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城街道兰徐小学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名师引领助成长,砥砺前行共芬芳——唐山市“魅力教育 协同发展”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活动

创建于2023-10-18 阅读985

  十月芳菲日,学习正当时。10月18日下午,今天我满载学校领导的殷切期望,到唐山市凤凰中学参加了“魅力教育 协同发展”名师观摩活动。这次观摩会虽然时间较短,但我收获颇丰。专家们前沿的教育理念,让我如沐春风;名师们精彩的课堂示范、高超的教学艺术带给我了心灵的震撼。这次观摩会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教学理念的洗礼。

                        名师引领篇

  孙老师这节课通过借美术的东风来助力,其实也是“美”“数”融合学“美数”,而最终实现 “1+1大于2”的效果,学生不仅知道在对“美”的定性描述中用到了“数”,也在“数”的定量刻画中看到了“美”。从一幅《开国大典》的油画,到东方明珠电视塔、巴台农神庙等建筑,再回到《蒙娜丽莎》的油画,一次次让学生在“美”与“数”间穿行,一次次自觉书写对“美数”的感叹号,乃至生成对“美数”中其他秘密探寻的省略号。

  化错育人,快乐成长。华应龙老师《分数的初步认识》不仅在用“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设计数学教学,也在用“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设计教育人生,与孩子们一同“跟陶先生学数学”,背后的教育哲学其实是和老师们一起“跟陶行知学做大先生”。

                             感悟篇

一、课内素材与课外补充相结合

      孙老师这节课选择欣赏的《开国大典》创作于1952年,艺术成就非常高,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油画背后也有着很多的故事。这幅画正好是统编本语文六年级上册第7课《开国大典》的插图,学生刚刚学过这篇课文,对里面的场景记忆深刻。有语文的助力,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到气势恢宏的大典中,把焦点聚到构图布局上,再通过董希文先生的创作小稿上的格线,让学生有了从数学角度欣赏这幅巨作的机会,从而再一次感受来自《开国大典》艺术上的震撼,让爱国的热情自然顺延。与语文的结合,正如谈详柏教授说的:文学思维与数学思维一般认为两者天差地别,其实从美学观点看是一样的。

二、阅读与想象相结合

      每个“你知道吗”,不到一百字的内容,内容不多看似简单,但思维含量不简单,它是当前课本内容的一次延伸,在某个节点又自然会让学生实现了对接,所以做好基础,留好接口,这是阅读“你知道吗”的具体目标。而具象的文本,抽象的数学,只有充分想象才能架起桥梁。美在哪里,比在哪里,比值多少等,通过想象让学生从定性走向定量,由数想图,由图描述如何美,让学生又从定量走向定性。生活中哪里还有这样的应用?又让学生从课内想到课外,从数学想到生活,从片段阅读想到完整阅读。这样想象过程中就有了更多的联接,更多的沟通,更多的发现、欣赏、感悟、应用,也留下了更多的思考。

     

  华老师用思政课里的“半条被子”这个故事导入,用“半条被子”来认识1/2。这,不仅是爱党、爱国、爱民的教育,也是2022年版课标中要求的“革命文化”教育,而且,让学生创造性地画一画“半条被子”,在比较中,学生会体悟到用虚线和实线、阴影和空白可以数学化地画出“整条被子”和“半条被子”,这样认识分数就突出了整体,强调了单位。

      除此之外,华应龙老师更强调了"份",因为先有了"分",才会有"份",没有平均分,就没有相等的每一"份",这等于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渗透了平均分之于分数的意义。

                       大师分享

  最后,我认真聆听了华应龙老师关于“学科育人的实践与思考”的分享。

    他把人文生活、中国传统文化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他自己领悟了的东西,化到他的学科教学当中,使他的数学教学呈现一种人文的关怀。

    其中的例子让我很触动:他借着教学“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从头到尾都在讲“成功和失败就差一点点”;教学可能性相等的“游戏公平”时,他不动声色地渗透“孝敬父母”的道理,旗帜鲜明地揭示“一切皆有可能”的人生哲理;教学“抢数游戏”的课尾,他一语道破,“我们没法改变别人,只有改变自己”;在“买披萨的故事”一课的最后,他板书“牵手差错思且行,前方自有新风景”,无不渗透着学科育人的思想,提出数学就是像半条被子一样,富含大思政教育的“化一”数学。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遇见全国小学数学名师,遇见精彩的数学课堂,遇见朝气蓬勃的学生,是我的幸运。此次“魅力教育 协同教学”课堂观摩研讨活动为我提供了交流研讨,借鉴提高的平台,我将在名师的引领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教育实践中落实新理念,探索新方法,实现新突破,不断成长,逐渐成熟,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力前行。

阅读 98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