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训练的五个关键步骤(上)

父母学堂第二期
创建于2023-10-19
阅读 69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我还记得情绪管理训练在女儿莫利亚身上奏效的那天。那时她才两三岁,我们在探亲返程的航班上。无聊、疲惫、烦躁的莫利亚吵着要她的小班马,那是她最喜欢的毛绒玩具。不巧,我们把它装进了托运的行李箱。

        "亲爱的,我很抱歉,小斑马现在不在这儿。它在下面的行李舱里呢,在下飞机前爸爸也没办法把它取出来。"我向她解释道。

        "我就要小斑马,小斑马!"她嘟囔着说道,接着就哭起来,她在安全座椅里扭动着,试图探身去够地板上的一个包,之前她见我从里面拿过零食。

        "我知道你现在想要小斑马,"我对她说着话,感到自己的血压正在上升,"但它不在那个包里。要不我们一起看厄尼(Ernie,美国儿童节目《芝麻街》中的人物)吧。"我摸索着拿出图画书。

        "不要看厄尼!"莫利亚显然生气了,不停地哭闹,"我就要小斑马。现在就要!"

        此时,乘务员和过道另一侧的乘客们都在看着我,仿佛等我做点儿什么。我看着莫利亚,她的小脸因为生气憋得通红。我想象着这一刻她有多么失落,我不是她的"万能老爸"吗?我不是曾按她的要求制作出了花生黄油口味的三明治吗?我还曾拿着遥控器一按,给她变出一只巨大的紫色恐龙。现在,难道我不知道她有多么需要小班马吗?

        我的感觉糟透了。忽然,一丝亮光在我脑中闪过:虽然不能把小班马送到女儿的手边,但我可以给出作为父亲应该给的安慰。

       "你希望现在就能抱着小班马。"我对她说道。

       "是的。"她伤心地回答。

       "所以你很生气,因为我不能把它拿过来给你。"

       "没错。"

        "你希望现在就能有小斑马陪伴。"我重复道。她好奇地看着我,甚至有点儿吃惊。

        "是的。"她嘟囔着,"我现在就想和它在一起。"

       "你现在很累,如果能抱着小斑马,闻着它的味道,一定感觉很好。我也希望小班马此刻能陪在你身边,甚至希望我们能跳出座椅,躺在一张巨大的摆满了玩具的床上,那样就太好了。"

        "是啊。"她赞同道。

        "因为小班马在飞机的另一个地方,我不能立刻把它拿过来给你,"我说道,"所以你才这么难过。"

         "是的。"她叹了口气。

"宝贝儿,真的很抱歉。"说完,我抱了抱她。

        莫利亚脸上的紧张感慢慢消失,她把头靠在一边休息,又温和地抱怨了几次。随后她越来越平静,几分钟后就睡着了。

共情:情绪管理训练的基础

  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把亲密的、情绪上的理解传递给他,就等于认可他的经历,并带领他学着安慰自己。这就是共情,即把自己置身于孩子的立场,并且做出回应。这也是情绪管理训练的基础。

       现在,花点儿时间想象一下,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缺少共情的家庭中,将会面对什么﹣﹣当孩子情绪不好时,父母异常焦虑,不停地告诉孩子"要多看看事物积极的一面";当孩子不小心犯错时,父母非但没有给他安慰,反而责骂孩子是个"害人精",他们希望孩子永远不要抱怨,永远不要说哪个人或哪件事的不是……孩子认为父母说的都对,相信自己不是个好孩子,从而压抑自己,尽力按照父母的期望去生活。孩子学会了闭嘴和伪装,不愿意和家人敞开心扉,也不敢面对自己真实的情绪,更难以处理各种问题,尤其是人际关系上的。

       而若生活在一个有同理心、充满共情的家庭中,孩子将拥有不一样的人生。

为什么共情具有如此大的力量?因为共情让孩子把父母当成盟友。当我们试差去理解孩子时,他能感受到我们的支持知道我们和他站在一边。如果我们不一味地指责孩子,不漠视他的感受,不试着硬把他从自己的情绪中拉出来,他就会信任我们,允许我们进入他的世界,告诉我们他的感受。当然,同时他也能更好地接纳自己和面对问题。

第一步:觉察到孩子的情绪

  孩子表达情绪的方式总是含糊不清,容易令大人感到困惑。但是,只要我们细致观察、认真倾听,就能破解孩子隐藏在交流、玩要或日常行为中的讯息。

        戴维是亲子小组的一名成员。最近,他讲述了自己是如何通过一件小事,发现6岁女儿卡莉愤怒的根源和真正需求的。当时他发现卡莉一整天心情都不好,还不时和4岁的弟弟吉米发生争执,有时甚至是无理取闹的理由,比如"吉米又在看我"。卡莉总是把弟弟当成敌人,即便弟弟什么也没做错。当戴维问卡莉为什么对弟弟这么生气时,却引来她的沉默和泪水,戴维越想一探究竟,卡莉就越防备。

        晚上,戴维走进卡莉的房间为她铺床。他看见女儿还是吸着小嘴,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他打开衣橱为她找睡衣,结果找出一件小宝宝穿的连体衣。他拿着这件衣服,微笑地对已经明显长高的女儿说:"看,你觉得它还能穿吗?"然后,父女俩用剪刀把连体衣的袜脚剪掉,试图让卡莉再次穿上它。"我简直不敢相信你长得这么快,"戴维对卡莉说,"你就要成为一个大姑娘了。"5分钟后,卡莉走出房间,和家人一起享用睡前点心,"她看起来就像换了个人,甚至还给弟弟讲了个笑话。"戴维回忆道。

       "事情就在我们谈论连体衣时发生了转机,但连我自己都不确定它是如何发生的。"戴维对小组的其他成员说道。在讨论后,我们试着得出答案:作为一个敏感、严肃的孩子,卡莉或许有些嫉妒性格可爱的弟弟;或许,那天她迫切地渴望自已在家中独一无二的地位能得到认同;或评,她想确认爸爸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爱着自己,而这是和爱吉米完全不同的;或许,爸爸称赞她长得快,正好满足了她的内心需求。

       可见,和大人一样,孩子情绪的背后也有原因,尽管他们通常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当我们发现孩子因为某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发脾气时,他或许在提醒我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试想一下,一个3岁的孩子不会对你说:"对不起,妈妈,我最近表现得很不乖。因为自从转到新的日托中心后,我的压力很大。"一个8岁的孩子也不会对你说:"当你和爸爸因为钱的问题争论不休时,我真的很紧张。"7岁以下的孩子通常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可以透过角色扮演游戏,破译他们的真实情感。在女儿莫利亚4岁时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她躺在浴缸里,一边玩弄芭比娃娃,一边对我说:"你知道吗?当你生气的时候,芭比真的很害怕。"接着,她谈及我生气的原因、发脾气时嗓门如何大,以及她对这一切有什么样的感受。我很高兴有这样的好机会,能够让我把事情和她说清楚。我对芭比(当然也是对我女儿)说,爸爸不是故意要吓她,即便我有时会生气,但并不代表我不爱她。因为莫利亚已经把自己的情绪转移到芭比身上,所以当我安慰芭比时,其实也是在安慰莫利亚。

        当然,这些属于简单的情况,孩子有时会把情绪隐藏得更深。比如,他们会通过玩一些严肃话题的游戏,如抛弃、生病,受伤和死亡等来传递自己的情绪。警觉的父母往往能通过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出的恐惧,窥见孩子真实的情绪,给予帮助和安慰。孩子的紧张情绪还会通过其他方式表现出来,如暴饮暴食、胃口不振、做噩梦、抱怨头疼或胃疼、尿床等,对此,父母应密切观察。

第二步:把握机会

  在汉语中,"危机"一词的含义中蕴藏着"机会",这个道理也适用于教养孩子。不管是一件被搞坏的玩具,一面被乱涂乱画的墙壁,还是孩子间打闹造成的麻烦,生活中的这些"崩溃瞬间"都是让我们与孩子共情、建立亲密关系,教他们如何处理情绪的好机会。

        一位情绪管理训练型父亲曾经说,孩子伤心、生气或害怕时,是他最需要父母的时候。现在,这个观点需要被重申。在孩子悲伤时认同他的情绪并给予安慰,也是在教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这种能力会让他受益终生。

       另外,很多父母都尽力避免面对孩子的消极情绪,认为它会自然消失,其实不然。当孩子出现细微的消极情绪时,我们就应该积极应对,而不是等到它升级后再采取行动。当5岁的孩子对看牙医这件事感到紧张时,你最好提前对这种恐惧情绪进行管理,而不要等他坐到口腔诊室里大哭大闹时才开始行动;如果6岁的孩子因为好朋友得到了他在棒球队渴望已久的位置而妒火中烧,你最好帮他把这种情绪说出来,而不要等下周两个孩子见面时让这种情绪升温、沸腾,当孩子的玩具坏了,或者他受了一点点皮外伤时,如果你能表现出关注和关心,就是在为亲子关系加分。如此一来,当危机发生的时候,你们已经做好了并肩应对的准备。

       以上是情绪管理训练五个关键步骤的前两步,下期我们将继续介绍倾听与认可,给情绪贴标签,划定界限,解决问题。(待续)

摘自《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阅读 69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