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白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济源示范区镇校级教师工作坊管理团队培训第三期简报

创建于2023-10-21 阅读2587

  学习是最美的姿态,培训是最好的遇见,成长是最美的风景。

        2023年10月22日上午,在美丽的王屋山脚下,济源示范区镇校级教师工作坊管理团队培训继续进行。今天上午由谭念君老师就“课例研究模式与实施路径”做专题讲座。

课前活动

00:07

  课前由周聪利和高长宇两位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做《金龙拍拍操》,上午的学习伴随着欢快的旋律拉开了序幕。

  第三组组长曹佩贤老师对作课专家进行介绍,并简述上午学习内容。

专家简介

谭念君

        正高级教师,湖南省特级教师,湘潭市雨湖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员,湖南省小学数学示范性工作坊坊主,湘潭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全国 “三算”全国十大特色品牌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湖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湘潭莲城教育名师。

专家授课

  谭念君老师结合《课例研究模式与实施路径》,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在建立名师工作室中的经历、做法、经验,以及教学中的体会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让我们深深感觉到教学技艺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

  课堂中学员们认真听讲,及时互动。

  课下学员们意犹未尽,积极讨论。

学员笔记

学员感悟

厚积薄发 行稳致远

        谭老师讲座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对备课、研课的理解。她认为备课首先要钻研教材,在钻研教材时要先研读课标,研究教材、搜集期刊资料。其次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完成三次备课,这三次备课分别为不参照任何资料完成、吸纳名家智慧完善教学没计、试教后,根据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从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一名教师的成长,仅靠他人的指导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叩开自己主动向上的心灵。

        同时,从谭老师成长为名师的奋斗历程中,从谭老师每年潜心做好一件事的坚持中,从坚持致格研课提炼成果形成“三味课堂”的过程中……我深刻感悟到成长路上无人可替,我们要拿出“择一事,终一生”的决心,默默耕耘,悄悄蓄力,必将厚积薄发,行稳致远。

——轵城镇实验中学曹佩贤

  今天早上聆听了谭念君老师《课例研究模式与实施路径》,深深地被谭念君老师深厚的文学功底、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方法、精益求精的精神所折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以下两点:

        1、教师的成长在课堂,要想上好一节课,一定要备好课。尤其完成三次备课,才是数学老师快速成长的关键。第一次独立思考,第二次汲取他人智慧,第三次试教后,再一次调整教学策略。作为工作室主持人,通过学习,我会学以致用,致格研课,让工作室的成员一起收获,一起成长!

        2、数学课要有数学味,数学课堂的本质是探索和理解;思维味,数学要关注思维形式,提升思维品质;文化味,数学课上渗透数学文化和育人价值。正因为谭老师有这样的主张,她的数学课听起来是一种享受,掌握知识轻松且印象深刻。

        通过学习,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每一位名师成长的背后,都有不懈的潜心研究,积极地思考反思和提炼,每一步要走的踏踏实实。希望像谭老师所说的,越努力越幸运!

——轵城二中马荷红

  谭老师围绕《课例研究模式与实施路径》这一主题,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为我们讲了“课例研究的涵义、课例研究的模式、致格研课、课例研究案例”四个方面的内容。她以《轴对称》和《黄金比》两课为例,带领我们亲历了课例研究的过程,让我们感受到了“三味课堂"的魅力。

        她的讲座和成长经历,让我明白了几个道理。一是,我们的教研活动,一定要扎根课堂,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为根本。二是,教研的道路漫长且艰辛,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实践、交流,并反复进行。三是,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你一个点子,我一个点子,他一个点子,便会有无数个金点子,这些金点子可以助力我们成长。

——东轵城小学李春花

  王屋山下悟真理,三味课堂求真经

       什么是三味课堂,谭念君老师说是数学味,思维味,文化味。

        这于我很有启发,谭老师的学科三味应该适用于所有学科,如果每个学科都能上出学科味,那就一定把学科的核心素养落实到位了,这个是学科教学的最低要求,也是很多老师做不到的要求,因为现在不少人把优质课上成了表演课,就拿语文来说,一说提倡跨学科教学,就美术、音乐、信息技术齐上阵,搞得课堂绚丽无比,繁华热闹,不知语文是主角还是信息技术等是主角,反正常有一种语文成发展其它学科技能的工具了。所以啊,学科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请认真审视自己课堂的各个环节及活动支架,别在无意识中为其它学科做嫁衣,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这也警醒自己一定要懂得锦上添花和秉要执本的区别。

        再说思维味,这应该是让语文人迷糊的理念,但却是寻找真理、发展学生的必经之路。没有思维训练,缺少思维梯度的语文课是乱炖海参,暴殄天物,必须让学生脑子动起来。所以填空式问答,碎问碎答,师问师答等没有让学生深入思考的课堂都不是好课堂。好课堂应该设计出清晰的、有价值的、个数适当的一串问题,即问题链。老师指导学生在文字中反复穿行,在问题的解决中不断顿悟,在解决问题的模式中形成概念。

        最后文化味,是让人难以企及,但又不得不去追寻的耀眼明星。谭老师经典凝炼的话语,引人深思,润人心肺:只要足够努力,人生常有惊喜;知足常乐也是一种人生的态度;这究竟是一种巧合,还是蕴藏着某种我们不知道的规律呢;人生不必太完美,天生我材必有用;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世界万物各有自己的优缺;青少年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代等等。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也是传承文化的阵地,对此,每位老师都守土有责,我们语文老师更应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大峪二中李楠楠

  培训已经进行了两天,很庆幸能够有这样的机会,让我对自己的教育事业、教师生涯有了新的认识,也在如何得体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上有了新的体会。我更明白,教育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学问。印象最深的就是湖南的两位名师,张新蔚和谭念君。作为教师首先要认真研读课标、教材、学生,浏览全套教材,精读本课教材,搜集期刊资料。其次在备课方面,作为青年教师,完成三次备课:素备;吸纳他人智慧补充;课后反思调整再备课。在课堂方面,谭念君的“三味课堂”很有趣,所谓三味,即数学味,思维味,文化味。比如“黄金比”这一课,数学味:紧紧围绕“比值约等于0.618”展开。思维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文化味:发现美,鉴赏美,研究美,创造美;小时候学的东西是刻在石头上的,长大后学的东西是写在沙滩上的;人生不必太完美,天生我材必有用。足以发现,谭念君老师在备课方面很下功夫,课堂上与学生的交谈平等融洽,这样的好老师,应该是我们所有老师立志达到的境界。

——轵城镇实验中学高长宇

  名师和专家不一样,名师都是教学成绩一流,讲课一流的师中龙凤,他们的执教科目不同,但都有相似的成长经历,这经历在遇到谭教授之前,好像蒙蒙薄雾,总是让人看不清楚,而遇到谭老师之后,顿时云开雾散,让人喜笑颜开。她的课是研出来,磨出来的,但是却是让我们胆寒的研与磨,为什么这么说呢?

        请看她的研课三部曲:一:教者独立钻研课题内容,独立设计教学流程,独立进行第一次试教,这里的“独立”是真正的独立,是不借助同事,不借助名师课例的独立,完完全全的自主产权。二:“开批判会”全体成员直接开炮,只说缺点不说优点;集体结合大家的意见进行致格研课。三:根据“批判会”的意见,教者调整教学设计再次上课。注意:第二和第三环节要反复循环。

        反观我自己应对优质课时的备课、上课、磨课,在谭氏研课前,简直只能算是家常课了。以前常喊讲一次优质课掉一层皮,现在只能默默地汗颜,暗暗地明白自己为什么成不了名师了,因为懒啊,好面子啊,性格里的懦弱啊,这些都是阻挠自己优秀的绊脚石。教师的专业就是讲课,讲课应该是老师的强项,不应该畏惧、不能够应付,谭老师让我摩拳擦掌,想要在自己身上试炼一番,相信用谭老师的三分之功,我就可以超越很多同行,毕竟顶峰相见的队伍并不拥挤。

——大峪三小王孝文

         今天早上听谭念君导师的报告《课例研究模式与实施路径》,如同享受了一顿精神大餐,可谓大开眼界,深受触动。

        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1.在课例研究的评课中,要敢于抛出观点,善于交流和辩护,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说缺点不说优点,在思维碰撞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要认真独立地研究课标、教材和学生,搜集期刊资料,将他人的经验通过自己的深刻体验内化成个人真实的心得体会,从而为己所用;

        3.平时注意整理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有趣的内容,它有可能成为你某次上课的素材。

        印象最深刻的是,谭老师通过呈现“轴对称”和“黄金比”两个课例,让我们领会到她“三味课堂”的魅力,也崇拜于她丰富的学识、精巧的构思、敏锐的观察力和应变能力。从谭老师身上,我意识到只有坚持阅读、实践、思考和写作,才能不断积累教育智慧,让自己的课堂服务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轵城镇实验中学 周聪利 

  谭念君老师在课例研究模式方面,提倡致格研课三步走。

        教者要独立钻研课题内容,独立设计教学流程,进行第一次试教。

        “开批判会”,全体成员直接开炮,针锋相对,各抒己见,集体结合大家的意见进行致格研课。

        在研讨中达成共识, 根据“批判会”的意见,教者调整教学设计再次上课。

        谭老师的这种课例研究模式,为我们教师在以后的研课中指明了方向。

——济源市大峪镇偏看学校刘新兴

  听了谭念君老师的成长经历和课例研究的历程。我受益匪浅。她让我知道了一名教师的成长,光靠听取他人的指导是不够的,最为关键的是自身的深刻感悟。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一次次刻骨铭心的磨砺和雕琢,才会蜕变成一个全新的自我。这就要求我们多学习,多反思,在学习中改变,在反思中成长。

——轵城实验小学李云

  听了谭念君老师的《课例研究模式与实施路径》和黄丽君老师的《以工作坊为载体开展校本研修》,让我不仅有了成为名师大家的冲动,更重要的是让我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这些话语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教师的成长在课堂”“教师上好课就是最好的师德”“校本研修是教师成长有效途径”。作为一名山区小学的校长,我深感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在平时工作中,自己虽然希望老师们通过阅读、外出培训等方式提升自己改变自己 ,但是做的不够深入不够细致。

——大峪一小段永涛

课后总结

课后李春花老师针对谭老师上午的培训内容进行总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次培训,要感谢教育局、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给我们教师提供的一个肩膀,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教育这条路上,奋斗的目标还在远方,只要我们不断地思索——寻找问题,再想策略——解决问题,并用研究的眼光、研究的态度、研究的方式来关注课堂教学,我们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阅读 258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