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吴承恩(约1504-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居士、射阳山人。 祖籍涟水(今江苏涟水),后徙居山阳(今江苏淮安)。 中国明代作家、官员。吴承恩创作的《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 《西游记》在出版发行后被译为英、俄、日、法、德、意等十几种文字,为世界所称颂。
《西游记》简介∶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这部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历史评价∶
《西游记》是中国传统小说的四大名著之首,融汇了中国儒释道三种文化的精华,三种文化的交融,三种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生活、道德、人生理念等等一切的水乳交融的关系。小说以佛教为起源,在故事行进的过程中囊括了中国道家文化,儒家文化,它们在整个唐僧五人西天取经的故事过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感。
艺术特色: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最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小说。作者吴承恩运用浪漫主义手法,翱翔着无比丰富的想象的翅膀,描绘了一个色彩缤纷、神奇瑰丽的幻想世界,创造了一系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超凡入圣的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在奇幻世界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态人情和世俗情怀,表现了鲜活的人间智慧,具有丰满的现实血肉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西游记》以它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魅力,把读者带进了美丽的艺术殿堂,感受其艺术魅力。
唐僧∶
唐僧:是如来佛祖的弟子金蝉子转世投胎作状元陈光蕊之子,出家后法名玄奘,修成正果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性格特征∶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孙悟空∶
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菩提祖师给他取名孙悟空,教会他七十二变和筋斗云。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 五行山,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孙行者。他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性格特征∶桀骜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嫉恶如仇、正直无私、行侠仗义、无所畏惧、幽默;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喜欢搞点恶作剧
猪八戒∶
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净坛使者。
性格特征∶一方面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另一方面又不失忠勇和善良、战斗勇猛、能知错改错、淳朴憨厚。
沙僧∶
沙僧也叫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被贬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金身罗汉。
性格特征∶任劳任怨,憨厚老实,忠心耿耿,沉默寡言,随和低调,缺少主见。
白龙马∶
白龙马原是西海龙王之三太子小白龙,因忤逆之罪被囚蛇盘山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八部天龙广力菩萨。
常考知识∶
1.读了《西游记》后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答:①这部小说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它所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使人过目不忘;③全书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像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2.小说中的玉皇大帝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何在?
答:昏庸无能,不辨忠愚。对封建统治者的嘲讽蔑视,对黑暗社会的尖锐讽刺、嘲笑和批判。
3.“三打白骨精”的孙悟空,因师父误解而被逐回花果山。后来是什么原阅促使孙悟空离开花果山,重新保护师父唐僧踏上了西天取经的征途?
答:①虽在花果山但心中一直挂念师父的安危(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②师父有难(被黄袍老怪捉去),八戒采用激将法向师兄求救(义激孙悟空)。
4.请你结合《西游记》中的相关人物情节,探究其中“闹”的作用。
答:孙悟空的“闹”折射出强烈的反叛精神。他大闹地府,又大闹天宫,后来又为了保护师父去西天取经,不断地与妖怪打斗,例如大闹黑风活泼热烈地斗天斗地;他在斗争中不断成长。山等。他的斗争出于本心,不畏艰险,不畏强权。
5.请从下面与猪八戒相关的两个回目中任选一个,简要叙述故事情节。 ①八戒大战流沙河②八戒义激美猴王
答:一:选①。师徒三人行至流沙河,河中妖怪想抢唐僧,八戒执九齿铁钯与河妖大战二十回合,不分胜负。悟空前来助战,妖怪逃至河中不肯出来应战。于是,熟悉水性的八戒潜入水中与妖怪恶斗,佯装失败仓皇逃跑引妖怪上岸,让岸上的悟空降服妖怪。
答:二:选②。悟空被逐后,唐僧、沙僧落入黄袍怪之手,八戒只好前住花果山向悟空求助。八戒隐瞞师父遭难实情,假称师父想念悟空,却被悟空识破。八戒只好用激将法,谎称妖怪咒骂悟空,激怒悟空,促使悟空重出花果山。
6.谈谈你对这部小说所反映的主题的理解。
答:讽刺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歌颂悟空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为强权,乐观顽强的精神,同时也告诉人们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
7.“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请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
答:①铁扇公主因为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悟空,可以看出她的重亲情,同时也显示出她胸襟狭隘。②石猴为众猴觅得水帘洞,被众猴拥戴为“千岁大王”,可以看出众猴的讲信义。
8.“侠”包含了恩、信、勇、义、忠等丰富内涵,是社会的一种追求。请在《西游记》中选取两个有关孙悟空的故事情节,具体谈谈他的侠义精神。
答:孙悟空疾恶如仇,在取经路上遇见不平之事都会挺身而出,屡屡救人于危难之中。如在高老庄借宿时,他了解到高太公因女婿为妖怪而苦恼,便主动提出可以为其除害,收服了猪八戒,解救了高太公的女儿。在车迟国时,他主动解救了那些被压迫、受剥削、为道士服苦役的和尚。这些都体现了他的侠义精神。
9.小说《西游记》中主角的光环总是大放异彩,配角默默无闻似乎可有可无,如沙僧。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西游记》里的具体内容分析沙僧并非可有可无的原因。
答:沙僧头脑清醒,做事稳健。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重情重义忠心耿耿。在西行路上,他不像孙悟空那样自负,也不像猪八戒那样斤斤计较。他总是默默地将一些平凡、琐辟的事处理得有条不紊,又能胸怀大局,清醒地摆正自己的位置,所以总能赢得大家的信赖,并非可有可无。
10.唐僧认为“劝善”就是“惩恶”,孙悟空认同这样的看法吗?结合《西游记》中的具体情节谈谈你的看法。
答:孙悟空不认同这样的看法。孙悟空疾恶如仇、爱憎分明,他认为惩除妖魔鬼怪不仅是为了保护唐僧取经,还是为民除害。他明白妖怪本性的丑恶,始终秉持“除恶务尽”的观点,面对妖怪绝不心慈手软。在三打白骨精”中,面对白骨精几次三番的变化,他都能够用火眼金睛识破妖怪的本质。即使唐僧受到妖怪的离间把他赶走,他也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将白骨精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