珑园幼儿园的家长朋友们:
一般来说,5~7月是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发病的高峰期,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凉🍂这类疾病的发病就进入逐渐下降的趋势了,今年好像与往年不同,现在已经步入10月🍂,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仍在高发态势。高烧🤒不退、满口水疱、吃不下睡不好……看到宝宝🤗被病痛折磨,太让人心疼了!该怎样预防才能让宝宝不中招🤔?如何判断是否被传染🤔?万一中招该如何护理?……不要慌!
让珑园幼儿园带您来了解下如何预防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让我们先来一起认识下
这对“难兄难弟”↓
引发原因
1.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由后者引发的手足口病潜伏期短,容易产生重症。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是由柯萨奇A1-6、8、10、22病毒引起,偶尔也由其他肠道病毒所引起的疾病。特征为急起的发热和喉痛,在软腭的后部、咽、扁桃体等处可见红色的晕斑,周围有特征性的水疱疹或白色丘疹(淋巴结节)。大多数为轻型病例,有自限型(1~2周)。
2.发病位置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表现为口痛、厌食、低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手足口病全年可见,现已逐渐进入高发期。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传染源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是人,患者和隐形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通常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粪便排毒3~5周,咽部排毒1~2周)。 疱疹性咽峡炎的主要传染源是疱疹性咽颊炎患者及隐性感染者。
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潜伏期3~5天,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为主要表现。 疱疹性咽峡炎:潜伏期为2~4天。发热,热程大都2~4天。咽痛、流涎、拒食、烦躁不安。有时伴头痛、腹痛或肌痛,5岁以下小儿有1/4可伴发呕吐。咽部充血,口腔黏膜出现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2~3日后红晕加剧扩大,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病程一般为4~6天,偶有延至2周者。
如何治疗护理?
1.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如果发热未退,要让患儿多喝热水。
2.选择柔软的衣服、被褥,及时清洁保持卫生。
3.剪短患儿的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因瘙痒、疼痛难忍而抓破皮疹。
4.保持口腔清洁,多漱口。必要时可以为患儿准备清淡的流食或半流食。5.若臀部有皮疹,要及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
如何预防
预防手足口病,关键是做好卫生工作,切断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
1.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与饮食习惯。饭前便后及外出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2.做好室内室外的卫生清洁工作。室内勤通风换气、洗晒衣物;避免带孩子去大量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
3.每天对幼儿用品及时消毒。对于幼儿的玩具、生活用品和个人用品要及时清洗、消毒。
4.加强幼儿免疫力。注意食谱的合理性,注重营养搭配;多带孩子出去运动、晒晒太阳;保证孩子充足的休息。 5.尽早带幼儿去正规医院接种手足口疫苗,EV-A71为二类疫苗,虽然要花钱,但能安全、有效的降低病发率,减少重症和死亡率。
致家长的一封信
1.若无并发症,大多数患儿能在7~10天内治愈,请家长们保持冷静别惊慌。
2.若幼儿出现并发症或病症严重,请及时就医,并且第一时间在确症后告知老师。
3.请家长们做好预防工作,避免带孩子去人多的公共场合、保持室内外卫生清洁、对孩子的用品勤消毒。
4.请家长们配合和幼儿园工作,对孩子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
5.如若产生疑似病症,请不要坚持来上幼儿园,避免疾病进一步传染,应及时护理或前往正规医院就医。
6.若孩子确诊为此类传染病,请家长让孩子居家隔离14天,隔离期满后需凭借医院开具的返校证明方可回园。
只要做好前期预防措施和严格的护理,同时加强锻炼,饮食健康,
增强孩子的抵抗力,
那么传染性疾病并没有那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