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中物理教师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只有素质高、专业强、教学过硬的高中物理教师,才能给与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更好的影响和指引。为此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承办《广西2023年“区培计划”桂林市统筹项目-教学能力培训-高中物理“新课程、新高考”骨干教师研修培训》邀请桂林市120名物理教师前来学习。
一、21日上午由吴春先老师作专题讲座双新背景下的物理教学《素养导引 启迪智慧》
二、吴老师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部分: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的选考解读
1、作为使用新教材后的考试元年,试题呈现了最新的理念:
物理核心素养立意的命题方向
1)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
2.无情境不命题
情境即“问题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
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
3、考查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物理思维是物理教学的终极目标
(1)通过阅读和观察,获取新知识、新方法;
(2)从新颖的物理情景中发现物理问题,提出研究思路或解决方案,
构建适当的简化模型,并应用恰当的研究方法得出结论;
(3)依据已有资源,设计简单实验,组合实验器材,拟定实验步骤,
探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4)对探究过程、方法和结论,做出解释和评价,提出修改和完善的
建议。
第二部分:物理选考试题分析
吴老师选了一些经典的物理试题进行分析,分别从学生角度和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将学生的问题一一剖解出来,这样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这些选择题都是突出了物理思维和物理建模能力的考查,命
题老师的意图是适度淡化复杂的数学计算,有利于引导师生
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的教与学,提高学生运用物理规律
和物理原理分析和解决具有真实背景问题的能力,使中学教
学逐步走出题海,回归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三部分:教学与高三备考策略
物理教学的两条铁律
教学三要素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创设生成情境
高效课堂的核心
问题情境的创设
-——-案例:楞次定律的教学
有效问题的特征
高三备考策略
以上就是吴老师带来的专题报告,吴老师带来的物理问题情境创设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教学,感谢吴老师。
第二场专题报告由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正高级教师何春生老师来主持。
让生命因教育而精彩
什么是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的作用和功能
基于物理模型的知识整合
基于学生心智模型发展的建模教学
学科性质:物理学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自然界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物理学基于观察与实验,建构物理模型,应用数学等工具,通过科学推理和论证,形成系统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物理模型:对真实世界抽象而简化的表征。对物体、·事件、系统、过程关注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进行科学抽象的处理,从而进行简化的表征。并可以用实体、符号、图像、文字等多种形式进行表征,模型具有描述、解释和预测的功能,模型能够被检验,并且是不断发展的。
心智模型:长时记忆中的要素与外在情境或刺激物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内在表
征,是对事物
动态认知结构。
(情境或过程)的结构化类比,是个体根据特定目的所形成的
模型的作用和功能
物理模型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统一体,物理模型是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具体化、形
象化、结构化的存储场所。
具体的物理题模型
所谓“难题”
通过基本运动模型促进知识整合
1.匀速直线运动2.匀变速直线运动3.平抛运动
4.圆周运动
5.简谐振动
6.碰撞与反冲
7.波的形成与传播
8.光电效应与跃迁
1.力和运动的关系
2.动量关系
3.能量关系
勺速运动模型
匀速直线运动模型特征:
匀速直线运动模型运动学特征:物体保
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匀速直线运动模型受力作用特征:物体
受力平衡合力为零
动量角度:单个物体动量不变,质点组
动量守恒
能量角度:单个物体动能不变
平抛运动模型
圆周运动模型
力和运动关系在特殊情境下的体现
速度、加速度矢量性的深入体现
万有引力和天体的基础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的运动基础
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的基础
简谐振动运动模型
力和运动关系的体现
变加速运动的基础
用能量观念分析模型的运动
波动的基础
万有引力、重力、向心力关系模型
以上就是何春生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讲座。今天的培训不仅有丰富的内容,而且有很多内涵的东西需要我们花时间去学习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