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数学中的对称美更是为数学课增添了很多生活化的气息。10月18日下午,高中数学组的范鸣涛老师进行了《奇偶性》一节的公开课展示,并完成了评课活动。
首先,范鸣涛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了函数单调性的研究过程,在函数奇偶性的研究中,运用相同的研究方法,实现从特殊图象到一般代数的转换,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对于新事物研究方法的了解,进一步感受这种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研究过程。
在情境导入时,范鸣涛老师借助信息技术展示了一些生活中存在的轴对称的事物,以及数学中的两个函数,引导学生作图,并通过对所作函数图象的直观感受,描述两个函数的共同特征——图象关于y轴轴对称。
接着,范鸣涛老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上的表格,计算自变量相反时的函数值,学生很容易发现自变量相反时函数值相等,进而在引导下,类比单调性的研究方法,逐步用符号语言定量地刻画“函数图象关于y轴轴对称”这一几何特征,从而得到偶函数的定义。
紧接着,范鸣涛老师用同样的方法带领学生得到了奇函数的定义,并对于二者的定义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辨析,指出了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包括图象法和定义法两种方法,并以四个简单的题目为例,学练结合,带领学生书写定义法判断函数奇偶性的过程,并反复强调定义域需关于原点对称这一关键之处。
完成练习后,范鸣涛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了本节课主要内容的总结,包括奇偶性的定义及图象特征,奇函数与偶函数的异同点,以及判断奇偶性的方法,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范老师进行了精心的板书设计,通过板书的对称结构,以及奇函数与偶函数的对称性,让学生感受数学中体现出的对称之美,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课程结束后,刘君副校长和组内的老师们进行了评课。大家都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重要意见和建议,包括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了解学情的前提下,让学生去进行探索;对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强调可以在给出定义后立即强调,并可以通过给含参的定义区间,让学生体会这一要点;课堂用语需严谨不出错,尤其是概念课中应当规避不准确的描述,尽可能做到言简意赅,使得学生对于概念的记忆更加清晰准确;在课堂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走下讲台巡视或让学生进行单独回答,尽可能提高课堂效率。
刘校长指出,一定要注重学生的情况,在课堂推进过程中,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表现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指出课堂中的措辞一定要准确,不能出现错误,防止误导学生。刘校长还指出青年教师可塑性非常强,应当多听课,多学习,组内教师也要多听青年教师的课。
大家一致认为范鸣涛老师的课程经过了细心打磨,过程非常流畅,教态很好。岳忠云老师认为选取的例题比较简单,重复性较高,可以考虑只出两道。谷虹老师认为范鸣涛老师的课堂设计有助于学生夯实基础,符合学生的学情,但可以适当多一些互动。杨超老师指出应当多让学生进行探索,替代一问一答的模式,切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在巩固概念关键之处时可以进行变形题目的设计,让学生作答。
和丽艳老师认为,很多环节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如果学生水平符合,可以给出一个大纲,以教师提问、学生探索的形式推进课堂,最后的课堂总结也可以让学生来完成。郭鹏亮老师认为,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措辞的严谨性,在讲解概念时要避免出现错误描述,防止学生形成错误观念,并且要尽量避免口语化的描述,尽可能做到言简意赅。李亚男老师指出,在提问学生时可以让学生一个一个回答,代替学生一起回答,防止部分学生不理解概念和浑水摸鱼。刘小琴老师就所给偶函数的特征提出了一些教学时的意见和建议,并做出了总结和补充。
本次公开课以及评课活动中,在刘校长的引领下,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收获良多。相信大家一定会继续努力,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让课堂朝着更加高效,更加深刻的方向发展,为教育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