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秋风微拂,百果增香,万木深邃。风起橘黄秋叶落,正是硕果累累时。
10月17日,为进一步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课程理念,聚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给广大教师提供合适的学习交流平台,沙湾市第二小学如期开展“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校级小课题研究之课堂教学实践系列活动。本轮系列活动围绕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及预期目标理论讲解、听课收获、反思及建议等方面展开。
魏丹老师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有效地找资料、选资料并运用好资料。
在教学的初始阶段,魏丹老师先是“扶”,她先抛出梁启超的简介,引导学生从大段资料中学会关注重点事件来理解人、学会从他的字、号中去推测其人生志向,由此得出借助资料的方法:聚焦一点,借重点事件或借人物字、号或借代表作品了解人;再是“引”,引导学生由“故”和“节选”设疑,激起学生对前文的猜测和阅读热情,在前文的阅读中感受梁启超眼中的“少年”与“老年”的区别,从而在课外资料的辅助下深刻领会梁启超对少年的期望与赞颂;最后是“放”,让孩子们在自己查找到的资料中了解“鸦片战争”前后那段屈辱的历史,再通过视频让孩子了解梁启超在帝国主义称中国为“老大帝国”后无比愤慨的爱国激情,这才是真正地“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何表达出文章的情感?对于这样一篇文字优美、气势磅礴、情感激昂的文言文,读无疑是最好的表达方式。
所以,课堂上,魏老师通过扫清字词障碍读、按正确节奏读、流利通顺地读、连贯而有气势地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把课堂变成了爱国诗歌诵读会现场,一遍遍地读,传达出了对祖国真挚的爱!
上课结束,大家进行了议课。就本堂课的设计思路及要达到的预期目标进行了探讨,对课外搜集的资料在课堂上的有效运用做了梳理和探究。
学校领导和全体语文老师全程参加了本次教研活动,以《少年中国说》这一课为例,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教育改革,教学研究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使我们的教研工作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