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纵观中华五千年文化历史进程无不客观的说明了老百姓对国家的重要性,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志,百姓安居乐业这是一个必备的条件。毫无疑问国家要富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先振兴,社会主义现代化乡村振兴,是接下来我国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国家走向复兴的必然进程。
乡村振兴必须依托现实,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不能生搬硬套,浪费资源,搞形式主义。北方的苹果到了南方它就活不起来,南方的香蕉到了北方,也蹦跶不了。水稻上山,你能说它是不好的项目吗?关键是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水源、气候、土壤、成本、干旱指数、生产成本等等,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水稻上山的,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到头来一场大雨,一切成空。我们要依托现实,科学地去发展和振兴农村农业产业,要规模化、量产化、便民化深入考查,各方推演,没有把握的、浪费资源的、模棱两可、只为政绩的、不利于百姓的、不利于生态的、生搬硬套的不要去做,我们要做那些长期有利的,能够良性循环的,有利于百姓的,符合实际乡情民情的那些项目。我们地方各级政府,干部不但要顺产、助产、利产,更要推销、利销、助销。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一块,人才振兴更是重中之重。乡村振兴必须留住人才、培养人才,这是我们考虑的重点,怎样才能留住人才?福利待遇是一方面,长期稳定也是一方面,招商引资是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的,但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政府花大量的人力物力迁地拆迁,引进项目,短期内是有效果的,长期来看真的如此吗?土地流转流失,资源掌握在及少数人手里,会不会加大两极分化?我们可不可以换一种方法方式,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用土地入股短期内是繁锁的、麻烦的、复杂的,但它是有益的长期的能够留住人才的。
乡村振兴缺少的是那些有专业知识的、接地气、有影响力的“领头羊”。各级政府应该充分利用土地、项目吸引回流出人才,大开方便之门,乡村振兴需要人才,但各级地方政府并不缺乏人才,我们的领导干部个个都是高学历,高知识人才,我们缺乏的是那种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缺乏敢为人先的人才,乡村振兴我们的领导干部要起带头冲锋作用,活学活用,真正地用心地为人民为百姓为乡村振兴服务。
乡村振兴,我们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