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肥皂泡设计概述 付晨阳

创建于2023-04-08 阅读510

  《肥皂泡》是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冰心。这是一篇比较有文学品格的选文,用词优美,笔触细腻,字里行间充满曼妙的想象和快乐的情趣,体现了冰心的清新隽永的语言特色。

  本单元的重点关注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可以跟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做知识的迁移,另外课后的第三题要求学生读句子,发挥丰富的想象可以让学生对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目标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做知识的巩固。孩子们通过回忆过去的知识,掌握新的方法,有了新的感悟就能更好的解决课后习题和落实单元目标。

  本文的词汇十分丰富,句子很优美,读来画面生动可感,“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那小小的不起眼的肥皂泡,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的语言适合学生反复朗读,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穿插了各种朗读,在口诵心惟的过程中感受汉语的传情达意的美妙。而学生们通过反复的朗读,不仅能看到肥皂泡的美丽,还能体会到作者的心情。

  本文的语言不光优美生动,还带给人无尽的遐想。“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那一串串绚丽多彩的泡泡自然触发了我的想象,我们再品读语言,作者想象肥皂泡会到天上,“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会“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我们不禁会问:为什么肥皂泡能飞到这么远这么美的地方呢,因为它承载着作者的快乐、骄傲与希望。 

  结合本单元的单元目标和课后习题。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1.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正确书写“皂”等13个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轻悠悠”“圆满”等词语的意思,积累优美的词句。
2.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圈画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吹肥皂泡的过程。
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课文中难懂的句子。
4.体会句子中蕴含的丰富想象,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制定为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难懂的句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情回忆。 

  在第一次磨课时我选择了执教肥皂泡的第一课时,但组内老师提出了两点质疑,一是肥皂泡一课中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这个教学重点无法体现,二是无法落实让学生体会丰富的想象。第一课时内容较为简单,如果把吹肥皂泡的过程作为复习导入到第二课时去,那么第二课时的教学可以涵盖本课中学生讲吹肥皂泡的过程、总结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发挥丰富的想象三大难点。经过大家的讨论我决定执教肥皂泡第二课时。

  在第二次的磨课过程中,我把重点放课文的四、五自然段中,引导学生总结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体会肥皂泡的美,由于自己对平时新课标研读的不深,在这部分的教学设计上还是采用了大量的一问一答“满堂灌”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在第五段的教学设计中,我由于没有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导致对课文理解有些偏差,教学中没有强调肥皂泡飞去的地方其实是作者的想象,也是作者的希望。导致学生只停留在课文表面想象,并没有领悟到课文主旨的升华。

  在第三次磨课中我调整了看肥皂泡这部分的教学设计,由一问一答变成了引导教学:由学生找出肥皂泡很美的句子,然后引导学生品读第一句,再由学生总结方法,最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借助总结出的方法来学习其他的句子。想肥皂泡这部分则由学生自主去找让作者感受到快乐、骄傲与希望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作者美好的想象,从而明白肥皂泡想去的地方其实是作者想去的地方、肥皂泡承载的是我们的快乐、骄傲与希望。学生领悟到这一点儿之后再进行美好的想象。但由于第三次教学设计的时间较短,自身的教学机智不够,课堂上还是出现了诸如:过渡语生硬、提问不精准、课前导入不合理、理解句子不透彻等问题。

  第四次磨课前我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思考,更改了导入过程,将学生讲肥皂泡教师吹肥皂泡融入到复习导入中,学生的积极性变得更高。原本生硬的过渡语也进行了修改,让学生能听懂能沉浸其中。

  但最终的展示课上,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这一教学设计环节还是没有完全落实,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句子这一方法可以选择更加有效的教学设计。
  很遗憾没有再一次修改的机会,四次的磨课的过程痛苦且美好,虽然没有尽善尽美但我收获颇丰,收获了学生的热情、教学的经验、同事的善意。同时也反思自己作为青年教师在平时研读教材和课标过于浅显。往事之路不可追,来日之路光明且灿烂,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注重个人业务学习的提高,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力争成为更优秀的小语教师。

阅读 51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