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破解社矫工作难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王凤丽
创建于2023-10-20
阅读 33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破解社矫工作难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基层社区矫正工作充斥着新的机遇与挑战,社矫干部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增进“思想认同”、牢记“实干兴邦”、贯通“人民至上”,用心用情奏响社矫工作“三重奏”,全力以赴破解社矫工作新“难题”,扎实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增进“思想认同”,强化“履职担当”,第一重奏,基调悠扬。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社矫干部常年奋斗在监督管理的第一线,责任重、难度大,尤其是遇到缺乏身份认知、法治意识薄弱的社矫对象,工作困难重重,有必要将思想建设当做“奠基石”,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思想认同,夯实思想根基、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博大精深,社矫干部要深刻领悟这一重要思想的精髓要义、思想魅力,把思想教育与基层社区矫正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思想的“奠基石”牢牢扎根于基层社矫工作,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才能将化压力为动力,充分发挥好社矫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不惧风雨、砥砺前行,提高斗争本领促进履职担当;才能在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中“破釜沉舟”,练就上层“功夫”。

       牢记“实干兴邦”,活用“枫桥经验”,第二重奏,铿锵有力。由于基层社矫对象数量多,居住地较为分散,走访工作量大、耗时长,社矫干部往往了身心疲惫,为了工作留痕容易滋生“形式主义”,拍张照证明“到此一游”的做法失去了走访的真实意义。走访不是“走过场”,其实走访工作大有“文章”可做,用活用好走访技巧,对社矫对象的教化具有重要意义。社矫干部应当要牢记“实干兴邦”的道理,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走实”、“走深”,积极主动联合村(居)委会、派出所等单位,一方面深入走访了解社矫对象的个人动态,宽严相济开展道德及法治教育,促使其积极接受教育矫治,同时争取其家人支持理解,引导监督社区矫正对象遵纪守法,顺利度过社矫期;另一方面通过走访,耐心倾听力了解社矫对象家庭及社会关系,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人民调解”、“公共法律服务”等职能,力所能及帮助社矫对象化解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物业公司与业主等纠纷,达到“走访一人,治理一方”的显著效果。

       贯通“人民至上”,彰显“人文关怀”,第三重奏,扣人心弦。保障人权是法律的一项重要任务,社矫对象亦享有被平等对待的权利。但由于社矫对象身份的特殊性,他们往往被大多数群众“另眼相待”。基层社矫干部的“待人姿态”很大程度决定了社矫工作的成效,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六个必须坚持”,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放在首位,社矫干部应当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于社矫工作全过程,要深刻体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情怀和使命担当,心系人民、情系人民,将天理、国法、人情有机融合在一起,精神上给予社矫对象基本的尊重,平等相待;行动上落实更多暖民心的举措,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他们急难愁盼问题,尤其是在就业、医疗、教育等民生领域,积极提供法律援助、心理辅导、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医疗救助、帮困扶助、家庭教育指导等帮扶措施,让他们感受到政府的关怀与社会的温情,助力他们顺利回归社会。

阅读 33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