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子衿”班坚持以“爱”育人。在班级师生共同努力下,经过不断学习摸索及实践,形成了特色化管理班本课程。陶行知先生说过“最好的教育,是教育学生自己做好自己的先生”,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好习惯,并持之以恒。
一、班级养成教育分层进阶实践
通过“班级养成教育分层进阶实践”的管理方式,学生的养成教育有了很大的提升。我们依据班级“习惯进阶”标准,形成阶梯化、具体化的细则。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习惯。我们的标准制定遵循两个原则:第一,易操作,可观测,选取学生外显的行为表现作为评估指标;第二,既提要求,也教方法,根据做事的时间顺序、养成习惯的难易程度或是从常规基础到较高水平的顺序,将“好习惯”进行逐一分解。具体做法是:每位学生针对习惯进阶的六个方面记录当天的完成情况,明确个人目前的习惯等级和近期目标;同桌两人结为对子,每天进行习惯养成互评;班主任一周,循环查看所有学生的习惯记录表。学生通过记录习惯,在同伴促进和老师的关注下,有针对性地改进个人的习惯。同时,我们还请科任老师为学生课堂表现打分,由班级志愿者在习惯表中记录,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及时看到老的评价,自觉规范行为习惯。
从这个学期的实践效果来看,制定明确的分层习惯标准,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分层阶段性培养,使养成教育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按部就班的推进学生的习惯养成活动,学生健康成长的习惯基础得以奠定。
二、班级志愿者,培养责任感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善于劳动、勤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我借助班级志愿者来培养学生的劳动责任感,提升劳动能力,让学生热爱劳动。劳动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学习过程,而是一个实践智慧的获得过程。基于此,在小岗位中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不能仅仅停留于“要我做”,更要让学生明白“我要做什么”“怎么做”和“做的怎么样”,并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坚守岗位,开展有价值的劳动,更好的适应未来生活。
学生在劳动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惰性,周而复始地重复同样的事,时间长了就会失去新鲜感。因此,我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一次岗位轮换或岗位设置调整,尽量确保每学期每个学生能体验2-3个小岗位。这样不仅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还有利于学生开放心态,夯实劳动基础,进一步巩固劳动习惯。
比如,在竞聘小岗位时,一开始我会尽量考虑一些认真负责的学生,树立榜样。过段时间后,我便会反其道而行之,让不善于整理个人物品的学生做“讲台管理员”,请爱迟到的学生负责文明志愿者服务岗,让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小皇帝”当图书管理员......这种方式让学生发生了很大改变,我们班的小周原本是个丢三落四的学生,在担任动力屏保员后,有几次刚出校门又红着脸急匆匆地返回教室关掉电子投屏,让我感到无比欣慰。
我以小岗位为约束力,把劳动教育指向学生的班级生活,这些日常劳动也渐渐内化为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使班级管理更加有序。
三、小组合作 竞争互助
关注孩子的成长,让他们品味有趣的生活,塑造有趣的灵魂。子衿班的竞争机制以童趣为主。首先以“美”为主题创设了十二个小组,孩子们在合作学习中,通过展示:纪律美、学习美等获得晋级勋章。
其次,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我们创设了“最美五娃”的评选。而这五位娃娃的设计是通过征集孩子们心目中的五娃形象,由孩子们亲自绘画创作,最终通过集体评选确定了这五位娃娃,为最终代言。最美五娃,让“向美”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四、班币奖励 善合者胜
结合孩子们的身心发展特点,现在班级流通使用的是新一代班币,它数字分明,辨识简单,外形美观,呈花边圆形,轻巧灵活且更易于保管。孩子们喜欢这样的班币、珍视手中的班币,并以拥有更多的班币为荣。那么,如何获得班币呢?在我们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挣得班币。首先,劳有所得。担任班级志愿者,主动承担班级工作,积极为班级做贡献的孩子,每周能领到5-10元不等的周薪。其次,学有所获。每天在语文课堂上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不论对错,即可获得一枚点赞标贴。5枚点赞标贴可兑换1元班币。第三,善合者胜。通过小组合作周积分榜排名前五的优胜小组,也可以赢得规定数额的班币。经过持续的坚持和观察,我们发现“班币奖励制”对于培养孩子们的储蓄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收纳能力、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有较为明显的作用。每周,孩子们最为期待的神圣时刻就是“发班币时间”。为了那份来之不易的周薪,他们会努力地做到最好,他们会守时守纪地完成自己的职责,班级的良性生态循环便这样应运而生!
我校坚持以“美”育人,让文化引领班级,让班级拥有文化,让孩子成为班级的主体。我们相信,在以“美”育人理念的助推下,在班级文化的熏陶下,班级文化将成为所有孩子幸福成长的沃土,愿所有孩子一路朝阳,一路积淀,向阳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