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市第一小学四年级数学科组“同读一书,共筑教师梦”阅读分享研修活动(第八周)2023年10月18日

用户10353432
创建于2023-10-19
阅读 46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总监制:王继民

副监制:吴雪霞

责任监制:黄艳燕

图文编辑:林月妹

图文收集:四年组数学组教师

时间:2023年10月18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是提高教师教育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最长远的“备课”方式。10月18日,科组“同读一书,共筑教师梦”阅读分享研修活动。分享会上,9位老师结合自身的读书实践,从不同的角度畅谈自己的读书收获、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让在场每一位教师都享受了一席有滋有味的精神盛宴。

个人分享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读后感

 

五指山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通什中心学校  叶群枝

 2023年暑假从市一小教导处领取了要求在暑期阅读书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研究》,在我阅读了特级教师曹培英主编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研究》(01小学数学教学法),这本“小学数学教学法”书的主标题是“跨越断层,走出误区”。什么断层?作者说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断层”。正是因为断层的存在,导致认知出现某些偏差,实践进入一些误区,需要厘清,有待走出。小学数学教学法就是一种将一般的理论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实际的研究结晶。曹教授在这套书里为我们一一进行解惑。因此,这本书在小学数学教学法上能给教师提供“教学生学”的有效指导、有益借鉴,使教学实践少走弯路,更快地“得法”。

拿到这本有315页的书,我喜欢先看书的目录,本书有六章30节,书中运用许多课例、例题对问题解决有关的各方面进行解读,它融合了数学的算术、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分支的基础知识,综合了教育学的德育论、课程论、教学论等分支的基本原理,可以完全对应教师眼前的教学工作。我看书后有许多的感悟和思考,也深刻感觉到教学的路上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才会做好课堂的小时候引导者和组织者这一角色。 

现在我任教于四年级数学,班级的数学小课题是培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探究。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又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必经途径。

就小学数学而言,问题解决是公认的教学难度大、学生出错多的领域。在实际教学中,我感到自己依旧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自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按照自己课前预设的思路进行思考,完全忽视了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这方面,在加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对题意理解不透切,课堂生成的问题也没有及时进行解说,部分数学知识没有为他们进行补充,课堂也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新奇的想法。在这种单一、死板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思维也会变得单一,缺乏创新,继而导致解题思路的狭隘和单一。

在实际教学练习中,学生往往只着眼于这一道题的解决,不能举一反三,不能拓展延伸的思考,计算中也会出现一些粗心的毛病,学生对于一些简单的题会解后就不在动脑思考,以致对解决问题没有太大的兴趣。个别学生如果出现解题错误,就失去信心,无法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读了曹培英、张晓芸的这本书,感到两位老师非常重视实际教学的可操作性和多层次的适应性,作者尽可能将问题解决的诸多理论参透在实例中,“让实践说理,做而论道”目的是激活读者自身的教学方法经验,辨析、参悟、提升对教学理性认识。两位作者就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提供了结构化、直观化、生活化、变式呈现、思路诱导、分解训练等6种策略,“解决问题”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的,而应该是让学生通过经历的解决几个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决问题的一些常用基本策略和方法,明白解决问题在要积累数学知识并学会将数学知识融汇贯通,掌握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数学教学的策略,才能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读后感

                                黄艳燕

        阅读了曹培英教授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研究这本书,想了很多,也感慨很多,觉得自己很多方面的能力不足。

首先我们要再次明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维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现在的小学教学的任务已经不光是教学,排除教学之外事物的影响,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好好地考虑考虑这么多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有以下看法:

        教学方法单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个别教师为了往前赶教学进度,只注重自己多讲教材的内容,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多提问题、多做题这一环节,没有充分给学生留出提出疑难问题的时间和课堂练习时间。导致一部分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不透彻、掌握的不全面,运算有关数学题时出现了方法和步骤方面的错误,导致了个别学生成绩不佳。

一、课堂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

二、三分之一的学生课堂教学中问题思考的深度不够。

        因此,我认为我们必须针对我们的课堂作出三个必须:必须为学生留出探索思考的时间。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后,必须给学生留出想一想、试一试的时间,然后再提供共同讨论的时间。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有一个时间上的空隙,学生可以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当学生思考比较成熟时,共同讨论自己的探索体会就比较深刻。同样,对有些提出的问题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不能问题一提出,就立即要求学生回答,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心理紧张的状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要求学生马上回答,如果一个学生回答不行,就立即换另一个学生,直到得出标准答案为止,这就伤害学生的探讨研究的积极性。学生的很多思维活动,特别是探索思维开始,有时仅仅是认识一部分或有些感觉,这就需要教师的指点并让其再有思考的时间,决不能因不完整或不正确而挫伤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勇气和欲望。必须教育引导学生提倡互相学习交流的浓厚氛围。经过深入调查,小学生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对于稍难的问题不愿意作深入细致的思考,缺乏思维的出发点,或者对自己的思维能力缺乏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来营造课堂学习的气氛就十分必要。在提供小组合作讨论或调查的问题或任务时,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必须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要善于启发,巧妙引用,及时调控,保障学习的顺利进行。必须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教师必须破除一人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要在教学理念、内容、方法、氛围、手段等方面求创新。教师在讲解完和在黑板上撰写完一道例题之后,就应该对学生进行提问,提问时可根据自己平时掌握该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提问,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计算方法;教师还要利用每节课的有关时间,多出题,让学生们多做题,然后提问学生,让学生说出做题的每一个步骤或得数;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仅存在以上问题,还有诸多方面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去探讨、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去解决。

读《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有感

          五指山市第一小学   陈俊锋

       在暑假里通过两个月的阅读,我对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书中提出的一些教学观点、理念让我茅塞顿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了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如何贯彻新课改理念?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我觉得数学课堂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用爱去感化学生,用微笑去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到老师的关爱和亲切,让他们在和谐宽松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对于新授课,教师要努力做到对学生少一些指责、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欣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尽可能地抽出时间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对于那些能力强、表现好的学生,要经常鼓励他们大胆发言,提出不同意见;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耐心辅导和帮助他们,使他们有信心学好数学。

二、注重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创设一种使学生既感兴趣又能有效学习的真实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渴望,并通过问题的解决,引发思考,加深理解,从而主动学习。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新课标指出:“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我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是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在教学“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时,先让学生分两组,一组数出10个一位数,另一组数出9个十位数,让学生把这两组数据的个位与十位相减,然后把十位与个位加起来,这样计算就变得简便了。

五、注重课堂语言的艺术

       “言为心声”,教师的语言是一种心灵的语言。好的语言,既是教师自身修养和素质的一种体现,又能感染和影响学生。教师的语言要做到准确、规范、简洁、生动;要讲究语言艺术,多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多使用激励性话语,少使用具有攻击性和侮辱性的话语,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放松。例如:教学“比和比例”时,可先用一个游戏导入:“老师手中拿着两个苹果,如果你把它们平均分给全班每一个同学,能得到几个苹果?能平均分吗?”学生很感兴趣,且很乐意回答这个问题。这样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教师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自然而然就会达到教学目标。

六、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归纳整理法、对比分析法、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七、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和学生的情感交流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平台,情感交流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师生之间只有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的情感,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不能因某个学生成绩差而对其冷淡、歧视,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她)们的尊重,从而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读《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五指山市第一小学        陈慧琴

         最近我阅读了曹培英教授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研究》,有许多的感悟和思考,也深刻感觉到教学的路上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才会做好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一角色。 

  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又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必经途径。反观平时我们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 学生的数学意识不强

      在教学中,教师期望的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数学运算带来的快感,逐渐领悟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小学生还可以学会通过数学角度去观测、审视生活,用数学思维去面对周围的种种现象。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只着眼于这一道题的解决,缺乏深度的思考,计算也会出现一些粗心的毛病,学生往往对解决问题没有太大的兴趣。在教学中,当问题抛下去之后,我们往往会组织学生讨论,个别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因此也难以体会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无法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二 、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脱离

      解决问题教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那么,教学的内容就要紧扣教材,结合实际生活进行,不能和实际生活脱轨。然而实际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接轨。

  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具体的措施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整体的教学质量,师资队伍的建设对其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如今教育改革已经实行多年,很多学校领导以及教师也都逐渐认识到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教育科研在基层学校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现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老师应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方法,紧跟时代脚步努力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校也应定期为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构建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优秀的师资团队,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其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应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将数学问题与我们的现实应用问题相结合,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抽象又远离实际的问题往往会让学生产生无力感,导致学生无法准确的把握题目中的重点,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不利。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解题心理出发,充分发挥出自身主导功能的作用。可以通过情景的创设,将学生带入到虚拟的解题环境当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其在愉悦的氛围下参与数学学习,培养解题能力。比如说植树节学校要组织种树,便可以让学生自己计算种树的方法,“我校小学五年级学生要种320棵树,前4天平均每天种55棵,剩下的要2天种完,平均每天种多少棵?”从现实的生活中提取素材,根据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从情境中提取数学的信息,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最后,“解决问题”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的本身,而应该是让学生通过经历的解决几个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决问题的一些常用基本策略和方法,并且获得情感上的体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数学教学的策略,才能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而组织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的反思评价是形成数学思想和策略非常关键的一步,也是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未能重视的一环。在探求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方法和结果,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要允许并鼓励他们发表意见,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解决后,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多种方案,以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自己解题途径是否最简捷,推理是否严谨。如果解决问题失败了,那就要部分或全部地重复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实践证明,有效地评价问题解决的成果,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性成长,能促使学生真正提高数学素养。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各个角度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读《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有感

                                 林月妹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这本书主要是从对小学数学学科性质的认识出发,来分析与阐述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与主要任务,并用发展的眼光以及最新的教育理论来论述小学数学课程的变革与发展,尤其是结合小学数学的发展和国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来分析今天的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从教学研究的论述角度看,本书始终将眼光盯住儿童的学习,始终在关注儿童的学习方式与认知发展。它教会了我们应该如何教数学。下面就从探究学习这一点谈谈我的体会。

        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进行学习。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与体验知识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正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他所未知的问题,通过数学手段来解决问题,且能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迁移到其它问题的解决上。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时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上用不着选择和创新,因为自有教师为他们选择、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重在让学生根据定义、公式照搬照套,机械运用,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这种机械、被动的学习方式中,我们的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被教师不经意的注入式教学扼杀了。他们对数学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还怎么能更深入地进行创新呢?在小学数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是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呢?根据对本书的学习以及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就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其产生强大的内部力。

        二、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充满着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是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

三、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经常给学生提供能引起观察、研究的环境,善于提出一些学生既熟悉而又不能立刻解决的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和寻找问题的答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给学生一些研究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多一份创造的信心。

四、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对小学生来说,能够独立解题并有独到见解,这就是科学研究的缩影,也是他们在人生道路上探究创新的初步尝试。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启发他们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渠道进行大胆尝试,提出新颖、独特的解题方法,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读《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的体会

               五指山市第一小学 王颖

        很荣幸接触了曹培英老师写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研究》这本书,从这本书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同时获得了新的体会。

一、什么是问题解决    

         课改打破应用题,变成了实际问题。2011版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是应用数学的过程,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是数学学习的目的,是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学习方式,是发展高阶思维的学习方式,是走向深度教学的学习方式。  

二、关键是掌握方法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是审题、分析、解答、检验。曹老师做了通俗易懂的解释,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看、想、做、查。这几个环节是典型的,但又不是刻板的,使问题解决过程得到简缩,也可反复进行。我想在教学中,常用的步骤也不能按部就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曹老师在这一环节中强调最多的是如何审题,这是很重要的步骤。首先分清条件和问题,其次再理解。审题三问:什么事情?已知什么?要求什么?把审题的方法说的简明扼要,学生学得明明白白。想起自己平时教学中,经常和学生说:“认真读题,好好审题,再读一遍......”,苦口婆心的叮嘱却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着急了就带着学生一起分析题目。曹老师的一席话,终于使我知道症结所在,没有讲清楚审题的方法,学生一头雾水,就不会真正的审题。数学教学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学生“学会”转变为学生“会学”,从根本上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质量。  

三、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图示法是直观形象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线段图简单明了,贯穿在小学阶段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线段图的引入通常是老师直接给学生示范。曹老师由倍数问题引入,把小棒横着摆出线段图,并在纸上加标注,画出线段图。在乘法原理的渗透中,曹老师以树状图为例,用搭配图示方式,比较综合画法与分开画法,结果出乎意料,老师们自认为好的综合画法却不是学生的首选,学生更喜欢分开画,这符合孩子已有的认知和习惯。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应积极引导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知道知识间的相互联系,真正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才真正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意义。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读后感

                            许婷婷

       为积极落实、推进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改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课堂效率。曹培英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一书中提到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启发学生理解算理,注重教材的关联性。通过阅读本书我受益匪浅,也有很多的感悟和思考,也深刻感觉到教学的路上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才会做好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这一角色。小学数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既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又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必经途径。反观平时我们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育存在形式主义

       搞教育不能搞形式主义,这是一种不理智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因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发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些教育细节。一个好老师受同学欢迎,其实很简单,也许就是总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真诚地赏识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考虑。创造力有先后之分,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和引导,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

二、学生的数学意识不强

       在教学中,教师期望的是,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数学运算带来的快感,逐渐领悟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小学生还可以学会通过数学角度去观测、审视生活,用数学思维去面对周围的种种现象。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只着眼于这一道题的解决,缺乏深度的思考,计算也含现一些粗心的毛病,学生往往对解决问题没有太大的兴趣。在教学中,当问题抛下去之后,们往往会组织学生讨论,个别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因此也难以体会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无法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依旧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自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按照自己课前预设的思路进行思考,完全忽视了课堂生成,也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产生的新奇的想法。在这种单一、死板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思维也会变得单一,缺乏创新,继而导致解题思路的狭隘和单一。

      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具体的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能力

(一)强力师资队伍

      首先,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整体的教学质量,师资队伍的建设对其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如今教育改革已经实行多年,很多学校领导以及教师也都逐渐认识到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教育科研在基层学校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现象。

(2) 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老师应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方法,紧跟时代脚步努力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学校也应定期为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构建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优秀的师资团队,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三)重视反思与评价。

       "解决问题"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的本身,而应该是让学生通过经历的解决几个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决问题的一些常用基本策略和方法,并且获得情感上的体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才是数学教学的策略,才能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而组织学生对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的反思评价是形成数学思想和策略非常关键的一步,也是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未能重视的一环。在探求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方法和结果,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要允许并鼓励他们发表意见,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解决后,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多种方案,以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自己解题途径是否最简捷,推理是否严谨。如果解决问题失败了,那就要部分或全部地重复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实践证明,有效地评价问题解决的成果,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性成长,能促使学生真正提高数学素养。

二、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解决任何问题都是有一定的方法的,如果方法不当学生无处下手,无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但教师必须把握准方法指导的本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慢慢的体验、感悟,内化,变成自己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观察信息、收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关于信息处理这一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的做法是:让学生根据情景图提出问题,然后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关数学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但它是不全面的。一个问题情景是一个整体,它呈现了多个数学信息,而不同的数学信息进行组合可以解决不同的数学问题,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信息,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组合。

(二)引导学生恰当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每种类型问题的解决都可以借助一些灵活而行之有效的策略,比如:模拟实验、画图(示意图、线段图、列举图、集合图)、枚举、假设、转化等等。解题策略选择恰当,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弄清题意,理清数量关系,找到问题的思考点和突破口,迅速、正确的解决问题。同时逐步使学生加强对策略形成过程的体验,通过学习形成良好的"策略意识",能体会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和丰富内涵,掌握运用策略的基本思路和过程,能适当地将策略与实际问题匹配,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获得问题解决后的成功体验,最终达到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解题能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反思自己教学策略,及时调整,转化教学形态,提升课堂效能等教学理念。数学教师要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努力

  让我们认真做好生命中最重要的投资吧!今天,我们捧起书本,为蓬勃的生命积蓄力量,明天,我们一定会收获一轮绚丽的朝阳!

阅读 46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