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一早,本是休息日,但是晏婴小学门口却人头攒动。原来,他们是2021级11班的同学们,在家委会的组织下前往蒲松龄纪念馆开展“游蒲公故里 品悲喜聊斋”研学旅行。
本次研学,由大家的老朋友沙老师担任研学导师。在此之前,沙老师已经给孩子们专门上了一节《爱恨情愁说聊斋》的专题阅读课,让孩子们初步了解的蒲松龄坎坷的一生以及众多饶有趣味的聊斋故事。崂山道士、骂鸭、赵城虎让孩子们忍俊不禁,雨钱、义犬、画皮、梦狼等故事又让孩子们大开眼界。有了课堂上的了解,再到实地去研学,自然会更有体会。
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秩序的进入纪念馆,展现了晏婴小学学生的优秀素质和良好风貌!为孩子们赞一个!!
“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一句话,高度概括了《聊斋志异》的精神内涵!
在“聊斋”门前,沙老师向孩子们讲述了“聊斋”这座书房的来历,孩子们也知道了原来《聊斋志异》这部世界名著是在这间小小的“聊斋”里完成的。蒲松龄老先生从25岁开始写《聊斋志异》,直到去世前几年才彻底完成,几乎耗尽了蒲松龄一生的心血。在纪念馆各个展厅中,泥塑、画册呈现出一个个精彩的聊斋故事。《田七郎》《王六郎》《翩翩》《小翠》《画皮》《画壁》《罗刹海市》等故事,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这座房子,就是蒲松龄先生的书房——聊斋。
看,我们的队伍齐不齐!
老师,我们听话吧?
我也成了小狐仙,美美哒?
男子汉,不怕花妖鬼狐!!
在3D展厅内,孩子们还戴上3D眼睛,感受了一番现代科技体现出的聊斋故事,孩子们玩儿的不亦乐乎。
离开蒲松龄纪念馆,我们来到了下一站——聊斋园。聊斋园主要有狐仙园、柳泉和蒲松龄墓等历史遗存。
姑妄言之姑听之,
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
爱听秋坟鬼唱诗!
柳泉位于蒲家庄东侧,因为既有柳树、又有泉水,故称“柳泉”,蒲松龄也自称为“柳泉居士”。相传,蒲松龄经常在柳泉摆茶摊,免费为过往行人提供茶水,但人们必须讲一个有关鬼狐的故事。几百年过去了,传授的真假无从考证,但这棵树、这眼泉,却依然在诉说着蒲松龄辛酸的一生,见证了聊斋一步步走出蒲家庄,走向全中国、全世界。
一首歌,让一部名著成了网红,蒲老先生应该没预料到吧!
研学的最后一站是蒲松龄先生的长眠之地。公元1715年,乙未年正月二十二日,76岁的蒲松龄走完了他坎坷的一生。他毕生的郁郁不得志与一辈子的爱恨情愁都写进了那部旷世巨作《聊斋志异》。
幸运的是,这部《聊斋志异》已经成为足以载入史册的著作,并且在蒲松龄后人的妥善保存下,蒲松龄亲笔书写的《聊斋志异》手稿中的半部也有幸保存到现在,成为国宝。
一路上,孩子们边走边看,或许他们的年龄不可能完全理解蒲松龄,也不可能记住太多的聊斋故事,但是,走进蒲松龄故居的那一刻,我相信,在他们心里已经与蒲松龄并不远了。这颗种子,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生根发芽,在人生中的某一个重要节点,成为他们精彩人生中的浓重一笔。
研学旅行,我们一直在路上。
写在最后: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聊斋志异》的理解一定会越来越深。此时,耳畔又响起那首熟悉的《说聊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