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远市小学语文何玲名师工作室工作简报 (第55期)
开远市小学语文何玲名师工作室成立以来,一直以“学无止境”这句话勉励每一位成员不断学习,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2023年10月21日—22日,工作室成员们再次怀着一颗热忱的心奔赴弥勒西山民族中学参加名师总部基地举办的“落实新课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专题教学观摩”活动。
一、赏名师风采
(一)吴继全《第六单元导读课》
名师吴继全执教的《第六单元导读课》利用“导学单”实现了教学内容的课程化,学生探究有方向,学习有指南,所提炼的主问题“找出照应课题的句段”,引发学生的思考、讨论、理解,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文章的主要观点,这样突破了教学的重点。接着,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再次走进文本,深入思考,探索发现文章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将分散、碎片式的知识信息联结起来,让思维在对比中,联结成完整的有逻辑性的有梯度的思维。
(二)郭学萍《名字里的故事》
名师郭学萍老师执教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她围绕“说名字”、“找名字”、“换名字”、“写名字”、“点名字”和自主设计作业进行,整堂课充满了乐趣,孩子们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跟学生诠释了学“语文”的内容即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相结合。郭老师的讲座更令老师们赞口不绝,她说:“阅读书籍的边界,决定人的眼界、境界,决定教师专业成长的可能性。”她提倡老师们海量阅读,广泛阅读,用老师的阅读感染学生的阅读,从而用丰富的积累进行创意写作。
(三)王李荟《司马光》
名师王李荟执教《司马光》,李老师从独立识字与写字、认识文体、都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读好停顿,理解文意,讲出故事等几方面进行教学,李老师把本课教学把重点放在朗读,且朗读层层推进,从读词语到读句字读文章,读通读顺后又读出节奏。朗读中体现教学评一体化,课堂质朴,课堂实践性、借鉴性比较强。
(四)林志芳《读童话 学写话》
名师林志芳老师执教《读童话,学写话》,林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读童话《两只鹅》的故事,围绕认识故事里的主人公、评读重点段落、角色扮演、片段欣赏、写话练习等方面进行解读,林老师文学功底深厚,语言亲切,一步步地有趣地引导学生读懂童话的内容和故事背后蕴含的道理,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许习白《美好飞天梦》
名师许习白老师执教的《浪漫飞天梦》这堂课独特新颖。这是一堂跨学科学习的研究课,课堂由回顾“千年飞天梦”、回顾“圆梦在今朝”、太空小剧场和制作海报组成。课堂基于语文课的基础上,把科学知识有效融合在语文学科中,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他的讲座从四方面展开,分别是触摸新课标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变化、审视教材研究已有形成序列的任务群、整体建构落实现行教材中的任务群和整体建构落实现行教材中的任务群。讲座对老师们的一线阅读有指导意义。
(六)王笑梅《王戎不取道旁李》
名师王笑梅执教文言文《王戎不取道旁李》,王老师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出发,围绕总任务“历史的天空—最亮的星”历史人物故事展展开,又分三个任务:“当一回古人,读王戎”、“当一回故事大王,讲王戎”、和“当一回评论员,赞王戎”进行课文的教学。课堂教学层层推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一步步撞出智慧和思维的火花,让听课的老师明白了“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意义。
(七)潘文彬《只有一个地球》
名师潘文彬老师执教《只有一个地球》,整堂课充满语文味,在朗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品味。首先潘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梳理问题,形成学习任务。其次潜心会文,让学生在思考中完成学习任务,围绕美丽而渺小、资源有限和无法移居三方面进行引导。然后创设情境,观察看“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片。潘老师善于抓住主要问题引导学生对整篇文章进行逻辑推理,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了锻炼,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二、学有所收获
(一)专心听讲
(二)认真记录
(三)分享心得
何玲:历时两天的学习培训,让我对“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无论是授课还是讲座,都紧紧围绕“学习任务群”展开。从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任务群——文学创意与创意表达、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到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都有涉及。几位名师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堂上,专家们的精彩讲座一次次激起了我内心的感应,更激起了我的反思。在这种理论和实践的对话中,我收获着专家们思想的精髓、理论的精华。学,然后知不足。我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认真的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深入教育的改革和研究中去,将自己学习和研究的理论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去,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批判,以期不断进步!
齐霞:通过培训,感觉以前所学的知识太有限了,看问题的眼光也太肤浅了。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但是,经过培训后,我觉得教师绝对不是一桶水这么简单,它应该是一条有源头的溪流。教师只有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教育思想,才能跟上时代前进和知识发展的步伐,才能胜任复杂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工作。“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否定自己,才能不断进步。
田晓玲:10月21日—10月22日,我有幸跟随着开远市小学语文何玲名师工作室来到弥勒西山民族中学参加“落实新课标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专题教学观摩活动,两天的学习可谓是教学的盛宴,让我收获颇丰!任务情境的创设在语文教学中有积极的意义,如:教学《桂花雨》带领学生来到桂花树下,一边读着课文,一边沐浴着桂花雨,我想这种情景教学法别有一番情趣。自2022年新课标发布以来,我对“学习任务群”的知识知之甚少。因此,正如李志芳老师所说:“一切与之相关的改革都不宜过急、过快。”所以“学习任务群”的研究是需要用心、用时去摸索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一定不会停下学习的脚步!
杨凡萱:师道远而学无涯,善若水需孜孜不倦。为落实新课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我有幸参加了“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专题教学观摩活动”。郭学萍老师等多位名师的精彩课例以及讲座,让我加深了对新课程标准下“学习任务群”的理解,有助于更好地践行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任务群的构建,应该综合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结合生活创设真实或拟真情境,以任务驱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主动习得知识,提升素养。每一次培训都是一次自我的修行。让我们常怀对课堂的敬畏之心,探寻学习语文的规律,还原语文底色,做一个幸福的语文人。
詹凤:周末为期2天的培训,为学习充电。吴继全老师讲解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并配套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单元导读课,让我豁然开朗。长辫子老师的幽默风趣的讲述了《名字里的故事》继而开展拓展性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与创意写作。林志芳老师讲述关于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理解与思考为我们指明方向。许习白老师讲述了教材视域下语文学习任务群实践探索以及王笑梅老师的跨学科学习,潘文彬老师为了儿童的语文学习让我都收获到很多,为我的教学提供指引。
王学坤:深秋风渐凉,求索在路上。根据工作室安排,我于2023年10月21日至10月22日到弥勒参加“落实新课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专题教学观摩活动。本次活动围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整合内容展开,分别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我将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合格的任务群,将学习活动投向“真情境”,将学习路径转向“任务式”。努力做到转变学习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将知识性课程转变成实践性课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锤炼学生的能力、思维、审美与创造等品质。
陈明勇:通过本次培训,对语文学习任务群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理清了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跨学科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系及各个任务群的主要教学任务和所使用的方法。对文学阅读及创意表达有了一定的认识为以后的教学时间提供思路。也对学生整本书的阅读与推进有了一些思路。对跨学科教学设计及实践有了一些借鉴及思考。此次培训,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教学方法与手段,更新了教学理念。更加坚定体系化,先学后教的思路。学,以致用,路更宽,学,让改变发生。学,让教育前进!
刘春艳:为期二天的学习,受益匪浅。首先几位老师给我共同的感受是满腹诗书气自华,几位名师都看了很多书,在课堂上能够运用渊博的知识去灵活地掌握课堂,深厚的积淀给孩子们拓展了远见。尤其郭学萍老师读了很多书,用自己的读书去影响其他老师读书,再带着学生一起读书,在读书中积累,用积累促进学生的创意写作。其次,通过听课和讲座对单元导读,学习任务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再次,许习白老师《浪漫飞天梦》跨学科学习也给我很大的触动,语文不仅仅只是教语文,在一些特别的课文里,可以把理科知识也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对学科与学科之间联系,也加强综合性学习,锻炼学生的思维。
许娟:我有幸参加了10月21日—22日在弥勒举办的“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专题教学观摩活动,聆听了多位专家的精彩授课及讲座,让我对语文学习任务群有了全新的认识与了解。新课标学习任务群包括基础性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我认为学习任务群它并不是一个先行后续的学习过程,不是学完基础型的任务群,再学发展型的任务群,再学拓展型的任务群,甚至也不总是各自独立的。它往往是一个学习单元中会以某一个学习任务群为主,其他任务群辅于其中。
结语:为期两天的学习圆满结束了,一堂堂精彩的课,仿佛一场场知识的盛宴;一个个独特的讲座,启迪着一位位老师的心灵。我们认真地“学”是为了回归课堂后的“用”,我们将带着满满的收获,重新起航,把本次活动中学到的知识与身边的老师和学生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