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红,又称郎窑红,是陶瓷史上唯一一个以督窑官姓氏命名的瓷器品种。
康熙年间,江西巡抚的郎廷极奉命仿烧明朝宣德宝石红釉,在数百次失败后,因釉料配方及烧成温度度控制不当,形成了另一种流动性大,有大片裂纹,极为鲜艳的红釉,其色如初凝的牛血,玻璃釉质,雍容华贵,这就是郎红。
乾隆皇帝曾赋诗盛赞:“晕如雨后霁霞红,出火带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尽翻嗤画是空。”
与郎廷极齐名的另外三位督窑官——臧应选、年希尧和唐英也都成就不俗,却没有得到这样的殊荣。由此也可以看出,郎红在中国瓷器史上的显赫地位。
清康熙 郎窑红釉高足碗故宫博物院藏郎红以铜为发色原料,在1300℃以上的高温中烧制而成。因铜元素在高温下极易挥发,显色范围有限,对烧成的气氛、温度等技术指数要求很高,烧制极为困难,数百窑难成一件精品。故民谚有“若要穷,烧郎红”的说法。尽管给皇帝老儿烧瓷可以不计成本,但清宫旧藏郎红器也并不多,且多半都会有些瑕疵,真正完美的精品堪称凤毛麟角。
故宫博物院所藏康熙郎红器
清康熙 郎窑红釉观音瓶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郎窑红釉菊瓣碗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郎窑红釉胆式瓶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郎窑红釉折腰碗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郎窑红釉观音尊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郎窑红釉花囊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郎窑红釉细颈瓶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郎窑红釉蒜头瓶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郎窑红釉梅瓶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郎窑红釉花觚故宫博物院
清康熙 郎窑红釉观音尊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郎窑红釉三足炉故宫博物院藏
清康熙 郎窑红釉小瓶故宫博物院藏
英国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郎红器
在海外,收藏康熙郎红瓷器最多的是英国大维德基金会。2007年,大维德基金会由于财务原因关后,所有藏品由大英博物馆托管,并于2009年开放95号展厅永久展出。
这些年的拍卖会上,凡有郎红,必是天价。
康熙郎窑红长颈胆瓶
香港苏富比 成交价HKD29200000康熙之后,雍正、乾隆也都偏爱郎红,以后历朝到民国时期,都有仿烧。本朝建国瓷厂也曾用烧制,但由于烧成难度大,产量低,真正的郎红器很多都是用作为国礼使用的。我曾见过一件1972年赠送上海博物馆的郎红观音瓶,造型端庄,釉色浓郁,非常漂亮。
建国瓷厂赠上海博物馆郎红观音瓶
民营瓷厂兴盛之后,也有坚持烧造郎红的。但由于技术难度大、成功率低,风险大,成本高等诸多原因,绝大部分瓷厂逐步放弃了传统郎红,改用钧红、宣红和其它红釉,甚至化工釉替代郎红,后来又发展到气窑烧制。生产出来的东西虽然仍称作“郎红”,但本质上,已经不是真正的郎红了,美感和收藏价值上都已相去千里。
尤其是到了电商时代,价格低廉的替代品几乎占领了所有的网络市场。没有任何价格优势的传统郎红则更加式微,难以为继。
到今天,整个景德镇仍有能力、且坚持用传统工艺烧制郎红的,早已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荷田隅窑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家。
荷田隅窑生产的颜色釉瓷器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坚守传统,代价往往是相当惨痛的。想最大限度地彰显郎红的韵味,就必须采用柴窑烧制。窑内气氛、温度稍有差池,就可能导致全军覆没。所以,每次开窑都无异于一场豪赌。成品率能有个两三成,就该烧高香叩谢祖师爷赏饭吃了。前不久,一窑郎红器全部烧成“郎白”,无一成功,近30万元就这样打了水漂儿。
“郎 白”还有一次,整窑只烧成一件蒜头瓶,其它的通通失败。全部成本落在这一个瓶子上,小几十万,根本就不可能回本。
整窑唯一烧成的郎红蒜头瓶烧坏的郎红器被全部砸毁友情提示:收藏瓷片的朋友注意了,这些被丢弃的瓷片经过简单做旧处理后流入市场,很可能被你当清代官窑买回去。
也会有意外的惊喜。比如前不久,一窑青花里面,竟烧出一件郎红“窑宝”——葫芦瓶。而这件,还是老板瞒着掌窑师傅,偷偷塞进窑里的。
荷田隅窑郎红窑宝——葫芦瓶
荷田隅窑郎红玉壶春瓶
荷田隅窑郎红长颈瓶
荷田隅窑郎红描金盘
郎红烧制失败形成的豇豆红瓷器
与传统郎红的风险高,高成本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充斥网络和市场的大量廉价“郎红”瓷器。在某宝搜索“郎红主人杯”,价格从十几块到数千元不等。即便是那些价值不菲的“大师作品”,能称得上是郎红的,也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他们是怎样做到“价廉物美”的呢?很简单前面已经讲过了:灌浆成型,上化工釉,或者以钧红、宣红甚至化工釉代替,用气窑。成功率高,成本低廉,可以量产,一般人看来产颜色也差不了多少。
我并没有说这种瓷器不好的意思,15.8元,怎么也算得上是良心价了。只不过,这的确不是郎红。就好比,红宝石和红玻璃,即便颜色一样,外形一样,本质却是大大的不同,价值更是相去万里。中国人对红色有着十分特殊的偏好。借用现代科技手段种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丰富红色釉瓷器品种,用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要,原本来是一件大好事。但是,用这些瓷器冒充郎红,鱼目混珠,欺骗消费者,就是另外一码事了。这些贴着“郎红”标签的红釉瓷器,凭借价格优势占领市场的同时,也正在一点一点地吞噬传统郎红的生存空间。多数原本具备郎红生产能力的窑厂,不得不放弃传统生产方式,转而生产适销对路的廉价“郎红”。事实上,其它传统瓷器品种,如祭红、祭兰、青花、粉彩,釉里红,也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也许再过十年、二十年,这些传统瓷器品种的就真的要变成“遗产”了。
荷田隅窑郎红茶具 敲黑板,划重点怎样区别郎红和其它红呢? 1、郎红釉面呈玻璃光泽,清澈透明。釉面乳浊失透的,都不是郎红。
郎红釉的玻璃光泽和透明质感2、郎红的釉层内有大开片,没有开片或开片细密的,一定不是郎红。
郎红釉的开片3、郎红釉流动性大,口沿大多显露出白色胎体,呈“脱口”状,俗称“灯草边”。底足则有一圈深褐色的积釉,称“垂釉”,但一般不过足,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脱口垂足郎不流”。在用其他红釉冒充郎红时,也有在施釉过程中刻意模仿这一特征的,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人为造成的“脱口垂足”不免失之做作,过渡生硬,缺少变化。
脱口垂足郎不流4、郎红的釉色鲜红艳丽,由于流动性大,通体上下甚至前后釉色的变化活泼,灵动,釉色浓处好似牛血初凝,而红釉稍薄便会出现如鸡血一般鲜红,其近底足处又常因积釉过厚呈暗红色或黑褐色。
郎红釉的层次和变化5、郎红釉光洁细腻,极少出现橘皮现象。釉面内气泡大而舒朗,不会过于稠密。
郎红釉的开片和气泡以上都是从郎红基本特征着眼,提供的一些参考性意见。真正鉴别郎红,还是要在实践上下功夫,多看实物和标准器,积累经验,增长眼力,循序渐进。切忌生搬硬套,一知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