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总书记“教育家精神”思想引领下,在“三新”改革的背景驱动下,为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对新课标与新教材的深入理解与运用,2023年10月17日由兰州市教育局主办,兰州市杨小平名师工作室、兰州市高中语文基地校五十七中和兰州市第二片区丙组联合承办的兰州市第六十三期“名师大讲堂”活动如期开展。教科所所长马秉禄,兰州市第五十七中学校长金城、副书记褚占辉、教研室主任郭文锦参加了本次活动。
同课异构显风采
杨小平工作室包丽娜老师、西北中学熊秀蓉老师、新舟中学李其瑞老师紧紧围绕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学习任务,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呈现了三节大单元教学研讨课。
包丽娜老师执教课题为《生命褶皱处的诗意吟唱》,包老师设计了知人论世明褶皱,分析典故探胸怀,品读意象悟愁情,豪放婉约辩风格四个学习活动。课堂上,包老师利用表格梳理典故、分析意象,探究苏轼选择周瑜,而辛弃疾选择孙权的原因,进而通过对比联读,感受并掌握豪放与婉约两种风格的不同特点,把握其表现出来的不同审美效果。
熊秀蓉老师执教课题为《江山古迹抒幽情,梧桐细雨听悲声》,第一部分写其景,怀其古,以学生学过的诗句导入课题;第二部分知其人,识其愁,用表格梳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首词中的古迹、古人、古事及词人寄托的情感,通过对比周瑜与苏轼,历史与现实,明确词中传达出苏轼的乐观旷达之情与辛弃疾的报国之情;第三部分动其心,解其愁,分析《声声慢》中的景物形象,明确李清照寄托的国破家亡之悲、解愁不得之痛。最后,从“写什么、抒何情、如何抒”三个角度对比三首词,总结了本课重难点。
李其瑞老师执教课题为《妙笔写诗心,吟咏见真情》,李老师通过设计学习任务,将课堂逐步引向深入。首先吟咏诗词,感悟真情,在学生朗诵中初步感知诗歌的意境。其次,利用表格梳理词中的意象,感悟豪放派与婉约派的不同词境词风。接着,分析词中的艺术手法,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最后由个别到一般,总结诗歌常用的抒情方法,并利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自学感受陆游《破阵子》的闲适淡雅的思想感情。
研讨评议抓教学
针对以上三节研讨课,三位老师首先进行了自评。包丽娜老师以三首词的情感为主线设计教学,认为上课过程中对知识点有些许遗漏,分析意象不够透彻,对学生引导有欠缺。熊秀蓉老师抓住“怀”字进行教学,遗憾课程内容太多,导致引导学生分析情感时略显蜻蜓点水,没有强调清楚。李其瑞老师认为学生状态令人惊喜,课堂效果比较喜人,但课堂中忽略了细节处理,意象到手法过渡中有些许拖沓。
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杨小平老师、兰州市第五十七中学张晓霞老师、兰州市西北中学魏昀翊老师、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岳冬萍老师,兰州市第六十一中学冀文伟老师对三节课做了客观精彩地点评。
兰州市第五十七中学张晓霞老师首先对三位老师表示感谢,她讲到“一道菜烧的好坏,调料不重要,火候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烧菜人的那颗心”,一堂课也是如此。张老师结合三节课提出一堂好课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意识:第一,坚守语文意识。第二,强化诵读意识。第三,突出任务意识。第四,提高整合意识。三篇课文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需注意关注课文内在关联,摒弃碎问碎答的现象,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兰州市西北中学魏昀翊老师从观察角度出发,认为新课标背景下最重要的就是用好教材,包括单元导读、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等。授课中一定要关注教材的编写意图,以此设计教学。从作品角度看,三位老师把握文本核心,教学设计合理。从学生角度来看,教师的教学要实事求是,解决学生实际学习中的问题,才能使课堂更有深度,更有效。
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岳冬萍老师总结了本次研讨课的三个亮点,两个思考。第一个亮点是包老师课堂中设置的问题“为什么苏轼选择周瑜而辛弃疾选择孙权?”,这个问题能够有效迅速地推进课堂重难点。第二个亮点是熊老师的不言而言,熊老师语言简练但很有感染力。第三个亮点是教师点评的力量,李老师对学生的点评字字珠玑,形式多样,很有价值。两个思考是:怎么样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做事?目的性不强就会导致学生表现和回答有所偏差。作业设置如何推进到高质量完成?可以从小切口入手,让作业落到实处。
兰州市第六十一中学冀文伟老师认为上好群文阅读的关键在于选好议题,包老师的议题既有诗意,又有内涵,熊老师设置了典雅的情境,李老师将重点放在“妙笔”上,都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又符合高考的落脚点。
工作室领衔人杨小平老师点评时提到: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一定要回归教材,仔细研读教材。教材中的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等不仅给上课提供思路,而且是上课的重点,评课的依据。只有吃透教材,挖掘教材,我们的课堂才有根。其次,三节课题目充满诗意,体现整合意识,包老师的课目标清晰,有板有眼,条分缕析,落实到位。点评学生答案时,加强点石成金的能力。熊老师的课大气洒脱,设计灵巧。抓语言,挖情感;分性别,辨风格。建议注意牵引的把握,化牵为引。李老师的课大开大合、慷慨激昂,有趣有味,建议朗读过程中对朗读相当不好的学生以抚慰与鼓励,对朗读好的学生提出更好的改进意见,使课堂评价更公允。
名师讲座明方向
下午的活动由兰州市第五十七中学教研室主任郭文锦主持。首先兰州市第五十七中学校长金城致欢迎词,表达了对教科所马所长和各位老师的欢迎,希望各位老师通过本次活动能够对新课标与新教材有更深入地理解与运用,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马秉禄所长做了题为《实施新课程,落实新理念,迎接新高考》的讲座。马所长讲到,适应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变化,是新课标最鲜明的特征,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看清教育改革的新趋势,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统领,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目标,凸显国家意志。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学习研究,才能真正解决痛点,切实提升育人质量。
教师的学习研究应该聚焦四个方面:一、围绕质量提升研究新政策,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五育并举的时代新人。二、围绕育人质量研究新课标新课程新教材,聚焦主题大单元等课程改革。三、围绕课堂主阵地:研究新教学新教研,聚焦大单元教学设计等进行教学评一致性研究。四、国绕高质量发展研究新中高考, 聚焦质量评价、考试招生改革、考试命题等。
关于高中新课程的特点,马所长主要梳理了三点:第一, 普通高中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必修、选择性必修)和校本课程(选修)。第二,什么是“选课走班”以及选课走班的依据。第三,人生规划教育,学业导师和生涯导师共同负责 ,这样就形成了高中三个年级,不同层次,不同目标,不同方向的生涯规划。新课标新在总体目标的变化上,不在于“知识点”的增减。教师对课标的认真审视和切身感受直接决定课标的意义、作用,影响常态教学的走向。
关于大单元教学,马所长讲到要采用大单元备课,大单元包括:大目标、大整合、大视野。开展大单元设计的六要素,即名称课时、单元目标、学习过程、作业与检测、评价任务及学后反思。教学内容的重组,重组教材内容知识点,建构单元方案。以一个学习单元为单位,整合知识、目标、情境、活动、任务、问题、学习方式等。实施教——学——评一致的教学。以学业质量标准为核心,追求“让学生学会”。从基于标准到课堂教学实践的目标,不仅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强化“怎么教”的具体指导,让教与学、教与评、学与评一致性指向课标。
马所长的讲座知识性强、实用性强,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最后,杨小平名师做了题为《批判性思维在教学中的应用》讲座。杨老师从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的优点、教学中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等方面展开讲解。批判性思维是理性思维,是对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信息进行再考量再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分为认知技能和感知倾向,其中认知技能包括: 阐述、分析、评估、推论、解释和自我校准六个方面。批判性思维的优点有①使学生的思维更开阔,尝试用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②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识别推理和逻辑过程中的错误,正确理解和评估各种学科领域的知识,理性地评判伦理道德或学术观点,并自我反省: ③在对各领域重大问题的理解、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分类、综合的能力,辨别事物变化的模式: ④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有效获取知误的方法和思维习惯,而批判性思维是科学探索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中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不盲从权威,不迷信书本,始终保持独立而理性地思考,区分事物表现和本质,判断事物的真伪,对信息抱有审慎的态度,懂得发现和分析问题,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在否定中创新。
在批判性思维教学中,教师要做批判性思维的倡导者、先行者、示范者和引领者。教师要身先士卒,不光要有创新意识,更要具有创新行为。杨老师结合具体事例,谈自己在教学中是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包括对句子的批判性解读、对课文细节的批判性深思考,对观点的批判性论证,对原有认识的创新性补充。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敢想敢问,寻找漏洞,挑战传统,提出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新看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自然就会得到形成与提高。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本次“名师大讲堂”活动旨在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通过本次活动,全体与会教师进一步聚焦核心素养,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育人方式,围绕“新课程理念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求,钻研教材、深化思考、创新课程研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争做单元教学的探索者、实践者,让单元整体教学真正落地生根,创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