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天宫山游记(一)

球球
创建于2023-10-21
阅读 128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天宫山虽然去过好几次,一直都是来去匆匆,当天上午上山,午后下山,也就没机会享受天宫山清晨“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的感觉,更怀恋“山高人为峰,霞光万丈照,云海翻腾起,如梦似幻美”的日出,“夕阳多骄美如画,清风悠悠醉晚霞”日落以及“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明月,“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的云海。

       今年国庆假期,估计到处的旅游景点应该都是人头满满,也就没出游的打算,假期的第一天中秋节,妻子说,假期都呆家里也太委屈了自己,想到早就想在天宫山感受梵音缭绕的宁静和安详,倾听清心梵音与晨钟暮鼓,而我也向往享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高山的大自然风光。于是我们俩整理行囊,为明天的出行做好准备。

       天宫山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江山镇和雁石镇交界处,是闽西佛教旅游胜地。天宫山海拔1594米,山顶便可观望八方。据记载:“常有云气覆之,阴晦时或闻箫鼓声,故曰天宫”。

        假期的第二天,睡到自然醒的我们俩,吃过早饭带上昨天准备好的行囊,灌好茶水,装上干粮和一些零食水果就出发。

       8:50左右从家里出发,永安南上高速,走泉南高速,在岭头改走永漳高速到漳平后改政永高速,全程约110公里,从龙岩市雁石出高速,今天高速路上,车辆不会很多。

出高速后根据百度导航行驶约7、8公里,约11:20到达中国第五批传统村落云山村。

雁石镇云山村

      云山村位于龙岩市新罗区雁石镇区南部山区,云山村现存建筑类型十分丰富,包括多座古民居和宗祠,土墙黛瓦,大部分是明清风格的土木结构建筑。建筑结构独特,几乎每个院落都有上下大厅、天井、正房、后房,住家分布左右两侧。整个村庄格局恰似一只展翅飞翔的大雁,南北向贯穿的道路就像雁脊,左右两侧建筑如两翼张开,号称“云中雁”,与雁石溪上的“石雁”、龙硿洞中的“洞雁”一起合称雁石“三雁”。

进入村庄,首先就看到一老厝横在面前,为绳武堂,夯土筑长房,中间凹进去为门楼,门楼正脊中两端起翘,大门两侧有门当,两边对称布有窗花的窗户。由于地方不熟悉,又无游客,我们俩不好擅自走进。

       云山村的古民间大多为明清时的风格,依山傍水,大门前大都有一口半月形池塘,客家人在传统民居风俗中,门前有塘至关重要。他们特别讲究“宅前有水,宅后有山”的风水格局,认为门前的“风水塘”越大,就会赚更多钱,出更多的人才,有养人蓄财的寓意。

      “承启堂”门前有坪,坪前也有一半月形池塘,塘里有荷叶。房后墙上中间围墙上有突出的半弧形墙,上刻有八卦,经历了几百年,现在还依稀可见,估计是应该是当时主人作为挡煞辟邪所用。

       厢房还放有一个难得一见的老物件:抬盒

      村部右边为木结构为主的土木营造结构的“种德堂”,大门门楣上有一遍,上写“为人民服务”,系明式标准二进四弄四合院,大门两门扇上写有"加冠、进禄"四字,脊檐高翅,厅堂高大,通风明亮,内留有不同时期的标语、语录。

      站在村部门口望去,层层的古民居屋脊,错落有致,粉墙黛瓦,飞檐翘角,别有一番景致。门前大坪边摆放着草垛,大坪上晒着金灿灿的稻谷,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院落与院落相隔紧揍,相邻巷沟向深处延伸,小径形态曲直相结合,房前屋后屋檐相连,不论下雨无需打伞可来往。

       云山村的传统建筑主要采用夯土筑墙的方式建造,在门楼、梁枋、屋脊等部位建筑嵌入木质结构,大门门框都是青石条打造,门边上的壁画,清晰可 见,栩栩如生,样式各异,错乱有致,极富特色。

     还有各个时代的标语

       欣赏完云山村就继续向天宫山的方向前行约25公里,上山路较窄,来往车辆多,故行驶较慢,中午1点多到达天宫山山脚停车场,稍作休息,补充了点干粮,带上行囊,准备登山。

     梵天仙境 沿着    灵鹫岭    两公里长的石阶小道,一步一阶,登山朝圣,犹如从尘世通往梵天仙境。 灵鹫岭,在天宫山主峰南侧,蜿蜒盘旋二十四弯,铺设二千余个石阶,引游人上山,直达山上圆通寺。一年四季,常常    云雾缭绕    ,“之”字形石阶古道如    盘龙    ,似飘带,在云雾中时隐时现;人行其中,举足踏云,飘然若仙,似要凌空而去,真是“出凡尘喧嚣之外,入虚无缥缈之间”。

       天宫山的登山路线全长约1800米,2392个台阶,每一百个台阶在一旁栏杆的立柱有标识着,依次经过"再上亭"、“定心亭”、“西涧亭”、“乐善亭”。路上徒步登山了人不少,上去和下山的人不少,操着不同地方的口音,互相打气鼓励,近段由于缺少锻炼,故有点步履蹒跚。

      行走在灵鹫岭,从上往下看,一辆辆车子象火柴盒大小,不大整齐的摆放在停车场,头上不时有    索道车厢划过,远处来时的路,犹如一条彩带,从远方飘来,近出右边,    一块巨石横空,犹如石桥飞跨,上刻有“飞天法桥”四字,    相传此石为菩萨西游所留之物。

      约下午3点钟到达圆通寺山门,就直接走进山门,从大雄宝殿门前的右边长廊前行到达住宿的地方。

       登记、安顿住宿,放下行李,稍作休息,寺里的住宿环境不错 安静,也不贵,按人头算,每人每天120大洋。登记住宿,安顿洗洗,补充点干粮。

       休息后我们俩乘电梯下楼,在寺里走走,寺庙建筑极其壮观,充满着恢宏磅礴的气势,犹如一座座巍峨的宫殿,将宁静的气息蕴含在其中,令人震撼,抬头刻看到高山上的弥勒佛在微笑的看着四方,眼前一桥连着万佛塔,还有一只可爱的红嘴八哥不慌不忙在人群里游荡。

     下午约4:45,继续登顶,5:10到达山顶,山顶为弥勒峰,阶梯尽头铸有两尊青铜巨狮,山顶平台有尊弥勒佛巨大铜像,铜像四周已有不少人,熙熙攘攘的来往,有的在摆拍或休息,我想应该都是和我们俩一样在等待欣赏高山壮丽的落日美景。

  登顶远眺,千峰万壑,叠岭层峦,连绵不断,天边飘着云朵,千姿百态、云卷云舒、千变万化。

       高山的落日相对是比较准时的,穿透云朵落日,不时露出半轮笑脸,犹如被一只巨手托着,留住他的美丽。

     落日后的余晖,带来天空的五彩,美妙绝伦的晚霞,让人如痴如醉,    斜晖脉脉,洒向天空,是对黑暗的无声反抗。

     天渐渐暗了下来,落日后的余晖也不知那时候躲了起来,山下华灯初上,晃出点点光芒。

    山顶刮不停的秋风,带来了高山的冷气,本想看看月出再下山,穿着薄衣服的我俩抵不住瑟瑟的寒风,只好提早下山顶。

      回住宿的地方稍作休息,补充点能量,加穿外套又出动,准备穿过一段天桥到万佛塔处赏月,由于高山雾蒙蒙的,看前方的万佛塔,有点像雾里看花,随风飘动的云雾,使高塔若隐若现,增加了神秘感,走在天桥上,不经意往右远眺,一轮明月已经高挂远方,远处点点灯火衬托着皓月当空,到达塔下的平台,已有不少爱月者,高举手机,在对月摆拍,也有游客,静静坐着,对月沉思,我想应该也有恋人“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月光下互相倾述钟情吧,说着千古不变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晚上约9点半,洗漱好了我,枕着一轮明月,伴着寺里独有的更声,与周公品茗。

阅读 128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