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我的父亲母亲》
刘孝周
从我记事起,我祖母没有说过我祖父的事,在往后的日子里也没有听父亲说起过。1930年我父亲出生没几年,我的祖父就去逝了,从此我祖母和父亲相依为命,在兵慌马乱中艰难度着时光。
在那个年代父亲能在私垫里上完4年学,说明祖母是多么要强的人,她会剪纸花,会蒸花馍,以至于后来我懂事时还可以看到窗上贴着的鸡呀,猪呀的剪纸,日子在慢慢的过,到了父亲18岁那年,正是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即拉锯战争,父亲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可把祖母急坏了,孤单的祖母四处打听,有啥办法,整日只能以泪洗面,好在第二年父亲被解放军俘虏了,安排喂马,没过几个日,父亲选择了回家,当时部队给地方政府开了个条子,让父亲到赵庄堡上当通讯员,父亲一回到家,祖母不让去,也没人追查,也就不了了之。
1949年五星红旗在天安门上,在祖母的张落和操办下,父亲和从河南逃荒要饭给到庄头的母亲结了婚,当时母亲19岁,就这样两个能干的年轻人在祖母的安排下开始了忚们慢长的生活岁月。1950年后季,父亲有幸在县合作社找了份工作,由于父亲年轻有为,聪明能干,半年后就被提拨为县联社下属单位运输队当队长,运输队是由公私联营的二三十辆胶皮车组成,极难领导,刚解放不久,拉运商品贷物特别多,车主很多抱怨,打牲口骂队长,就这二三年下来,二十多岁的年轻队长就把运输队整治的井井有条,这时大哥出生了,家庭事业顺风顺水。可好景不长,随着1953年三反五反运动,父亲和其他运输队的两个同事挪用500多元,被查处,撤职留队当上了会计,把父亲吓的不轻,说的要进监狱,经外公托人说情,才留队当上会计的,1955年随着我姐的出生,就当时家里情况还可以,有辆飞鸽牌自行车,父亲还有块手表,这在当时是很洋气的,1957年随着反右斗争的深入推进,1958年受到惊吓的父亲在单位呆不下去了,就回到了农村,同年单位叫去干了4个月,由于工作不顺心,父亲死活不干了,又一次回到家里,连工资都不要了,这就是父亲,有他聪明能干的一面,也有自己的执脾气害了他的地方。
1958年我出生了,伴随着鼓足干劲,大炼钢铁,人们头脑发热,持续到59年,各家已入不敷出,出现了大食堂,就是全队人在一起去吃饭,由于母亲的饭做的好,就选派到厨房去做饭,因此基本上家里人都能吃饱,这样的事肯定不长远,没过多久就散伙了,随后三年困难时期到了,给苏联还债,苦了老百姓,刚好家里有自行车,几个人打伙跑北山,用母亲陪嫁的细软来换取粮食,以度饥荒。1962年粉莲出生,这时家里虽然困难但还能支撑下来,因父亲当时在大队成立的铁木业社干着,修自行车,干一些铁器杂活,多少有点收入,日子还算过的去,可没过多久铁木业社解散,此时父亲背上了前科犯的罪名,以后便成了千字号人物。
1963年后季,我们家从原来的老院搬到了现在的老院,这就是娃娃说的我婆住的地方,当时父亲把最老院的门厦翻盖到这边老院供祖母住,然后又把,,换我们院五喜伯住的土窑连半院庄子买下来,就这样,七口之家才算安顿了下来,父亲靠灵巧的双手给人修自行车,挣点灵花钱,维持家用,祖母给人纺线挣点给家里补贴点。这时的母亲不容易,除了做饭,还要做6个人的衣服,这时候还有自留地,父亲给地里拉糞,我们跟在后边推车,母亲养猪,我们就到地里挖草,整天玩来玩去,大人找不到娃娃,日子虽然清苦,但我们的童年充满欢乐。日子一天一天就这样熬着,当时父亲的手艺是出了名的,修自行车和架子车,特别是园的圈丶条紧丶力匀丶弧度好,活也就多,挣的钱基本上满足家里的开销。父亲还有个特别爱好就是看书。从单位回来带的书,和从别人那里借的书不少,父亲记忆力超常,什么书都看,讲起故事来很生动,而且非常好听。1965年建周出生,母亲没有吃过一张干馍,当时每年的口粮以红薯为主,好在家里养了头母猪,在父亲母亲的精心喂养下,每次下不少猪仔,父亲拿到集市上去卖维持家用。由于人口多,住的地方就很紧张,加之大哥到了结婚年龄,父亲和大哥齐心协力,倒砖,烧砖,用土基㧜起了三孔砖窑。全村人个个赞赏父亲是个能人,与此同时,祖母天天拾柴,母亲天天要做9个人的饭,而那时以蒸合络条为主,压成红薯合络。蒸笼那个圈是用麦草编的,多处露气,真是难为了母亲,一个九口之家,顿顿都要吃饭,母亲是多么不容易,为了我们姐妹六人,为了自己的儿女,母亲父亲操碎了心,就这样给大哥完了婚,还嫁了大姐,我和粉莲读完了高中,建周要周读完了小学,在那样时代背景下,父亲母亲在一步一步完成他们的责任,对我们六个子女无私付出他们无私的爱。当时代进入80年代,粉莲妹争气,以自己的聪明和努力考上了重点大学,全家上下一片高兴,特别是父亲母亲从后辈的孩子们看到了希望。往后随着我结婚分家,祖母去逝,父母亲进入他们人生最难熬最艰难的时期,整天下地干活,过几天借人家的水桶子到机井拉水,生活上还是以杂粮多,麦面馍少,无情的岁月和艰苦的生话,使父亲得了糖尿病,他自制药丸,用女儿每月给的50元钱打点胰岛素,挣扎着维持着他的生命,这期间父亲承受了生活的苦,病痛的折磨,承受了太多的人间疾苦,心衷力竭,91年走完了他短暂的人生历程。听到父亲病故,我非常难过和痛苦,我不知该怎样面对父亲的遗体,七七年我高考失利,是父亲的肩膀给我依靠,我得到安慰,我能到学校教书,是求助于父亲。新疆生意的门败北,我和父亲促膝长谈,为重建家园,倒砖烧砖,我和父亲商量着来,而今父亲走了,我悲恸我流泪,我只有哭喊着叫一声,"大"你娃想你咧!
90年代中期随着耀周出去上学,建周古玩也搞得很象样,母亲跟上建周过了几年衣食不愁的日子,加上兄弟姐妹都给母亲点钱,母亲做饭也顺情,母亲的笑是灿烂的,整天和自己的孙子们在一起,欢乐着,给孩子们奉献着他无私的爱,母亲的心是满的,我每次回来都要睡在母亲的热坑上,心里暖暖的,2003年,一场天灾,母亲在窑洞住不成,搬到了我这边的平房里,母亲丶伟伟和我在一起生活了42天,农历的11月初八晚上,我们三个洗了脚睡觉,第二早。母亲很平静的躺在床上,走完了她的一生。
父亲母亲给了我们无私的爱,他们没有向儿女索取过什么,使我们感到倍加难过。
后记: 想起父亲,我为什么如此难过。我的儒雅的父亲丶能干的父亲、宽厚的父亲,有着满肚子故事的父亲、有着6个孩子的父亲,却受尽了生活的艰难、病痛的折磨,带着那么多的不甘离开了这个世界,让我深切体会“子欲孝,亲不在"的痛楚。
父亲心灵手巧、满腹经纶、儒雅伟岸,是个智力超群、能干的人,只不过与当时的农村环境显得格格不入,加之6个孩子有4个儿子,负担沉重,日子过得异常艰难,父亲生病那个阶段,孩子们都过得不好,无能力照顾好父亲,让父亲受尽了病痛折磨,苦难的父亲, 想起这些怎能不让我泪流满面。
二哥,儒雅干练、满腹才华,象极了父亲,通过自己的笔,回忆了父亲母亲的点点滴滴,真实的呈现了父亲母亲的一生,我把这篇回忆录重新编辑,分享给亲人,聊以慰藉我对父亲的欠帐、慰籍我不甘的心……
记得有一天父亲一边修理自行车一边给我朗诵诗歌“你看那天边,一道美丽的彩虹,象一座美丽的栱桥……”,愿父亲在那边的世界犹如彩虹般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