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和美”、聆听“数学之美”(二)南阳市第二十四小数学教师参加和美课堂第二十届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

黄冉
创建于2023-10-21
阅读 41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每年一届的“和美课堂”之约,让我们有机会邂逅名师大家,品“和美课堂”精华,尽享视听盛宴。和美之约的第一天下午,刘延革、罗鸣亮、张齐华三位老师带来了三节精彩纷呈的课例以及讲座。

刘延革《小数的意义》

  刘延革老师的《小数的意义》,这堂课充分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已有知识出发,巧妙借助生活素材,如:课前鼓励学生列举生活中见到的小数:超市里商品的价格、人的体温、老师的身高,把学习内容具体化,拉近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例中认识小数,体现数学的生活化。

  刘老师从孩子熟悉的数位顺序表开始,借助一把没有刻度的米尺来度量“整数数位顺序表”的长和宽,学生估测后,将米尺刻度进行不断细分,让学生经历以“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为单位度量并得到越来越精确结果的过程,由此也得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真正让学生体验到了为什么学习小数,小数产生的必要性。本节课很好地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概念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刘老师在讲座中强调:教师教学不能只关注知识点,要找准知识的核心和本质,注重学习内容的整体性,学科本质的一致性,具体表现的阶段性,要抓住大概念进行深度理解并在教学中不断迁移,才能抓住核心,高效教学。

        刘延革老师的讲解让我们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老师需抓核心、找联系,真正找到知识树的“根和干”,把时间多用在探索上,做到深刻理解,真正落实核心素养,让学生达到能够解决新问题的终极目标。

罗鸣亮《图形的运动》

  罗鸣亮老师的诙谐幽默,一下子冲淡了下午的疲倦,初入课堂,面对学生的默默无声,罗老师耐心的幽默引导,逐渐打破僵局,让学生敢于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孩子们说出图形的运动包括“平移”和“旋转”时,罗老师恰如其分的抛出了“轴对称”是不是图形运动这个问题,瞬间点燃学生们的疑问火焰,孩子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出现了是和不是两种观点,在罗老师的诙谐打趣下,耐心引导下,两方观点的孩子们不断提出质疑,经历数次讨论,动手操作,最终让孩子们自主探索,认识到“轴对称”是图形的运动,最后罗老师通过4个三角形之间的运动,引导学生归纳出多次“轴对称”可以得到“平移”和“旋转”。

  让我们感触最深的是,在这数次讨论过程中,罗老师俯下身来,精心抛出一个个问题,耐心等待孩子们的独立思考,交流合作,自述观点,全程不去干涉孩子们的思考生成的过程,真正做到了少言,真正把课堂的自主权交还给孩子们,老师当好启发者的角色,让孩子们得到自己思考的成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随后《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变革》讲座中,罗鸣亮老师说变革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全体教师的态度。我们要让学习真正发生:讨论、发现、提问、争论、批判、辩论。精问——明确任务,聚焦问题。善待——留足时间,经历探索。独立思考——给予每个孩子思考时间,让更多的孩子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给每个孩子表达的机会,让每个孩子沉浸学习。

张齐华《圆的认识》

  本节课张老师并没有受限于书本的编排,而是选择学生有问题的题目进行探究。学生围绕“除了用圆规还能用什么画圆”“直径多还是半径多”“怎样确定硬币的圆心”展开研究。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真正投入课堂,做到了有效学习。整个过程浑然天成,没有教师雕琢的痕迹,有的只是学生讨论、交流及思维的碰撞,孩子的各种回答造就了课堂的很多精彩。每逢精彩之处,张老师又能及时捕捉并适当点评。在探究半径多还是直径多的问题时,学生的发言愈加精彩,从小学水平逐渐走向高中水平,也让孩子的思维从低阶思维逐渐走向高阶思维。

  这同样也对数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课前老师要有充分的备课,2.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来面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情况,3.要学会把孩子推到舞台中央,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

        当然学生社会化学习的模式的落地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每一节课中去培养。

与名师合影

  向阳而生,逐光而行。每一次学习,都是蜕变与收获。我们在学习中成长,在碰撞中领悟,在摸索中开放,在开放中提升。相信在名师的引领下,未来的我们定会笃力前行,追寻教育的真谛。

阅读 41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