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流行病,它静悄悄地来,静悄悄地带走你骨内的钙元素,导致你的骨脆性增加,变矮、骨痛、骨折接踵而来……它被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它就是骨质疏松症。
提到“骨质疏松”,大家并不陌生,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量减少和微结构退化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风险增加的疾病。
但多数人认为骨质疏松是机体衰老的必然结果,因此往往被大家忽视。
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速,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逐渐呈上升趋势。据不全统计,50岁女性遭受严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平均终生风险接近50%,男性接近22%,在全球范围内,骨质疏松症每年导致约900万例骨折,每3秒钟就会导致一例骨质疏松性骨折。然而,大众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却普遍不足,甚至还存在以下误区:
1骨质疏松不是大毛病
骨质疏松常见表现为腰背疼痛、身高降低、抽筋等,进一步加重会导致胸廓畸形、胸闷气短,骨脆性增加后容易发生骨折。发生严重的髋部骨折,可导致长期卧床,进而带来一系列并发症,如尿路感染、肺炎、褥疮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寿命。
2没有症状不是骨质疏松
许多人认为没有腰背疼痛,抽血检查血钙正常,就没有骨质疏松症,这种观点错误的。
在骨质疏松症的早期,患者往往没有症状或症状很轻微,腰背痛或出现骨折时,往往已经是重度骨质疏松。
不能根据有无症状以及血钙是否降低来诊断骨质疏松,“骨密度检查”才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
对于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如绝经前期妇女、50岁以上男性等),无论有无症状,都应当定期去医院作骨密度检查以明确诊断。
3年轻人不会得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并非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长期室内工作,缺乏户外锻炼,不良的饮食习惯,钙和维生素D摄入不足,喜嗜烟、酒、咖啡等,有可能导致年纪轻轻患上骨质疏松症。
4老了再预防骨质疏松
骨组织与其他组织一样,时刻不断地进行着更新,旧骨不断吸收,新骨不断形成。从出生到青年期,“骨形成”大于“骨吸收”,使得人体骨量逐渐增多,在30岁左右,人体的骨量达到最高值(即“骨峰值”),此后,“骨形成”逐渐小于“骨吸收”,骨量慢慢减少,尤其是女性在绝经后的5~10年,由于雌激素锐减,使得骨量流失大大增加。
青少年时期注重饮食补钙及运动锻炼,“峰值骨量”储备高,年老时发生骨质疏松的时间就晚,程度也轻。所以,预防骨质疏松症,应从青少年抓起。
5喝骨头汤补钙
喝骨头汤一直被认为是补钙的良方,骨头汤里的钙含量其实很低,一碗骨头汤的钙含量不过10毫克,还不及一杯牛奶钙含量(约200mg)的1/20。骨头汤里溶解了大量的脂肪,经常食用还会引起高血脂。因此喝骨头汤补钙不可取。
6只要补充钙,骨骼就不会缺钙
骨质疏松,只补钙是不够的。如果说钙是构成骨骼的“基石”,那么,维生素D就是把“基石”输送到骨骼当中的搬运工。维生素D缺乏会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强骨吸收,加重骨质疏松。因此,骨质疏松患者在补钙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补充维生素D。可以适当晒太阳,增加富含维生素D食物摄入,如蛋黄、牛奶,补充维生素D类制剂。
7骨质疏松后少活动
有些骨质疏松症患者由于害怕跌倒骨折,减少户外运动,这种做法不可取。
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强度有赖于经常性的运动刺激,缺乏运动就会造成骨量丢失,体育锻炼可以有效防治骨质疏松,户外阳光下活动可以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但注意尽量避免跳绳、仰卧起坐等可导致椎体压缩的动作。
司寨乡卫生院最新引进EK-8800B型新型全数字彩色超声骨密度仪,能准确进行骨密度测量,早期发现骨质疏松。关爱老年人骨密度情况,需要进行骨密度测量。有想了解具体情况的请联系自己的家庭医生或者各村室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