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美,在于希望与收获;教之美,在于钻研与提升。为深入贯彻新课标理念,推动“三元区初中物理教学评一体化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分步实施”的稳步发展,10月18日上午,三元区初中物理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说课比赛如约进行。本次活动在三明市第八中学举行,除了参赛的九位优秀老师还有三元区教师进修学校物理教研员杨瑞雄老师、施跃明老师、三元区全体物理老师以及来自三明学院的老师和实习生们参与了本次活动。
三明十二中的李志芬老师以《浮力》作为单元设计,通过核心概念、学科观念与教学目标三者来设计每一阶段的教学内容,以此来搭建浮力章节的教学内容体系,以内容体系和核心素养为指导设计教学活动与教学内容,并以“大师练功”来说明教学的层层递进,并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反思获得新的启示。
三明四中的张宇老师先提出大问题“如何测算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所使用的电费”,创设一个大情境,在这样的大情境下又分设了小情境和小任务,巧妙地将教材进行串联形成一个紧密的单元体系,充分体现大单元教学对学科内容进行二度开发与整合。在作业设计环节里,又从亚运会的角度将《电功和电功率》与《内能》结合设计出新颖的作业题目。
三明六中的罗荣花老师以《压强》这一章节作为大单元教学设计的主题。 从嫦娥四号的“大脚掌”设置情境,引入新课;从压力到压强,在教学活动设计中,紧密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以及嫦娥探测器登月等趣味物理情境,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三明八中林景静老师紧扣“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理念,设计了《探索压强与浮力的世界》大单元教学。她以探究矿泉水瓶的压强与浮力为单元大任务,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实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学,在情境中用”。单元评价环节设置了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家庭作业、分层作业和单元测验等多元评价形式,并量化了评价标准,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三元区第一实验学校的郑香珍老师以温室效应作为大情境设计了《内能与热机》。巧妙利用温室效应产生原因与对生活产生的影响两个大方面,由产生原因自然引出内能,对生活产生的影响包括人体健康、冰川融化与影响气候(沙漠产生)引出温度、物态变化与科学探究比热容。以能量转移与转化作为贯穿整个大单元的暗线,用能量观统领整个大单元教学。
三明一中的黄淑明老师秉承着“让学生在动手中感受物理,在不同学科中感受物理”的理念,设计了《机械与人》大单元教学,她以大任务:我是工程师——吊塔设计为主线,让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跨越学科来感受物理,用课堂表现,作业测评以及学生课后学习成果展示等多个环节量化构建了一个完善的多元评价体系。
三明十中的黄琳明老师,她的教学设计主题为《光旅揭秘》。其单元设计主要从学生角度、跨学科融合和两条主线进行讲解。重点讲解两条主线“光之旅”与“光之益”,在两条主线中设置多个相关联的小任务,使学生在建立光学知识体系的同时,可以从大量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与情境中充分感受光的魅力。
三明三中的余丽容老师,她的教学设计主题为《电和磁:探索电磁现象与应用》。主要从单元主题、教学目标、流程图、教学设计、设计思想、内容解析与评价六个方面进行讲解。她以新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下的4个二级主题为切入点,将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和第十八章进行有效整合,在此基础上融入《电是什么》及《电磁波》,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电和磁之间的联系。
列东中学的康伟老师,他的教学设计主题为《内能与热机》。他首先明确了课标中内能这个大主题有着四个一级主题和七个二级主题。随后他从大单元的视角出发,找寻不同教学内容的异同点,通过对比教学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能量转化与转移、热机效率、概念与实验教学的融合等内容,最后聚焦于传统说课的突破与创新。
听完各位参赛老师精彩的分享后,杨瑞雄老师针对大单元教学设计发表了见解与建议。
一、关于大单元教学设计主题的确定,应当对单元内容进行二度开发与整理分类,将某个章节作为大单元只是大单元极其小的一个部分,如果只是按照书本传统的章节安排是不足的。二、大单元教学设计的重点在“大单元”,一个体系的建构,应当设计任务串或者情境串将体系有机流畅地联系起来。三、关于大单元教学设计思想要有高度,要站在国家和新课标的高度,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不单只从物理角度。需要从低阶思想走向高阶思想,从浅层次学习走向深度学习。四、评价应该多元化,要注重实践,要有完整的评价标准,要将教学评价量化成为一个可看可行的东西。
“博见广则聪明僻。” 多倾听优秀老师的设计分享,才能博采众长,经过本次比赛的分享与研讨,全体成员对大单元整体教学有了更多思考与启发。相信在今后,三元区的物理教学能更好地立足单元整体,聚焦有效课堂,将大单元教学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