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星一点💍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泛舟书海 沐浴书香——第29期“悦读桐享”读书分享会

创建于2023-10-18 阅读963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这硕果累累的季节里,我们也迎来了第29期“悦读桐享”读书分享会。本期我们还是继续共读斯苗儿编著的《好课多磨》第三章节《经典课例改课案例》案例3到案例6。

今天第一个为我们做分享的是周美红老师,周老师长期在低中段任教数学,对三年段数学教材特别有研究,她对案例3《计算经过时间》和案例4《年月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想法,今天由她来为大家做分享,再合适不过了。

对于计算经过时间,大部分老师们普遍认为经过时间的计算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学生的错误率比较高,怎么样让学生减少计算错误,是案例中浙江诸暨实验小学老师研究的一个课题。

周美红老师对此为我们做了分析,认为大部分老师在教学计算时间的问题上过于依赖所谓的时间计算公式,这一点跟我们的课堂很相似。一开始给学生多种选择和方式来呈现经过的时间。比如求6:35-7:10的经过时间,会给出时间轴,让他们去画出经过的时间;会给他们钟表图,让他们在钟表上面去算经过了多少个大格;还会通过计算,最后发现计算是比较简便的。这导致大多老师依赖时间计算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的时间,来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 其实这样做忽略了学生学习的时间成本,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上,数学教学的意义应该更多,课堂一味的追求低层次的方法多样化,往往只是看到数学知识、技能,就很少看到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学思想得不到真正的提高的。学生活动经验和解决问题能力策略不能得到更多的积累。

案例4中黄升昊老师和袁晓萍老师进行同课异构《年月日》,两个老师从4个方面入手:一、换一个视角拟定目标。二,设计有思考空间的大问题。三、注重课内外知识的结合。四、适当的拓展和延伸。

周美红老师认为如何设计有思考空间的大问题,把学生头脑中零散的知识盘活并串联起来,是本节课处理教材的关键。这两位名师的这节课,各有各的特点,一个是以问题为导向,但时间不够,一个是通过预习,把学生推向前台,自己当个看客,适时的解围和引导,但需要大量的课前准备。而对于第三版本王丽兵老师的课,是前两节课的优势互补,更接近我们平常普通的课,具有更好的一个借鉴的作用。

周老师说:我们应该有所感悟,我们都习惯了用教材,在怎么教之前,应该先想清楚教什么,要依据目标和教材寻找有价值的问题。尊重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

接着为我们做分享的是郑彬彬老师。

她首先分享了案例5《真分数和假分数》。对于这节课,学生来自于旧经验的逆向迁徙,学生即使知道了假分数是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也很难理解假分数的本质特征,认为分子表示的部分不能超过分母表示的整体。

改课团队认为堵不如疏,整个教学程序类似医生“先看病症,再查病因,斟酌处方,药到病除”。这样“诊断处方型”的课堂无疑让人眼前一亮。把除法与分数的关系与真分数和假分数概念得以整合。凸显了真分数的局限性与引进假分数的现实意义。

  郑老师还分享了案例6《百分数的认识》这一课例,对于这节课的思考和实践,斯老师团队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教什么”、“怎么教”。

百分数本质是描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分数亦然,但是分数还可以表示具体的数量,百分数不能,这是区别与联系,因此百分数的教学中需要通过恰当的材料让学生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也要认识到百分数的优越性。

百分数描述的是“任意两个数量”间的关系,因此百分数教学中需要呈现分子大于100的百分数,并与概率统计结合。而后,从材料的选取、理解分子大于100的百分数、如何与概率统计结合等问题上逐个击破,不断优化,用恰当、紧密联系的材料上出学生深度思考的数学课,理解重点,突破难点。

最后,引用文中的一句话“数学教学不仅仅只是对错,我们要做到眼里有学生,要懂得精选素材,而不能就题教题,课堂要滋养学生的心灵和人格。”让我们从书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吧!

阅读 96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