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公开课美篇

用户15997041
创建于2023-10-19
阅读 32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进退皆人生,吾心即归途
——姚紫薇老师《归园田居》公开课

为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高一语文组姚紫薇老师开展《归园田居》公开展示课,高一、高二语文组教师前往听课、学习。

(图为姚紫薇老师公开课实况)
(图为本校高中语文教师听课实录)

文章导入部分,姚紫薇老师引用钟嵘《诗品》中评价陶渊明的话“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由此导入课题。接着引导学生朗读“我们说读诗要如出几口,如出己心,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朗读诗歌《归园田居》”。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再播放名家范读,整首诗歌围绕着“读”展开,以读促教,以教促学。

接着引导学生在诗题中找到《归园田居》的诗眼“归”,并以“归”为主线,围绕从何而归、因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从何而归。引导学生从文章找到尘网、樊笼这两个比喻官场的词,再从作者以羁鸟、池鱼自比的角度明确作者处在一个令他不自在、不舒服的官场。

接着引导学生联系之前分析从官场而归的第一个原因是在官场感到被束缚,再引导学生从文中的原句找到其他两个原因。学生们也很给力,很快便找到了“性本爱丘山”“守拙归园田”两句。这里姚老师把“拙”字单独拿出来讲,并出示陶渊明在其他著作中提到的“拙”字。例如:《感士不遇赋》中的“诚缪会以取拙,且欣然而归止”。接着向学生介绍“拙”字出自《老子》的“大道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拙”字,理解陶渊明的“守拙”是相对于官场的这种钻营取巧之心而言的,他无力改变当时的现状,所以要回田园守拙保性。

接着提问学生:“作者又说他本性热爱山水,想要回田园守拙保性,那作者从一开始直接开开心心的种田不就好了吗?为什么还要去做官,诗歌哪一个词说作者为何做官呢?”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不难找到“误”字。“作者真的是误入吗”,这里姚老师播放介绍陶渊明的生平的视频,并在多媒体课件上出示陶渊明在其他作品中提到的做官的原因,例如:“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先祖遗训,余岂之坠”、“或击壤以自欢,或大济于苍生”,引导学生联系之前看的视频,小组合作探讨陶渊明入仕为官的几个原因。
(图为姚老师指导学生,答疑解惑)
第二,因何而归。首先抛出问题,即使有诸多因素影响,陶渊明还是选择了归隐,那究竟是怎样的观察让作者选择归隐呢?在引导学生联系视频里面看过的晋代的时代背景 ,让学生了解到陶渊明在官场的生活,让他劳心劳神,时刻要注意保全自己的性命,担心自己殒命于此。进入官场的劳心劳神,终于在陶渊明五次为官之后,他的这种儒家大济天下苍生的理想破灭了,他无法实现自己造福天下苍生的理想,所以他选择归隐。接着引导学生明确作者在官场的这种被束缚不自由的感受,引导学生读出这种压抑,不自由的情感,以读促教,以教促学。
第三,归去何处。引导学生找到文中描写田园的意象,请学生带着回到田园的愉悦轻松的情感朗读文中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接着找到文中描写的意象,请学生画出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学生发挥想象力,每个人都根据陶渊明笔下的田园以及自己心中的田园画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里姚老师邀请学生上台画,并让学生解释为何这样画,结合学生的解释顺理成章的讲解动静结合等表现手法,既锻炼了学生的勇气又衔接自然不突兀。
(图为学生上台画心中的田园风光,展现风采)
归去如何。引导学生找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重点分析自然二字,明确陶渊明不仅受儒家教育的影响,也受到老庄哲学道家的影响,提倡道法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官场的劳心劳神,使他儒家济世理想破灭,所以他要回田园守拙保性,出仕归隐之梦苏醒。
最后总结,陶渊明是一个矛盾体,他受儒家教育,也受道家影响,他有着大济天下之志,也有归隐田园之梦,他想像他曾祖父陶侃一样有儒士之志,也想像他外祖父孟嘉一样潇洒不羁,他五进官场,最终出仕之梦苏醒,从此官场上少了一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有志之士,但是南山上却多了一位采菊隐者。接着让学生合作探讨 如果他们会和陶渊明做出一样的选择吗?结合之前学过的曹操的《 短歌行》,从出仕和入仕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课后,在校长和语文组备课组长的带领下,立马召开评课活动,对姚紫薇老师的公开课给予了肯定,但也针对其不足进行了批评指正。各位老师积极参与评课,讨论,在思维的碰撞中探讨总结,如何更好的地促进语文课堂的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又一次得到更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阅读 32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