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功修炼】《方程的意义》说课

丹丹
创建于2023-10-21
阅读 33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方程的意义》说课   

            呼兰区建国小学校  刘丹丹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我的说课分为以下几部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

一、教材分析

  《方程意义》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册第5单元内容,是(数与代数)领域中数量关系主题的内容,2022版课标明确提出: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进一步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能体现数学学科本质、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结构化的数学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学会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了课标要求,我进一步研读教材内容。

       《方程的意义》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的内容,属于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方程是代数知识领域的一个起点,在初懂代数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方程的本质是模型思想和抽象思想,蕴含着分析归纳、演绎推理、抽象概括的良好品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已经会初步的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他将为今后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打下基础,因此这节课是该领域的一堂种子课。

二、学情分析

  而对于学生来说,方程是一种全新的数学概念课,它是算术思维的一种提升,是数的理解上的一个飞跃。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思维品质,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我们的学习当中,他们之前具备了这样的一些知识,这个单元将要学习这些知识,之后初中学习当中,他们还继续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等更多的方程学习,由于长期受算术思维的影响,其实我们的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会产生旧的数学思想,我们力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逐步让孩子摆脱算术思维的某些局限性,为加强中小学的数学衔接,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做好认知的准备。

三、目标定位

  根据这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等量关系符号化的活动经验,渗透方程思想。

3、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等量关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是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渗透方程思想。

四、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采用直观演示、自主探索、对比归纳和谈话交流的方法进行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首先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建立起等式和方程的概念。在这一环节中,我采用的是趣味动画引出平衡这个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平衡状态:

 师:同学们,视频中的虫子为什么一直在跷跷板上不停的跑来跑去?学生会说:他们是想为了让跷跷板保持平衡。我接着问:那怎样才能让跷跷板平衡呢?学生继续回答:只要左右的重量相等,跷跷板就能平衡了。师:对了,要让它左右两边的质量是相等的,跷跷板就平衡了。那今天我们就借助这种平衡现象,来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设计意图:用趣味动画呈现游戏中的平衡现象,并告诉学生这种平衡现象中隐藏了很重要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又引出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他对本节课的作用,不仅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还有很好的一个导向作用。)

(二)探索新知

1、认识天平

       接下来我利用课件出示天平,继续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并引导学生主动去了解什么是天平,天平的原理是什么?等等相关知识。

       在学生充分了解了天平以后,下一环节我利用课件演示操作天平,请学生观察天平的此时状态,平衡还是不平衡?

第一步:在天平的左边放2个50克的砝码,在天平的右边放一个100克的砝码,天平怎么样了?为什么平衡呢?让学生经历平衡现象,理解平衡即相等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天平左右两端相等的状态。

(板书:50+50=100)

揭示概念:像这样表示左右两端相等的式子,在我们数学上叫做等式。像这样的等式你还能再说出几个吗?(板书:其他等式 如:30+60=90 100-30=70  32÷4=8  20 ×3=60 )

第二步:继续演示天平,在天平的左边放1个空杯子,右边放一个100克的砝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天平平衡,知道杯子的质量是100克。杯子的质量就是一个已知数。

第三步:接着演示往杯子里面加一些水,引导学生观察天平向左倾斜的状态,是不平衡的,提问:这杯水的质量你知道吗?在数学中的未知数可以用一个字母表示 比如:X来表示。那么杯子和水的总质量可以用100+X来表示。

第四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知道杯子和水的总质量?教师课件演示  继续在天平的右盘加1个100克的砝码,请学生认真观察天平的状态,哪边重一些呢?同学得到杯子和水的总质量大于200克,引导学生用一个不一样的式子来表示天平的状态。板书:100+X>200教师继续在右盘再加1个100克砝码,引导学生说出那边更重呢?再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天平左右两端的物体的质量关系,教师板书:100+X<300根据板书说明像这样左右两边不相等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第五步:继续调整天平,经历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我继续演示:从天平的右盘拿掉一个 100G 的砝码后,换成一个 50G 的砝码,说一说此时天平的状态,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前三次都不能确定水的质量,而最后一次才能确定呢?因导学生发现:最后一次天平衡了,水和杯子的质量刚好就等于250克,引导学生用一个式子把天平左右两端相等的关系表示出来。

板书:100+X=250

提问:如果用其他字母来表示水的质量,你还能写出这样的式子吗?(板书:100+y=250  、100+a=250  、100+b=250)

3、看图写等式

4、分类比较,理解方程的意义

       根据板书提问,同学们如果把黑板上的式子分分类,应该怎样分?说说你的理由。

生:我把这些式子分成两类,等式和不等式。

生:我把这些式子分成分成三类,不含未知数的等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和不等式。

       通过分类比较,讨论交流,概括出方程的意义:

       像 100+x=250,3x=2.4……这样根据等量关系列出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板书:方程)

       提问:要想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我们要满足哪些条件呢?(明确方程两大特征:方程必须是等式,方程必须含有未知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归类,经历了概括出方程的的意义的过程,从中发现了方程的两大特征“等式”“含有未知数”,在这里方程的意义更多的是学生自己发现的的,而不仅仅是老师给予的,充分展现了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价值。)

(三)练习巩固

1、判断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

      ①20+35=55             ② X-30>5

      ③Y÷3=10+X              ④40+M

      ⑤ 2(15+X)-14=60       ⑥60÷3=20

      ⑦ 4X ÷3 > 24            ⑧b-5=0

思考:方程和等式有什么关系呢?利用集合图帮助学生理解:等式包含方程,方程属于等式。

   (设计意图:练习1是为学生进一步巩固方程的意义而设计的,集合图能直观的表示出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包含关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我是小法官。(判断对错,并说说理由。)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一定是方程。                                   

(2)方程都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4m+5n=12是方程。                       

3、拓展应用、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数量关系。

(1)商店有苹果有X箱,香蕉35箱,香蕉比苹果多10箱。

(2)李叔叔每分钟打字m个,他半个小时共打字3500个。

(3)车上原来22人,到站下车X人,又上车6人,现在车上有25人。

(4)商店有苹果有X箱,香蕉35箱,香蕉比苹果多10箱。如果有学生这样列式:35-10=X 教师需要特别强调这是我们以前的算术思路,35-10可以直接得出结果等于25,这里的未知数X它并没有参加运算,也就是X没有发挥作用,所以我们一般情况下不这样列方程。 

    (设计意图:拓展练习的设计我首先考虑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加深对方程的理解和运用,体会方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了解方程的历史

       让同学们了解方程的发展历史,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继续学习方程的愿望。

(四)、总结回顾

  这一环节我出示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让学生充分发言、交流学习所得,再次总结回归本课的知识点。

五、板书设计

       科学的板书设计往往对学生全面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样的板书设计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使学生对于方程的意义的理解更加深刻。

阅读 33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