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会做题≠做对题

诗妈育儿
创建于2023-10-20
阅读 41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学会≠会做题≠做对题

考试要的是最后的结果一一做对题。


通常我们认为孩子学会了知识,就应该会做题,做对题,这种认知是错误的。


这等于说你学会了跑步,就能得冠军。

显然不可能。



先说计算吧。

计算占据小学数学的大半壁江山。

小学数学的最大任务之一,就是计算规范化,准确化的训练。

其次,便是逻辑思维的训练。



小学以内的计算,无外乎就是20以内的加减和乘法口诀。

很多人不信。


20以内加减和乘法口诀,不是张口就来吗?为什么计算还会错?


大部分错误原因是跳步了,还有抄错和字迹不规范。


一到三年级多位数加减时,错的最多的就是20以内的加减。

为什么会错?


正确的步骤是: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往高位算,进位加1,退位点退位点。

错误率最高的是:

①没有加进位1。

②退位时没减。

③20以内的加减计算错。


孩子们的想法是:这太简单了!没有按数位一步一步算,错误就会发生。


四年级多位数乘多位数时,

正确的步骤是: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往高位算,用乘法口诀。

这里易错点有两点,一是乘法口诀,二是进位加。

除法从最高位开始算,易错点是乘法口诀和减法。



 五六年级小数和分数的加减乘除,通分约分用乘法口诀,只要数位对齐,加减仍然是20以内加减。


易错点,增加了小数点和分子分母。


再说应用题。

学会了某个知识,到做题之间,还有什么步骤呢?

正确的解题步骤是:

①逐字审题.

②思路分析

③解题推理

④验证结果


首先,审对题。

现在的考试属于选拔性质,在题目上的文字花样越来越多,为什么呢?很简单,知识还是那些知识,如何用这些知识来区分出不同层次的人呢?只有在题目上设置障碍。


学生们在读题上通常会遇到什么困难?常见有:

①读题读不仔细,或者读不懂,不能准确地理解题意,

②不是根据题目给的已知条件去推理,而是凭空臆想,捏造条件。

③没有及时翻译条件,并标注。

④好几个条件混在一起看,读完条件,一头雾水。


即使在读清楚题目之后,在思路分析这个环节,

①能否推导出隐藏条件,

②找准数量关系,联系准知识?


解题过程中,能保证计算不出错?不抄错?单位需不需要换算?每一步计算,有没有文字表示?


做完题,有自己检查的习惯?


看到这是不是有点头大?


以上这些只是做一道题的步骤,你还会认为“学会=会做=做对”吗?


那如何达到“学会=会做=做对”?

需要每个环节精准训练。


还拿跑步来说,跑步时摆臂抬脚角度 ,起跑反应,爆发力,耐力,速度,冲刺等,既有本身体能的条件,又有后天长期每一项精准刻意训练。


每项训练至少几万次。既便投了精力,花了时间,也刻苦训练了,能百分百保证上场时不出错?一定是冠军?难说。


好在学习没有那么苦,比拼没那么惨烈,不是非要拿冠军。


根据孩子本身的条件+后天投入的学习训练,理性评估,不拔高,不放弃,尽人事,听天命。


决定提升的因素有哪些?

三个维度:信、愿、行。

①孩子信不信新方法能帮助他提升?

②孩子愿不愿意按照新方法去做?

③孩子能不能坚持去训练?



暑假经过40天(双休日不练,实际为30天左右)刻意训练,侄子的计算,从原来的10题错8题提升到一张卷子错1。

昨晚哥哥发来微信,孩子被表扬,还得到了老师的奖励。皆大欢喜。


方法再好,贵在执行。

执行力最好的,是最大的收获者。

阅读 41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