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环保意识及传统文化的了解。使学生受到爱家乡以及红薯知识科普,体验农耕的乐趣。在乌鲁木齐市第五十一中学领导的组织和带领下,我们六年级的孩子们开启了一场有关“寻非遗文化,探“薯”乡农趣”的研学之旅。
扎染,在中国约有1500年的历史,扎染古称扎缬、绞缬,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工艺特点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它有一百多种变化技法,各有特色。晕色丰富,变化自然,趣味无穷,更使人惊奇的是扎结每种花,即使有成千上万朵,染出后却不会有相同的出现。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机械印染工艺难以达到的。
一进门,我们就被这里独特的布艺作品所吸引,店里到处都是各种扎染成品,衣服,包包,头饰,家用装饰等等
而今天我们就要在这里学习扎染制作。
老师先教我们怎么做扎染,第一步先用皮筋扎出一个个小揪揪,别小看这些小揪揪,泡入染料展开就是各种不同类型的图案
我们也忍不住想试一试,这个过程就是考验我们的想象力以及动手能力,你可以随心所欲设计自己想要的图案
很快,造型做完了,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步骤:染色
这就是我们的成品,怎么样?有没有让你眼前一亮呢?
扎染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的不拘一格。不同的扎结方式,会染出独一无二的扎染艺术。虽然扎结的办法多种多样,而我们选择了比较入门的扎结材料——皮筋。小小的皮筋在孩子们的手中,变得那样的不一般。 在孩子们打开染布之前,就像拆开惊喜礼盒一样,充满了好奇与期待,扎染神奇的地方在于你永远无法想象自己亲手染制的作品会以怎样独特的形态呈现。 当孩子们亲身探索、自由匹配发现扎结与染色之间产生的化学效应,总结出了不同的扎结办法所呈现的图案规律。并也得知,有时不同的扎结与染色结合,也会出现类似的图案规律。
学习不光是在课堂上,还可以带到校园外、田园里,让孩子去感受秋季丰收的喜悦,这样不仅能学到许多知识,劳动能力也得到提高。“紫色藤子地上爬,藤上伸出绿叶花,地下长着红瓜瓜,农民春种秋收它”,原来,一场关于红薯的探秘之旅马上开始啦!
挖红薯之前,需要让孩子们了解了红薯的生长过程、形状特点、营养价值,并适时引导同学们讨论:挖红薯需要一些什么工具?我们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我们要怎么合作分工呢?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兴致盎然、满怀期待,这既是一个前期的准备,也是一次经验的梳理。
同学们围在一起相互协作,忙得不亦乐乎,还不时交流挖红薯的“小心得”。当看到红薯露出“尖尖角”时,同学们兴奋地欢呼起来,笑容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一个个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红薯被孩子们挖出来了,他们脸上甜甜的笑,还有身上的泥土都散发着幸福开心的味道,我们是不是超级厉害呀!
对于孩子们来说最好的教育来自于生活,来自于体验。此次研学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锻炼了意志,通过亲身参与,孩子们了解了非遗文化,体验了扎染的快乐,也体会了劳动的喜悦,身心也得到了健康发展,相信这次研学之旅也在孩子们的童年时期留下了美好回忆,这就是童年该有的模样:简单、快乐、纯粹、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