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地理组中国农大曲周试验站研学活动
2021年11月17日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校教务处教研室年级组的大力支持下,邯山区一中地理组全体成员及地理社团的部分成员到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进行了为期半天的研学活动。
高中地理学科对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新课标中更是提出了“地理实践力”这一核心素养。为了让同学们深刻的理解知识是如何指导生产的,区一中的师生们来到了有着光辉的盐碱地治理历史的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曲周还曾是一片“荒野”。那时,老百姓只能靠高粱和野菜勉强度日,28万亩的盐碱地庄稼几乎颗粒无收,甚至连幼苗都难以长出!这里的蒸发量很大,地上甚至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老百姓别无他法被迫走上了“靠盐吃盐”的道路。面对曲周农业用地“盐碱浮卤,几成废壤”的现实局面,面对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灾害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1973年,抱病主持北方抗旱会议的周恩来总理作出指示:一定要治理好北方盐碱地!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以石元春与辛德惠为代表的专家组身先士卒,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在漏雨、漏雪、漏土的“三漏房”里,提出了“以浅井深沟为主体,农,林,水并举”的治理方案,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曲周大地书写了改天换地、改造自然的辉煌历史。
本次研学的第一站我们来到了曲周实验站站史馆,在馆内,工作人员为我们提供了耐心细致的讲解,一幅幅生动的图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和复原模型,都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艰苦卓绝治盐碱,不出成效誓不还的光辉年代。学生们结合手中的资料认真聆听,仔细记录
之后,师生集体前往实验室参观,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为大家简要讲解了实验室的功能,实验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土壤养分、温室气体排放、化学需氧量等常规测试的测试方法。通过实际的参观考察,我们了解到随着时代发展,盐碱地的治理正朝着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阔步前进,盐碱地防治也越来越有技术层面的保障。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合理使用农业机械,对于农用地耕作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考察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大型农业机械区,实际观看实验站内使用的主要农业机械。农药喷洒机、联合收割机、土地平整机、喷杆式喷雾机……看着这些体积庞大的“钢铁猛兽”,学生们发出惊叹的声音,也对农业机械有了直观的了解。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知不觉,时间已近中午,全体师生怀着不舍的心情登上大巴车,与基地挥手告别。
回到学校后同学们积极结组撰写研学报告,把今天所学所感记录下来。
通过本次研学活动,学生不仅提高了地理核心素养,还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后,邯山区一中地理组还将继续开展丰富有益的活动,为学校“三满意”目标落实和学生终身发展作出积极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