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诗意文化,传承敬老美德 - 佳节又重阳(第74期)

编辑于2023-10-21
阅读 3181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又是一年重阳时。这一天,在中国人的传统情怀里,既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真挚亲情,也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知己友情。如今,重阳节还是法定的“老年节”,更增添了浓浓的人情味和深刻的文化底蕴。信阳市羊山中学七年级9班开展了“品诗意文化,传承敬老美德”系列活动。把尊老、敬老变成日常行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一种习惯和自觉,让敬老的美德更好地代代相传。

七(9)班 李翎玉

00:00
01:35

品习俗:登高、赏菊“嘉年华”

“重阳”一词,早在《楚辞》中就出现了。屈原有诗曰:“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古人把“九”定为阳数,九月初九,故名重阳。

相传,重阳节被正式定为节日,是始于唐代。当天,朝廷举办隆重的宴会,百姓也不再“宅”家,纷纷登高远游。《千金月令》中写道:“重阳之日,必以肴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

到了宋代,重阳节就是大型赏菊“嘉年华”。据《东京梦华录》记载,都城繁花似锦,百姓争相插菊花枝、饮菊花酒、登菊花台、开菊花会,还有赛菊花市,好不热闹。

在重阳这天,配茱萸是必不可少的民俗。茱萸香味浓,具有醒脑、驱虫等功效。古人采摘茱萸的枝叶和果实,或佩带于臂,或放随身香囊里,以此祈祷避难消灾。

七(9)班 李若绮

00:00
01:39

吟古诗:思怀亲友 情深意长

千百年来,重阳节的文化韵味,不仅体现在传统民俗中,也蕴含在文人墨客的诗句里。

登高望远,远眺美景,往往能激发诗人的灵感。孟浩然的“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描绘了恬淡幽静的山野风光。李白的“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汉分”抒发了登临高处的畅快心情。

思念亲人、故友也是此时感怀的主题。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了思乡怀人之情。李清照的“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则是愁肠百结,情深意长。

写菊,诗人们更是各显神通。陶渊明是爱菊“代言人”,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流传千古。白居易的“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也都是咏菊佳作。

七(9)班 李家聪

00:00
01:23

传美德:尊老敬老 常回家看看

九月初九,“九九”谐音“久久”,有长久之意,因此,常在此日进行敬老活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名言流传至今,加深了人们对孝道的理解,诠释了传统美德的真谛。

2012年,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将重阳节规定为“老年节”,倡导全社会参与敬老、尊老、爱老、助老。社会大力发展敬老、养老事业,让所有的老人都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积极开展敬老活动,无论是免费提供文艺演出,还是组织老人举办时装秀、歌唱跳舞活动,都给老年人的生活增添了不一样的活力和精彩。

重阳节,我们不妨抽点时间多回家陪陪父母,让他们尽情享受天伦之乐。还要把尊老、敬老变成日常行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一种习惯和自觉,如此,才能让老年人享受到真正的陪伴,才能让敬老的美德更好地代代相传。

七(9)班 李欣冉

00:00
01:34

九日登山

【唐】 李白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

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    

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

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

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

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

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

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七(9)班 杨光凯

00:00
01:07

九日闲居

【晋】 陶渊明

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乐久生。

日月依辰至,举俗爱其名。

露凄暄风息,气澈天象明。

往燕无遗影,来雁有馀声。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

如何蓬庐士,空视时运倾!

尘爵耻虚壘,寒华徒自荣。    

敛襟独闲谣,缅焉起深情。

栖迟固多娱,淹留岂无成。

七(9)班 晏梦璐

00:00
01:05

水调歌头·隐括杜牧之齐山诗

朱熹

江水侵云影,鸿雁欲南飞。携壶结客,何处空翠渺烟霏。尘世难逢一笑,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风景今朝是,身世昔人非。

酬佳节,须酩酊,莫相违。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晖。无尽今来古往,多少春花秋月,那更有危机。与问牛山客,何必独沾衣。

此次活动旨在弘扬爱老敬老精神,传承民族爱老助老的中华传统美德。虽然重阳节一年只有一天,但尊老敬老不仅仅是重阳节一天的事,更应该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天。希望对身边的老人多一份尊敬、对家中长辈多一点陪伴。

班级:七(9)班

班主任:彭本超

编辑:邓丹阳

审核:李梅

阅读 318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