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秋的旋律,携着秋风的凉爽,在这充盈着收获的季节里,赴一场研修之旅,追一程心灵之交。与志同道合者携手,行走在教研的路上,一路前行,一路收获。2023年10月19日海港区道盛琴、张旭江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联盟展示汇报课试讲活动在教师发展中心附属实验小学展开,教师发展中心张丽颖校长、工作室主持人道盛琴校长及工作室部分成员参与了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做课听课、交流研讨两个环节进行。
第一节课是道盛琴名师工作室的张月欣老师做课《圆的面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平面几何的最后阶段,它既是前面所学直观地认识平面图形及有关计算的延续和发展,又为今后逐步由实践几何转入论证几何作了渗透和准备。
因此,课前张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学生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全部是在课前完成的。本堂课完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重点交流汇报自己的方法,教师适时给予小结提炼。通过把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使学生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等积变形”等数学思想。并让他们初步学会用确切、简明的数学语言表述概念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初步接触归纳推导出公式并理解并掌握公式的应用,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张老师还善于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手段开展教学,有足够大的吸引力让学生一直保持探究的兴趣和欲望,整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针对张老师的《圆的面积》这节课,张丽颖校长从整体上谈了五点感受:
1.张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非常到位,透过今天上课的处理可以看出只有对教材深刻的理解,课堂上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胸中有丘壑,这些都体现在她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当中。
2.赵老师教态自然、大气、不做作是值得每一位老师去反复揣摩学习的,像张老师这样课堂上“平静如水”的老师更受欢迎。
3.张老师敏锐的课堂观察和及时捕捉反馈学情的能力是可圈可点的。
4.信息技术手段使用恰到好处。
5.丰富的资源和丰厚的感受充分地体现了新课标融合的理念。
第二节课是张旭江名师工作室的崔凤伟老师做课《方与圆》解决问题。“方与圆”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正方形、圆及其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与前面的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又是对前面知识的总结与提升。“方与圆”是学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将直线型图形与曲线型图形相结合,它既能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图形的分割搭配之美,又能在视觉上有直观的感受。 “方与圆”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基础,中国自古就有“天圆地方”之说,这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中庸之道。生活中我们经常可见建筑物、装饰物中利用了圆与方的关系,产生的美妙效果,从而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崔老师通过建筑物中的图案,激发学生强烈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方方圆圆的木雕窗花以及古今建筑美丽图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是教学内容充满灵性和美感。
课堂上崔老师展现出了扎实的教学功底,注重对孩子思维能力、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针对崔老师的《方与圆》解决问题这节课,张丽颖校长也谈了自己的感受:从崔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基于教材和学情的具体设计与实施有不少的亮点和特色,思路很清晰,教学设计环环相扣,老师的课堂点拨很到位,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是很有收获的。
张校长认为,站在数学思维的角度,这节课应该让孩子通过符号运算、形式推理等数学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问题不是最终目标,而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使学生慢慢形成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培养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在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积累问题解决的经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张校长精准到位的点评,老师们认真聆听,思考斟酌,取长补短!每一次的活动对于老师们来说都是一次历练,一次成长。每一次的交流都是思想火花的碰撞,意义非凡!行路有良伴、梦始于初心。
教研是一场有诗意的修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生命温暖生命的过程。探索教育的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