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国培计划”(2023)东南大学科学类课程骨干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培训报道(二)

我爱叮叮猪
创建于2023-10-18
阅读 103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10月18日,培训班的学员们展开了课堂观摩学习并听了一场讲座。

       每一位执教老师教姿教态都非常具有亲和力,在活动中非常富有感染力,牢牢的吸引住了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内容围绕着科学核心素养开展,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真正做到了跨学科融合。

研讨课例

王翌霜老师在上《声音的产生》

谈梅芬老师在上《浮力》

名师示范

       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教育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教育部第二届课程与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组分册主编,全国学会会刊《科学课》杂志专栏作者曾宝俊专家带来观摩课和《探寻科学课堂的基因》讲座。

曾宝俊老师在上《节气谚语探真》

曾宝俊老师《探寻科学课堂的基因》

      曾老师向大家讲授探寻好课基因的密码:T.A.G.C,教学素养作用于学生头脑的过程,学生科学概念认知的程序与规律,儿童科学概念与能力形成的过程,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儿童的推理论证能力,这四个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的。曾教授的讲座结合大量的课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俗易懂。

接着柏毅教授也作了点评,讲到了专家的讲座和观摩的课程都是原生态的,没有经过打磨的,这样的课程才是真实的课。

课程评价与反思

       最后,三个小组组员代表进行评课分享,他们都讲到了共性的问题,核心素养落地,科学的思维,建模又是科学思维中最关键的,围绕课程标准,从新课标走向课堂,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也指出了所存在的问题,今天的课型所用的手段,推理—论证,既要证实,又要证尾;在建模的时候,要通过图示符号表现;再就是在开课的时候可以加一些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情境,比如在教声音产生的时候,课桌椅碰撞地面发出的声音;实验探究的时候,可以把隐性的东西变成显性的东西,老师们的分享都很有价值。

与专家合影

    10月19日,国培学员们来到了江宁实验学校大街校区进行课堂观摩并聆听专家讲座。

研讨课例

      第一节课是由李菲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科学苏教版《空气有质量吗?》。这节课的设计层次分明。导入新课,出示问题,引发思考“空气有质量吗?”提出猜测,验证猜测,再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此环节层层递进,逐步渗透,以螺旋上升的方式解决了这节课的重难点,整个课堂李老师始终关注学生科学学科探究实践的核心素养培养,关注模型的建构,更加明确了真理是需要实践反复验证得来的。


        王子羊老师执教了《认识固体》一课。本课围绕“认识固体的常见性质”展开,通过给物体分类,探究固体性质等活动,引导学生用多个感官和多种方法认识并描述一个具体事物,从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探究欲望强,老师顺应了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特别创设了这一动手探究的情境活动。所以学生的热情很高,纷纷投入到活动当中,而在“玩” 与“看”的切身感受中,他们也对“固体〞这一状态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名师示范

      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徐杰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一堂生动的科学课《玩陀螺》,孩子们在老师耐心的引导下积极动手实验,将科学、技术、工程、美术等学科融合,高度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将认知、合作、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感受科学的无限魅力。

课程评价与反思

       姜妍老师、王家友老师、周伶鑫老师三名组员代表进行评课分享,从核心素养及科学思维的培养,跨学科概念的渗透等角度进行分析。

专家讲座

       下午徐杰老师以“跨学科概念在物质科学领域中的运用”为主题,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讲座以对比新旧课程标准的变化开始,详细解读了物质科学领域的核心概念的变化点。观察、描述、比较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深度解读了国际上不同科学教材的特色,及跨学科作业设计的方向与变革。讲座内容的展开深入浅出、贴近教学。

       江宁区小学科学张骏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张骏老师以我和我的团队的科学课堂研究探索之路为题,以案例的形式深入介绍了他们工作室的双螺旋课堂理念。双螺旋课堂即将探究实践与科学思维相交织融合开展教学。

     这两天的培训安排非常充实,国培学员们纷纷表示收获非常大。

阅读 103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