议反过来,先唱作品,再对比戏曲段落,加深对作品中“源”的认识。
单元教学,需要突破单课教学的窄小视角,基于音乐课标理念进行单元整体规划,提炼单元主旨,明确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建立单元教学内容之间的结构联系;同时,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要保障教学过程指向目标并体现结构化,通过“目标导向”“评价前置”,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实现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的“教学评一致性”,达成整个单元的内在一致。
学习,将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