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创建于2023-10-22
阅读 2632

  “金秋十月爽,九九话重阳,日月两重归,相应地久长。”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人们在重阳节当天佩插茱萸,饮菊花酒,登高望远。“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重阳;“台榭登临处,茱萸香坠”,是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亦是重阳。

古代认为“九为老阳,阳极必变”,九月九日,月、日均为老阳之数,不吉利,故而演化出一系列辟不祥、求长寿的活动。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就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的起源,关于登高习俗的起源,有着不同的说法。  一说可能源于古代对山神的崇拜,以为山神能使人免除灾害。所以人们在重阳日子里,要前往山上游玩,以辟灾祸。或许最初还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后来才逐渐转化成为一种娱乐活动。登高所到之处,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农历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效果。登高,作为一种体育锻炼,其保健作用是:能使肺通气量、肺活量增加,血液循环增强,脑血流量增加,小便酸度上升。秋日登高,由于气候的独特,气象要素的变化对人体生理机能还有些特殊的益处。登高的起源,关于登高习俗的起源,有着不同的说法。

敬老

  “孝”是中国文化中最悠久、最基本、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传统伦理观念。在《孝经》中,“孝”被开宗明义地肯定为“德之本”和“教之所由生者”,并被儒家视为“仁之内核”。

有的人认为:“只要让父母吃饱、穿暖、居安、行便”就是尽孝了,其实,也不尽然。老年人更需要感情上的温暖。孝心不是一桌山珍海味的盛宴,也不是一身花团锦簇的衣冠。是一个平常的电话:报声平安;是一次心境的交流;无所不谈;是一次举步之劳;常回家看看。无论是什么,只要是发自内心,在“孝”的天枰上,它们都相等,都让父母感到无比温暖。

放纸鸢

相传,重阳节这天放风筝是为了“放晦气”,风筝飞得越高越远,则说明晦气也随之远离,甚至还会将风筝的线烧断,让其消失于云天之外,寓意晦气将永远地远离自己。

当然,还有的说法则完全相反,认为重阳放风筝是在“放福气”,风筝飞得越高则福气越浓,风筝的丝线不仅不能弄断,还要千方百计地保护着,若是丝线断了,则吉祥和福气也随之飘向了远方。

其实,不管是哪一种解释,背后都蕴含着同样的深意,那就是人们心中对于美好的那份期盼。

重阳节的意义和象征在于重视孝道、懂得感恩。用敬祖、尊老、敬老行为体现孝道思亲和慎终追远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有着逢年过节祭祀祖宗的习俗,并通过对长辈尽孝道、感恩情以示孝敬、不忘根本。这也是传统农耕社会和农业文明极其崇尚祖先经验的一种表现。因此重阳节又被称为敬老节和老人节。

在这百果飘香的金秋时节,我们喜逢又一个重阳老人节。在过去的日子里,老人为我们的社会进步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做出了无私的奉献,为我们呕心沥血,任劳任怨,付出了他们的一切。所以此时此刻,让我们向这些晚辈,向全社会的老年人表示最衷心的节日祝贺和最崇高的敬意,衷心祝福他们健康长寿,幸福安康。

阅读 263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