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美 美美与共

红小教育集团城东校区
创建于2023-10-20
阅读 173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育如果没有美,如果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强化学校美育育人功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帮助感知身边的美,认识美在于我们周边,初步形成发现、感知、欣赏美的意识。遂川县城东小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我校坚持面向全体,美美与共的美育育人机制,开设了形式多样的美术课程,鼓励特色发展,形成“一班一品”的学校美育发展新局面,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

校美育及细节

  美术课程总目标:学生以个人或者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和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美术小学阶段学段目标

第一学段(1~2年级)

1、能够用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2 、能够用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划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3、知道观赏自然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4、能够无主题或主题的想像、创作、表演和展示。

第二学段(3~4年级)

1、能够初步认形、色与肌理等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力。

2、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3、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4、能够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第三学段(5~6年级)

1、能够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舰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能够运用对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3、能够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能够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果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美术之欣赏 (欣赏·评述)

第一学段(1-2年级)欣赏身边的美

1.观赏周边自然环境中的山水、树木、花草、动物等,感知其形状美、色彩美和肌理美,体会美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之中。

2.识别学校或社区公共场所中常见的标识,从线条、形状、色彩的角度进行分析,了解其用途和所传递的信息。

3.观赏我国与世界各国表现儿童生活的美术作品,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以及对称、重复等形式原理,进行欣赏、评述,了解不同国家的儿童生活。

第二学段(3-4年级)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

1.欣赏中外著名艺术家的美术作品,如绘画、雕塑、书法、篆刻、摄影、设计、建筑、媒体艺术等,了解不同美术门类的特点。

2.欣赏中国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皮影、年画、泥塑、刺绣、蜡染等,了解作品的材料、用途和特点。

3.学会用感悟、讨论、比较等方法,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以及对称、重复、对比、变化等形式原理,欣赏、评述中外美术作品。

第三学段(5-6年级)领略世界美术的多样性

1.欣赏世界各国古代与现代艺术家的绘画、雕塑、书法、篆刻、摄影、设计、媒体艺术作品,学会运用感悟、讨论、分析和比较等方法欣赏、评述美术作品,感受世界美术的多样性。

2.通过欣赏剪纸、皮影、面具、泥塑、刺绣、蜡染等不同国家的民间美术作品,了解其所使用的材料、用途和特点。

3.运用形状、色彩、空间等造型元素,以及对称、节奏、比例、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欣赏、评述各国不同民族的建筑,领略各民族的智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美术之表现(造型·表现)

第一学段(1-2年级)表达自己的感受

1.观赏周边自然环境中的山水、树木、花草、动物等,感知其形状美、色彩美和肌理美,体会美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之中。

2.识别学校或社区公共场所中常见的标识,从线条、形状、色彩的角度进行分析,了解其用途和所传递的信息。

3.观赏我国与世界各国表现儿童生活的美术作品,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以及对称、重复等形式原理,进行欣赏、评述,了解不同国家的儿童生活。

第二学段(3-4年级)表达自己的想法

1.通过调和不同的颜色,认识原色、间色、复色、对比色和邻近色的特点。

2.观察室内或室外物体在空间中“近大远小”的变化规律,了解平行透视的知识。

3.根据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与想法,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媒介,采用写实、夸张等手法进行表现。

4.在中国画学习中,尝试运用毛笔、宣纸等绘画工具和材料,体验笔法(中锋、侧锋)、墨法(焦、浓、重、淡、清)的特点。

5.根据自己的想象与构思,用纸、泥等材料,以及折、叠、捏、塑、组合等方法,塑造立体造型作品。

第三学段(5-6年级)传递我们的创意

1.学习冷色调、暖色调、互补色、对比色等方面的色彩知识,体验不同色彩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2.分析圆形、S形、三角形等构图形式的美术作品,体会不同构图形式的美感。

3.从不同角度观察立方体物品,了解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区别。

4.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媒介,采用写实、夸张、变形等手法,表现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

美术之创造(设计·应用)

第一学段(1-2年级)改进生活用品

1.从形状、色彩、比例、材料和使用功能等方面欣赏日常生活用品。

2.针对自己或他人的一件生活用品,根据外形和使用功能等,提出改进意见,进行装饰和美化。

第二学段(3-4年级)装点我们的生活

1.观察学习与生活用品,了解“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设计原则,从舒适、美观和便利的角度,发现其不足之处,用手绘草图等形式呈现自己的改进想法。

2.从实用、美观和环保的角度,为物品进行包装设计。

3.利用画笔或计算机,运用造型元素和形式原理,为班级或学校,体 的活动设计标识、请柬、贺卡、图表、海报等。

第三学段(5-6年级)营造环境

1.了解环境设计的定义类别、要和方法,领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原则。

2.运用环境设计的知识与原则,对班级、学校或社区公共空间等进行环境考察,撰写调研报告,提出自己的见解。

3.根据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用手绘或计算机制作等方式绘制草图,利用废弃物品制作模型,进行展示与交流。

4.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计海报、请柬、封面、书籍装帧或统计图表等。

美术之联系/融合(综合·探索)

第一学段(1-2年级)体验传统工艺

1.在体验传统工艺和制作工艺品时,了解材料的特点,如粗糙、柔滑、坚硬等。

2.运用撕、剪、编织等方法制作工艺品如剪纸、小挂饰等。·知道中国传统工艺来自民间,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

第二学段(3-4年级)学做传统工艺

1.在欣赏民间工艺品时,了解其特定的制作方法,体会工艺师敬业、专注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通过剪、刻、折、叠、卷曲、捏塑、插接等方法制作工艺品,如剪纸、编织、刺绣、印染、陶艺、风筝、民间玩具等。

第三学段(5-6年级)传承传统工艺

1.了解传统工艺的主要流程,认识每一种传统工艺都值得我们保护与传承。

2.运用剪、刻、折、叠、编、卷曲、捏塑、磨制等方法制作工艺品,如剪纸、编织、刺绣、印染、陶艺等。

00:29

家庭美育及细节

  家长可以利用假期组织学生现场参观1次美术馆、书法馆、博物馆,让收藏在馆所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文化艺术遗产成为学校美育的丰厚资源,让广大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了解中华文化变迁,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汲取中华文化艺术精髓。

  教育如果没有美,如果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小学是美育的重要启迪结段。为此,家长和老师应该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融合,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增强文化创新意识。

阅读 173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