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1603419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大七班游戏案例分析 ——看,跳绳我们这样玩

创建于2023-10-20 阅读503
游戏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每天体育锻炼时间应不少于1个小时;要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跳绳是幼儿常玩的,也是幼儿锻炼身体所用的。在户外活动时,我发现孩子对跳绳非常感兴趣,通过多次观察,我对幼儿跳绳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发现幼儿跳绳的兴趣、跳绳的关键经验等,并进行有效分析,结合《指南》等发现幼儿跳绳的目标、关键经验而得出有效的关键措施。措施有效、丰富多样满足跳绳的孩子的不同需求,有效的支持幼儿动作发展和跳绳的创意。

第一次观察
00:10

  睿皓是个可爱的小胖墩,户外活动时,他拿起绳子开始练习。他一只脚往上跳,另一只脚随之跟了上去。结果绳子被脚勾住,没能完成动作。他再次尝试,手和肩收在一起,再次抬起一只脚。然后另一只跳起,终于过去了,但是没能接下来完成第二个,他就一直练习,跳过绳子,但是始终没有能连贯地接上下一次。这时候清怡走了过来。她示范了一次双脚并拢跳的动作,让睿皓跟着学习。于是他试了一次,没有跳过。清怡他说:“我不会。“晗颐鼓励他说:“你再跳高点。睿皓再次尝试,跳过后停了下来。他圆圆的小脸上露出了笑容。有有了一次成功的,小飞开认真的练习,可是始终只是一个一个地跳,并没有连贯完成。

分析反思

《指南》中指出5-6岁的幼儿应能连续地跳绳,可是睿皓在自己的练习中,始终毫无进展。于是我观察他跳绳的方法。他在跳绳时非常紧张,身体不仅团在一块儿,手臂和身体靠得十分紧,这样缩在一起练习时,动作施展不开,导致有时会被绳子伴住有时绳子会在脚下打结。并且他始终尝试自己先一个脚跳再另一只脚跟着跳,这样使他的速度放慢,所以导致下个连贯动作与上个拖节。在他初步尝试同伴所教的方法之后,明显感觉到他好像意识到自己身体姿态的问题,能放松下来跳绳,并且始终要求自己跳高一点。

支持策略

  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通过模仿学习本领是他们的方式之一,也是使自己较为容易接受知识的一种方法,当意识到孩子在某方面的技能技巧出现问题时,应该找“源头”,发现问题的根本。比如睿皓就是跳绳的姿势不对,导致跳绳过程中僵硬,无法连贯跳。并且跳绳技巧需要改进。在户外活动中我们经常能发现某些孩子在某些器械运动中能力特别突出,这样的孩子我们经常能找到窍门,可部分孩子就一直不擅长某些器械活动,最后丧失信心,不愿再次尝试。这个过程都是孩子的学习态度和方式在起作用,而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及时介入。给予能力强的孩子一些肯定,并提出更高要求,使他突破自己。给予能力弱的孩子一些自信,帮助他从基础练起,一定要有耐心,这样孩子才能更加耐心并愿意学习。

第二次观察

  晨皓和俊志邀请了诗皓小朋友一起来玩跳大绳。首先尝试跳绳的是晨皓,俊志和诗皓两人在摇绳。三个人多次尝试都没有成功,跳到第五次的时候俊志发现了两个摇绳子的人没有一起同时发力。就再三强调“绳子要打地”又一次尝试后还是没有成功。这时诗皓对晨皓说“你不要踩到绳子了,数到三就跳”。可是依然没有跳成功。三个人又重新调整了距离,再一次尝试起来。俊志把喊口号的权利交给了诗皓,俊志因为没有同时摇晃绳子,导致这一次又失败了。三个人意识到要同时做动作才可能成功,于是三个人同时喊口令共同完成。孩子意识到了问题,但是不能很好的掌握摇绳的动作要领,最终没有成功。三个人并没有放弃而是想在下次跳绳中继续练习,争取挑战成功。

分析反思

  三个小朋友首次在练习跳大绳,不断的探索跳大绳的方法。俊志小朋友首先意识到,在摇绳的同时喊口号,给予同伴一个信号,虽然失败多于成功,但是他们在失败的过程当中寻找方法,并找到正确的方法,这个过程也是良好的学习品质的一个提升。跳大绳可以锻炼幼儿的手脚动作的协调性。也能增强同伴间的相互配合,在跳的过程中可以无意识中加强他们的合作意识。

支持策略

看着三位孩子们练习跳大绳如此有趣,然后边上的小朋友也跃跃欲试,于是我在活动间隙的时候让孩子们观看跳大

绳的视频,引导幼儿发现跳大绳的绳子需要一定的长度,引导幼儿张从基础的开始练习,学习如何摇绳。再分解练习,最后摇跳结合。在班级中还让三位小朋友来做示范,通过以点带面的方法,让基他小朋友也能学习到跳大绳的技巧。

教育价值

  跳绳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以绳为运动器械,可以组织有趣的玩绳活动。在户外活动中我以“跳绳”为案例分析,观察幼儿从不会玩到会玩再到创新玩的整个过程。通过我们的长时间的练习与创新,开动幼儿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虽然还有孩子没有学会跳绳,毕竟孩子刚入大班一个多月,能力以及动作的连贯性还需继续锻炼和发展。但是对于跳绳这项活动我们会继续开展下去。

        跳绳也是锻炼孩子自信和坚强意志品质的手段之一。在不断的尝试和调整中,孩子的不气馁、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值得肯定和表扬的。

阅读 50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