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探寻河洛文化,传承中华文明”
一一孟津区第一实验小学六年级      行走在研学的路上

创建于2023-10-20 阅读3325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所咏呈现出的橙黄橘绿之景象,正如这十月的秋景。的确,人间至美是清秋,每一幕都美得动人心魄。今天,我们六年级全体同学伴着秋日的晴空,挽着一丝凉意,憧憬着诗和远方,开启了新学期的研学之旅。

                第一篇章     出发

     “ 研学不是闲庭信步的普通旅游,而是寓学于行、行学相长。”“希望同学们带着问题去研学,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希望遵守纪律,注意安全……"出发前,一实小副校长许云权一声声叮嘱,一句句期待,为研学做指导。

     背上行囊,怀揣梦想,朝着心中的诗意和远方出发!

                 第二篇章   研学

     一部中国史,半部河南史,“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研学开启第一站  一一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二里头遗址是探索中国最早的王朝文明--夏商文明及其分界的关键性遗址,也是最大最完整的都城遗址。

      二里头发现了中国最早城市主干道网、中国最早的双轮车辙、中国最早"紫禁城"--宫城、中国最早中轴线布局的大型"四合院"宫室建筑群、中国最早大型围垣官营作坊区、中国最早青铜器和绿松石器制造作坊,并首次在宫殿区发现成组贵族墓及随葬其中的绿松石龙形器。用于祭祀与宫廷礼仪的青铜酒器、乐器、武器、玉器的出土,昭示着早期王朝的礼制传统。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解,带孩子们穿越时空走进九州之地,走进了上古时代的黄帝蚩尤大战……孩子们沉浸其中,边听边记录。

  研学第二站一一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水路交通系统,是中国古代先民卓越智慧和创造力的杰出范例,是工业革命前最重要的东方文明技术成就。河南是隋唐大运河的源头和核心区域也是大运河的根脉和源点。洛阳更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和枢纽城市,至今还保存着通济渠(洛阳段)、含嘉仓、回洛仓、常平仓、子罗仓、新潭、漕渠、天津桥、月陂、南市、南关码头、隋唐洛阳城等大量珍贵的运河遗产。

      洛阳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里,每一件藏品,每一册资料,每一幅图画,都无言叙述曾经的辉煌、不凡的过往。它如同一滴水,折射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太阳。

     走近它们,感受到的是厚重的自豪与认同。

00:23
00:27
00:33

     沧海桑田,风雨坎坷,穿过历史的烟云,博物馆内每一处展品都在无言诉说着它的经历,每一幅图片都在展示着它曾经的辉煌,讲解员老师抑扬顿挫的解说深深吸引着孩子们,他们时而仰头凝视,时而睁大好奇的眼睛,时而低头记录,看得出他们的心无不被震撼。

            第三篇章      收获满满

     博物馆,是岁月的沉淀,历史的珍藏,是时间长河里闪亮的珍珠。徜徉其中,我们不是走马观花而是采撷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我们记满了一页页册子,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见识及对祖国博大精深文化的感慨!   

     夕阳西下,倦鸟归窠,行走了一天的孩子们,披着落日的余辉,略带倦意踏上了归途,难以掩饰满脸的喜悦与满足。“探寻河洛文化,传承华夏文明,”我们行走在探究学习的路上。

图片提供: 张亚辉 宋晓波  李晓瑞 

                   李晓辉  梅彩霞 邢进朋 

                   谢云青 李亚利  张妙霞

图文编辑:   张妙霞

初审核:   刘艳红   

终审核:   于舒军

阅读 332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