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迎着清晨的微光,我们踏上了第五天的研学之旅,这也是我们最后一天在长沙的学习时光。我们来到了游学的最后一站——素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之美称的湖南第一师范。“一师”记载着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求学生涯,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早期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一代有识之士探求真理的梦想。虽然“一师”曾经在“文夕大火”中化为交烬,然而学府犹如凤凰涅磐,浴火重生。1968年经党中央、国务院特准,按原貌复建。历史上不少仁人志士就读或讲学于此。
踱步于湖南第一师范大学之中,鸟鸣清朗,一片苍翠,古朴的楼阁,长长的走廊,有寻理探知、引人入胜之感。内心的繁杂,城市的喧器,都在此刻消失不见了。这里曾载着历史的拐点,这里曾印着伟人的步履。参观着第八班寝室,耳边听老师讲解着毛泽东的"三不谈",不禁感叹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确,毛泽东的"三不谈"品格放在当今社会也是难求的、值得品咂学习的一种精神。望着这座古朴的殿堂,它所蕴含的质朴,所散发出来的浓浓的文化气息令心中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穿梭于这座百年师范、千年学府,感受其古朴悠然中所透出的文化气象和不凡性格,心中似有所动,有什么情感正破土而出。
再往前走,来到一口井,这是毛泽东每天洗冷水澡的地方,不论春夏秋冬,他都会坚持这个习惯,正如梁启超所说的"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以及"文明起精神,野蛮其体魄"一样,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就显示出了他不凡的品质和不懈的精神,颇具伟人风范。虽然斯人已去,但他的精神绝不会就此消散,它们和母校融合在一起,如同一本厚重的书,任凭每一个参观者来到此处感悟、受益一生。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在第一师范读书期间,“求学救国”是青年毛泽东求学时代的主题,“明志求学”使其受益一生。徐特立,被毛泽东尊为“永远的先生”。毛泽东“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方法就深受其影响而得。
参观过后,我们在湖南第一师范听取了“红色一师家国爱,峥嵘岁月赤子心”的红色故事会。一师的老师声情并茂地为我们讲述了毛泽东的一生。当老师讲到杨开慧为了革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和孩子时,同学们不禁潸然泪下,为之感动。深切感受到了今日之太平盛世,来之不易,是先烈们拋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所换来的。
最后,高二3班的李木子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分享了这五天研学旅行的感受和心得。教师代表初雅楠老师也做了总结分享,并为我们的研学课题的撰写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指导。
在回京的高铁上,同学们纷纷拿出了自己的研学手册,将研学期间的所见所感所想记录了下来,相信每一位同学都不虚此行!
贸大附中的学子,同样拥有梦想,我们同样会为了梦想忘我的拼搏,我们不仅要缅怀伟人,更要不忘初心,继承和发扬伟人的崇高精神!
撰稿: 郑文婧
校审: 蒋建华 王世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