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
——市油田四高初中部开展文物解说大赛活动

似水年华
创建于2023-10-20
阅读 194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文物刻下历史的足迹、保存民族的记忆。一件件青铜器皿,一方方摩崖石刻,一片片竹简木牍,既是承载厚重历史的文化遗存,也是滋养精神血脉的宝贵财富。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在思接千载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切身体验之中。为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综合素养,培养浓厚家国情怀,濮阳市油田第四高级中学初中部于2023年10月20日下午举办了文物解说大赛,带领同学们与历史来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濮阳市油田第四高级中学初中部年级主任陈潇潇首先致辞,她肯定了初中部历史老师的准备用心、表扬了学生们的巧手慧心,提出了要有学好历史、提升民族自信,保护文物、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心!陈主任精彩而有力的发言给参赛选手鼓舞了士气、给台下的学生提出了希望,相信初中部的孩子们一定会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传承中华悠久文明!

  参赛选手提前查阅资料、动手仿制文物,他们个个准备充分、制作精良、伶牙俐齿。魏紫汐和李玉腾同学带我们走进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他们介绍了这里的典型建筑--干栏式房屋,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这类独具特色的干栏式建筑是与南方多湿的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至今仍在华南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流行使用。其与北方的土木建筑一样,也成为一种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建筑形式。

     安嘉夜同学带领大家走进距今约6000多年的陕西半坡遗址,她介绍了半地穴式圆形房屋,这是北方的建筑风格,这种建筑一部分深入地下,不仅冬暖夏凉而且能抵御野兽的侵袭。这种建筑还具有用材方便,构造简易的特点,为中国北方居民长期使用。

     蒋宇墨、张旭东、鲁泽林、任秉正、安佳业、赵柏森、孙怡琛等几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了历史留下的独特韵味——青铜器。同学们说到后母戊鼎、毛公鼎、龙虎尊等曾陪伴着伟大的帝王,见证着王国的兴衰;它们扮演着重要角色,装饰着贵族的府邸,彰显着尊贵与美好。每一次触摸青铜器的表面,仿佛可以感受到曾经的古人们的心跳。这些古人们用自己的手艺和智慧创造出的作品,让我们可以借助它们与古代文明对话。

00:18

    王曼和管诗语同学分别给大家介绍了父辛爵和山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晋侯鸟尊。两件文物构思奇特、巧妙,纹饰精美,堪称青铜器的佳作!

      杜培航同学向大家展示了中国一级文物--春秋越王勾践剑。春秋越王勾践剑体现了当时短兵器制造的最高水平,被誉为“天下第一剑”是青铜武器中的珍品,对研究越国历史和了解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和文字有重要价值。

         神秘的三星堆面具得到大家的喜爱,王优、刘子墨同学介绍了不同的青铜面具。她们说到青铜面具通常由铸铜或锻铜方式制成,这些面具常常呈现出动物、神人或神话图案,反映了古代文明的宗教信仰和古代人们对神秘世界的向往。这些神秘的面具承载着古代文明的记忆,它体现了古蜀先民对自然万物与人神世界的理解与思考。

       王晓萱同学介绍了三星堆出土的黄金面具,她说考古学家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金器在种类和数量上超过了同时期北方其他遗址出土金器的总和。带上金面罩就象征着最高的权力!

00:21

      庞暄和王晓迪同学说到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可见最早的成熟文字,有了甲骨文,中华文明就有了记录与传承的工具,经过演变传承,从祖先的心里流传到我们的指尖。从此,从个体到族群,所有的情感、知识、思想、经验,通过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中华文明得以塑造与传扬此刻,我们写出的横竖撇捺曾经一笔一画的刻在骨头上。因为刻骨,所以铭心!

01:55

    那些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文物,激活了蕴藏在亿万中国人心中那思接千载的家国情怀,一次次凝视中的古今穿越,一次次回眸间的似曾相识,贯通的是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历史之于国家民族,犹如记忆之于个人,丢失了历史,也就丢失了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的依凭。这次以穿越时空与文物对话为主题的活动,让我们以物证史、以物叙事,让历史说话,彰显出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热情的独特价值。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成为滋养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阅读 194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