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诊断  学思并进  协同成长——南平市“十四五”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名师培养对象第一次教学诊断与指导研修活动

向日葵
创建于2023-10-21
阅读 319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贯彻落实《南平市“十四五”中小学教学名师培养方案》(南教院〔2023〕22号)和《南平市教师进修学院关于开展南平市“十四五”中小学、幼儿园教学名师培养对象第一次教学诊断与指导活动的通知》(南教院〔2023〕44号)的文件精神,2023年10月18-21日,南平市“十四五”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名师培养对象第一次教学诊断与指导研修活动在南平市实验小学(文体校区)进行。本次活动由南平市教师进修学院陈云慧老师筹划、组织,10位名师培养对象参与此次活动,学科导师范吉明、连秋凤现场指导。

一、把脉问诊 学思并行

根据要求,各学员围绕自己研究的课题,精心设计、精彩展示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导师们通过观课和听取汇报,由课及人,问诊把脉,学员们互评互助,携手同行,共同成长。

    第一组

“语文跨学科学习无论怎么‘跨’,依然姓‘语’,它必须从语文出发,回到语文。”光泽县实验小学黄春华老师在执教《敕勒歌》一课时做了诠释,她选找学科之间的“融合点”,无声融入“音乐、美术、书法、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在多种形式的吟诵中培养孩子的语感,在真实情境中实现任务驱动,推动孩子语言生长。

建瓯市建州教育集团第二小学黄锦珠老师挑战三年级习作教学《我来编童话》,依托教材提示的内容,孩子们在游戏创编“一句话童话”中,明白了童话故事要素,也打开了习作的思路;依据问题“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结果怎样”,孩子们尝试把故事写清楚、写得有吸引力。本课是黄老师将新课标理念“‘教-学-评’一体化”在习作教学中落实的一次大胆、有意义的尝试。

“孩子们站在课堂中央,在语文学习中生长出生命的智慧!”建瓯市实验教育集团通济小学翁瑞珠老师执教《夏天里的成长》,围绕“长”字,借助“三单”,带领学生进行有意味的探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指导,整体感知与细节品析相结合;从“课文树”提升为“思维树”“生长树”,引导孩子在文化、语言、思维、审美等方面有了比较漂亮的落地。

南平市建阳区实验小学梁艳莉老师对五年级上册习作单元进行了长程设计,执教了单元规划里的第三课时。她借助学习单精准定位学情,顺学而导,创设了编写《博物百科全书》的情境,以挑战成为“金牌作者”的闯关形式,达成“条理清晰分方面,巧用方法说清楚”的习作要求。本课中学生学得主动,想得深入,写得精彩,是梁老师对习作单元进行大单元整合教学的一次大胆而有意义的尝试。

顺昌县实验小学张建辉老师围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建构与实施策略的研究”课题,执教研讨课《书戴嵩画牛》。张老师紧扣文体特点,通过“认识题跋,感知绘画美”;“理解题跋,感知语言美”;“升华题跋,感知理趣美”;“延伸拓展,引发探究思辨美”四个环节,引导学生阅读、思辨,课堂充满理趣之美。

第二组

南平市实验小学熊碧荷老师执教《那一定会很好》,她带着学生乘坐“童话漫游”号列车遨游童话王国,用支架帮助学生读故事、讲故事、编故事,从思辨性阅读到思辨性表达,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基于之前的学习,熊老师以导语为支架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策略,由思辨种子的历程转向思辨自己的愿望,孩子们体会到:在不同时期都值得拥有美好的愿望,并不断努力,争取实现。

邵武市实验小学水北分校郑国平老师执教六年级《跳水》,他设置了“风暴思维社团招募学员”的大情境,通过创设“危机事件大回放”“责任事故大讨论”和“船长行为大揭秘”三个相互关联的课堂任务情境,点燃了学生主动思辨和积极求证的热情。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郑老师还通过课堂任务评价表以自评、互评和教师评等方式引导学生对任务完成的过程进行表现性评价,实现课堂“教学评一体化”。

浦城县光明中心小学谢潘燕老师执教的《千年梦圆在今朝》一课,将语文、科学与美术融合。在“预习单”“研学单”“拓学单”等任务驱动下,将跨学科融和课堂倡导的理念,融入到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层次、有重点、有梯度地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在多元对话中让学生获得成长,初步彰显“跨学科相融”新课程理念。

邵武市通泰中心小学李纪华老师执教的《盼》,从学生咨询解决习作问题的真实情境入手,锚定单元要素,通过自读概括,交流发现,借助资料,巧设矛盾,读中品味,评中感悟,练笔反馈等方法,跟着作家铁凝一起解锁写作秘码,通过多维评价,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南平市盲聋哑学校刘水兴老师开设了聋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小壁虎借尾巴》的公开课。他以“提升聋生语言能力”为主题,以学生发展融入社会为最终目标;运用“缺陷补偿”“个别化教学”的教学方法,抓住重点语句,让生读懂每一句话,从而喜欢运用语言文字,实现了对学生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等多方面的培养。

“哦,我明白了。”“这是我一直以来的困惑,原来是这样……” 本次教学诊断由两位学科组导师进行跟踪指导,两位导师分别是建瓯市实验教育总校书记、校长范吉明和南平市实验小学副校长连秋凤。导师们对每节研究课例进行把脉问诊,从教材解读、活动设计、理念落实、现场驾驭、课堂呈现、风格呈现等方面进行细致指导,两位导师严谨求实的专业素养、提灯引路的高位指导及“爱语文研语文”的教育情怀深深地感染了学员们,学员们在导师的带领下,在学员间的交流碰撞中有了跨越式的提升。

二、课题汇报 共研共进

研修中,各学员纷纷汇报各自课题研究情况、进展及自己团队的困惑,导师们逐一听取汇报,再面对面指导和帮助,学员们受益匪浅。

《新课标视域下“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熊碧荷老师带领团队聚焦思辨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和学段目标的街接与递进。她们立足教材解读,找准进行“思辦性阅读”教学文本;建立问题关联,力求构建“思辦性阅读与表达”的课堂教学模式。 

翁瑞珠老师从课题缘起、项目立意、项目设计、项目落地四个方面进行课题研究工作汇报。《“读思达”视域下小学语文“三单”设计与实践的研究》课题研究从校本教研着手,立足课例研磨,说单改单,晒单赛单。她们借“公众号——通小语文 教研在线”记录活动作品,充分调动老师们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本课题切合校情,有真研究,真发现,真带动。 

黄锦珠老师作《大单元视域下小学习作“‘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汇报,她们根据单元作文教学目标训练点设计相应的作文评改量化表,如预习单、助学单、评价单等,使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目标明确,学生的写作、修改、评价有据可依,分阶段分批次精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目前课题研究着眼于小学中年级单元习作教学目标训练点,设计各单元习作教学量表,力争形成有效教学策略。

梁艳莉老师课题名称为“以单元习作为导向的大单元‘教-学-评’一体化研究”,她将“完成单元习作”作为顶层目标,以此为主线统筹安排推进单元各学习项目。强化任务驱动,把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训练点进行统整,进行相应的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通过点点落实,促进学生文本深度理解和写作能力提升的有效融合与整体推进。

 张建辉老师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的建构与实施策略的研究》课题汇报,分别从概念界定、研究背景、选题缘由、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等进行了陈述,结合本次活动中执教的研讨课《书戴嵩画牛》,对于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困惑“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如何以评促思”向导师范吉明校长请教。

谢潘燕老师作了课题《新课标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研究 》的开题汇报。谢老师从 “寻秋之旅”这一研究缘起进行介绍,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谢老师结合新课标理念,梳理出精炼明晰的教学模式导图,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的实施,落实了“五育并举”,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长足的进步,收获自我的幸福。

刘水兴老师在课题汇报中认为聋生间人际交流以手语为主,但手语表达有很多局限性,需要以书面语言来补充和完善,而手语与书面语言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局限,存在很大障碍,他提出了《提升聋生书面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的实践研究》的课题,旨在为积极顺应当今高速发达的互联网时代,顺应未来趋势,为聋生熟练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参与、融入主流社会,做好准备。

学员们在认真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提出了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并制定了研究方案。他们在课题研究汇报中展现出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范吉明导师和连秋凤导师结合课例,从选题的意义、方案的制定、实践落地、成果初显等方面进行逐一论证。大家在思维碰撞中对课题有了更清晰的思考。

     

三、主张初探 指点迷津

20日下午,学员们纷纷阐述自己关于教学主张或教学观的初步思考,导师诊断并指导。他们或主张语文教学与各学科之间的“融合”,在跨学科学习上做得更深、更实,或主张以优秀文化为底色浸润儿童成长之路;或主张帮扶式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吸收,更关注学习方法的培植;或主张众人拾柴火焰高,以团队之力促进学科师生共发展;或主张生本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中,郑国平老师提出了“元本语文”的教学观,他从基本内涵、理论依据、价值追求、实施策略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已的教学观。他认为语文教学中要坚持语文课的根本,以言语形式为主要内容,从“内容理解”走向“语言习得”,强化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在教学中还应追求坚持学生本体、学科本位、树人本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来认识语文教学,并优化教学实践。本着这一认识,黄春华老师尝试以“融润”理解儿童的言语学习过程,并根据她的课题、个人教学风格,阅读积淀等,初步凝炼出“融润教学--顺应孩子自然生长---‘1+N’式融润教学建构”教学主张,她从“教学主张的内涵厘定、教学主张的理论支点、‘1+N’式融润教学建构”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如何在灵动的语文课堂,遇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呢?李纪华老师通过梳理教学历程,根据研究方向、广泛阅读,解读教育理论等,初步凝炼出:“欣”课堂语文教学主张。她从“缘起、内涵、理论支撑和实施策略”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并期待在“欣”课堂的语文教学中,看到每一个孩子带着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欣欣而来,汲取知识、能量,向阳而生,欣然成长,成为最好的自己。

四、沉浸式教研与成长

活动中,学员们还有幸参加了南平市实验小学开展的沉浸式教研活动和“福建省小学语文学科教育研究基地校”启动仪式。

在沉浸式教研活动中,首先由南平实小文体校区吴静老师执教三年级语文《大自然的声音》,其他三个校区老师们通过视频直播系统参加。

接着,各年级备课组到指定教室进行小组交流,组员积极发表观点,达成共识,绘制海报;然后,各组人员回到汇报地点,被随机抽取到的组别和个人轮流上台发言汇报。最后,教研室李婷婷老师作评课小结。

观课议课中,各备课组教师分别围绕主要议题开展:单元整体视角下,单篇课文的语文要素如何落地(一、四年级);结合本课教学,谈谈如何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二、五年级);如何借助“三单”,以任务驱动助力高效课堂(三、六年级)。围绕主要议题开展观课议课,教学研究具有针对性、高效性,老师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小组成员团结协助,整场活动中教研氛围异常浓厚。

最后,导师连秋凤副校长作“沉浸式教研”工作经验分享和总结发言。活动中,学员们积极参与,团结协作,出色表现,并纷纷表示:要把这扎实有效的教研策略、精彩有用的教师成长模式带回自己的学校。

结语

本次南平市“十四五”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名师培养对象第一次教学诊断与指导研修活动时间紧、任务重、收获大。活动的顺利开展帮助学员教师搭建锻炼自我、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学员间资源共享、共评互评、协作学习。导师们的高站位指导为学员们把脉把方向,也为学员们提供落地实施的策略和思考。大家纷纷表示,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以导师团队的指导意见为遵循,努力探索,细化课题实施路径,不断凝练教学主张,不断成长,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图文供稿:黄锦珠 翁瑞珠

初审初校:陈云慧

复审复校:王志强

终审终校:杨邦清

阅读 319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