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模式核心经验,共研识别与复制”—记2023年李薇领航工作室柳州市学前教育中心组第四组第四次教研活动

柳州幼教
创建于2023-10-19
阅读 330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10月18日上午,伴随着秋日的暖阳,柳州市学前教育中心组第四组成员迎来了2023年第四次研修活动。本次活动由柳南三幼陈爽副园长主持,各成员围绕着“模式”核心经验,结合自身生活的场景、幼儿一日活动、游戏活动等案例展开探讨。

       在活动开始前,为了让新加入的成员尽快融入集体,感受教研氛围,由柳东一幼陆映颖老师带领大家玩起了《有趣的身体节拍》模式小游戏,让老师们初步感受动作模式。

       随后,大家一起观看了黄瑾教授的模式核心经验解析视频,了解模式类型的划分、模式的发展轨迹,帮助组员夯实“模式”的相关理论,为接下来的研讨活动奠定基础。

       在研讨的过程中,大家纷纷就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引导幼儿去发现模式?孩子的发展轨迹如何看出来?”分享着自己的看法。

       其中柳东一幼卢慧明老师提出在班级中引导小朋友将自己的拖鞋放在鞋柜的第一层,运动鞋放在第二层,这也是模式。大家针对这一话题开展了激烈的讨论:“这属于模式的一种吗?”“这应该属于分类。”“因为鞋柜只有两层,如何体现模式的重复性呢?”

        广西科技大学幼儿园莫原园长表示:“拖鞋和运动鞋摆放成两排,如果从纵向来看更加接近分类,但是单独看横排的运动鞋或拖鞋,其实可以看成是AAAAAA或BBBBBB的重复单元,但是这样的模式不容易被幼儿关注和发现。”

       周婕园长表示:“我们可以看到书本里提到有一种重复模式是它的重复单元是简单的,而且是可预见性的,重复单元可以被视为对一个模式规则的规定。因此鞋子排成一排也属于模式的一种。”

       最后,她还希望老师们在日常教育中要基于儿童的视角,抓住儿童学习的特点,让幼儿在模式的发展与学习中获得直接的经验。

      为了让组员更加清晰理解关于模式学习的发展轨迹与特点,我们结合了大班户外游戏案例《铺路》、小班音乐游戏《有趣的节奏》进行学习,其中大家争论较多的是视频中孩子是否体现了识别能力,老师应该用怎样的语言去帮助幼儿去发现和识别模式?

        柳南十幼向春雨老师解释:“在视频中我班幼儿对于模式的理解比较单一,仅会ABCDABCD的重复模式。”

        周婕园长表示:“两个视频展示的共同点都是引导幼儿识别模式结构,但教师数学语言均不够严谨,大班的老师在组织时提问语不切当,没有很好引导幼儿识别结构;小班的教师忽略了幼儿出现扩展的教育行为,依照教师预设目的完成游戏,没有关注到自身发出的动作也存在模式,而引导幼儿识别教师动作模式。”

        陈爽园长提出“老师们可以从语言、动作方面引导幼儿识别和复制模式,生活中老师们也要善于发现模式的存在,带领幼儿去感知和体验,如可以这样提问孩子:‘你看到这里有重复的东西吗?有规律吗?是什么样的规律?’通过开放式问题,引发孩子的思考”。

       最后,周婕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今天我们通过理论的精读和案例的观摩,大家对模式的核心经验一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能看到老师们的实践经验很丰富,但是与理论结合起来还是比较弱。希望老师们在搜集日常案例中,园长们不要过多的进行干预,让老师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实施,正是每一个不完美的案例才提高了我们研讨的价值。

主办:柳州市学前教育教研中心组 第四小组

图片:黄萌、卢慧明

文字:苏家庆

审核:李薇、周婕

阅读 330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