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爱国卫生运动的由来及含义
1952年,美帝国主义在侵朝战争中,对朝鲜和我国发动了细菌战争。在保家卫国的浪潮中,推动了群众性防疫运动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把这项伟大的运动称之为“爱国卫生运动”。
爱国卫生运动是指强化全民健康意识,养成文明卫生习惯,改善卫生条件,减少健康危害因素,提高公民健康水平的社会性、群众性卫生活动。
二、什么是病媒生物
指能直接或间接传播疾病(一般指人类疾病),危害、威胁人类健康的生物。广义的病媒生物包括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鼠类,属哺乳纲啮齿目动物;无脊椎动物媒介主要是昆虫纲的蚊、蝇、蟑螂、蚤等和蛛形纲的蜱、螨等。
三、什么是四害?
病媒生物主要有老鼠、蚊子、苍蝇、蟑螂,这四种生物对人类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在我国被称为“四害”。四害对人类最大的危害是传播疾病。
(一)老鼠可传播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斑疹伤寒、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
(二)苍蝇可传播病毒性肝炎、小儿麻痹症、菌痢、霍乱、伤寒、蛔虫病、沙眼等疾病;
(三)蚊子可传播疟疾、乙型脑炎、登革热、丝虫病等疾病;
(四)蟑螂可传播病毒性肝炎、各种胃肠炎及寄生虫病。
四、病媒生物防治
(一)蚊虫防治
世界上最致命的动物排名NO.1,属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全球记录有3亚科,35属性,3600种及亚种,中国已发现370余种。
传播疾病:
蚊子主要的危害是传播疾病,据研究,蚊子传播的疾病多达80余种。雄蚊子以植物的花蜜和果子、茎、叶里的液汁为食;雌蚊偶尔也尝尝植物的液汁,然而婚配后,非吸血不可,因为只有吸血后,才能使卵巢发育。吸血的雌蚊可传播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等。
防治措施:
1.要注意环境卫生,彻底消除蚊虫孳生地。填埋洼地、污水塘、树洞;清理闲置的积水容器,倒干积水;对有用的贮水容器、水植盆景等,定期每周更换1~2次;不乱丢饮料瓶、罐、盒;不露天堆放废旧车胎;经常检查并清理生产用的陶瓷、窖缸;清理地面、屋顶的积水;清理排水口。
2.对飞入室内的成蚊可使用拟除虫菊酯类的药物进行杀灭,目前市面常见的拟除虫菊酯主要有氯氟醚菊酯和四氟甲醚菊酯,四氟甲醚菊酯在安全性上则优于氯氟醚菊酯。一般将药液喷洒在门后、柜子后侧、桌子底部、卫生间等成蚊停留栖息的部位,也可使用蚊香、电热蚊香等进行驱赶。使用这些药物时最好避免有人在场,尤其要保护好婴幼儿。
3.纱门、纱窗、蚊帐是最环保的防蚊设施,合理使用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要经常保持纱面干净,不要破损。
4.蚊虫叮咬人体时,会分泌出一种有机酸——蚁酸,从而引起皮肤瘙痒、红肿。被蚊子叮咬后,要保持局部卫生清洁,避免搔抓。可用碱性的肥皂、洗手液清洗叮咬处;可冷敷以缓解不适;及时涂抹花露水、炉甘石洗剂、风油精等药物;被蚊子叮咬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几率很小,如果出现昏迷、呼吸困难、全身荨麻疹等严重症状,应尽快就医。
(二)苍蝇防治
苍蝇繁殖力旺盛,具有一次交配可终身产卵的生理特点,一只雌蝇一生可产卵 5~6 次,每次产卵数约 100~150 粒,最多可达 300 粒左右,一年内可繁殖 10~12 代。主要蝇种是家蝇、市蝇、丝光绿蝇、大头金蝇。
传播病菌:
苍蝇体表多毛,足部抓垫能分泌黏液,多以腐败有机物为食,因此常见于卫生较差的环境,喜欢在人或畜的粪尿、痰、呕吐物及尸体等处爬行觅食,非常容易附着大量病原体,如霍乱弧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蛔虫卵等;苍蝇具有舐吮式口器,取食时先将唾液吐在食物上,将食物分解后再食入。苍蝇饱食后即可排粪,由于它排粪频繁,失水较多,又促使它频繁取食,因而它在人们的食物上边吃、边吐、边拉,给食物造成严重污染,人吃了苍蝇污染的食物就可能被染上多种疾病。
防治措施:
1.注意保管好食物,防止苍蝇叮爬。
2.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泼污水,垃圾做到日产日清,保持环境干净整洁,减少苍蝇产卵繁殖。
3. 保持下水道、化粪池的通畅,防止堵塞、溢满,减少苍蝇的孳生。
4. 安装纱门、纱窗和风幕机,有效阻挡苍蝇的飞入。
5. 诱蝇笼、粘蝇纸都是捕杀成蝇的工具,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使用。
6. 在苍蝇活动高峰期,对垃圾箱、垃圾中转站等场所可适当使用化学药物进行喷杀。
(三)老鼠防治
老鼠的繁殖方式是胎生,是哺乳动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强的动物。全世界有鼠类大约480种,无论室内、野外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足迹,对农林业、食品和衣物等的危害很大,是城市、农村防治的主要对象。
传播疾病:
老鼠常出没于下水道、厕所、厨房、杂物堆、垃圾堆放处等处,在带菌场所与干净场所来回行动,经由鼠脚、体毛及胃携带物来传播病原菌。老鼠是很多疾病的贮存宿主或媒介,已知老鼠对人类传播的疾病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斑疹伤寒等57种。
经研究老鼠传播疾病有三个途径:
1. 鼠体外寄生虫作媒介,通过叮咬人体吸血时,将病原体传染给人;
2. 体内带致病微生物的鼠,通过鼠的活动或粪便污染了食物或水源,造成人类食后发病;
3. 老鼠直接咬人或病原体通过外伤侵入而引起感染。
防治措施:
1.化学药物防制:主要是采用高效低毒的抗凝血剂慢性灭鼠毒饵,使用过程要注意安全,防止小孩、老人、宠物误食中毒。在投放药物后3-5天,要检查是否有死鼠,及时清理,防止环境污染。
2.物理防制:1.家庭、办公室、写字楼的小家鼠比较多,用粘鼠板的效果安全可靠。粘鼠板要沿“鼠道”布放,放在门的后侧和橱柜的底部,保留3-5天可以奏效。 传统的鼠夹、鼠笼,选用油条、花生仁作诱饵,以增强诱捕作用。
3.下水道进出口采用网孔小于1*1cm的铁丝网罩,防止老鼠窜入。厨房、餐厅、仓库、熟食间、点心房的门要钉上高30cm的挡鼠板。
4.不乱扔垃圾,减少老鼠的食物来源。
(四)蟑螂防治
传播病菌:
蟑螂已被证明携带约40-50种对脊椎动物致病的细菌,如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鼠疫杆菌等,可引起食物中毒,传播肝炎、脊髓灰质炎、肺炎、结核等致病细菌。
它又是多种寄生虫的中间宿主,可携带蛔虫、十二指肠钩口线虫、牛肉绦虫、烧虫、鞭虫等多种蠕虫卵,也携带有多种原虫,其中有四种对人或动物有致病性。它也可携带真菌,中国在江苏南京和南通,也曾在室内捕获的蟑螂体内分离出多种真菌,包括大量黄霉曲病菌。
此外,蟑螂的排泄物与其尸体中的蛋白可诱发人的过敏性鼻炎和哮喘。
防治措施:
采用物理方法最为可靠,常用的方法:保持室内卫生,及时清倒垃圾、清理堆积杂物,减少蟑螂孳生场所;将蟑螂躲藏的缝隙、洞孔用水泥或玻璃胶封死,使蟑螂无处可藏,无法繁衍后代;经常查找在厨房、洗涤池下和各种柜橱角落处的蟑螂卵鞘,一旦发现将其除死,减少蟑螂的卵化数量。
化学药物的合理应用能迅速降低蟑螂的密度和数量,常用的有灭蟑螂颗粒毒饵、灭蟑螂粉笔、灭蟑螂烟雾剂等。
五、大力推进爱国卫生运动
1.人人动手,整洁环境
全民参与环境卫生大扫除,清理居室内外、房前屋后卫生死角,清除垃圾杂物,除尘防病。
2.全域覆盖,防制灭杀
全面清理鼠蟑蝇蚊孳生环境,填塞鼠洞、修补缝隙,重点做好集贸市场、宾馆、餐饮行业、交通枢纽站等公共场所消毒消杀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疾病传播风险。
3.精准应对,科学防控
积极传播健康卫生意识,多通风、勤洗手、戴口罩、少聚集,咳嗽、打喷嚏遮掩口鼻,保持安全距离,做好个人防护,积极配合社区、村、单位报备等疫情防控制度。
4.移风易俗,健康生活
当好个人健康第一责任人,使用公筷公勺、采取分餐制,摒弃不良生活方式,重视心理健康,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起居有常、动静结合、心态平和,自觉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5.低碳环保,绿色出行
将光盘行动、垃圾分类、文明祭扫等行为习惯融入到日常工作生活中,珍惜资源、节约能源,形成绿色环保生活新风尚。
六、提倡健康文明生活“六条新风尚”
1.保持社交距离
鼓励娱乐、休闲、餐饮等公共场所采取限量、预约、错峰等方式,减少大范围人员聚集活动;各类公共场所设置明显标志,倡导公众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进入医院、公共交通工具等较为密闭的场所时佩戴口罩;公共服务人员在提供服务时必须佩戴口罩。
2.勤于洗手
广泛宣传“七步洗手法”,在节约用水的前提下勤洗手;倡导公众在咳嗽或打喷嚏后、照顾病人时、制备食品前后、饭前便后、处理动物或动物排泄物后,外出回家时用洗手液(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3.分餐公筷
号召餐饮服务单位分餐制管理规范和使用公勺公筷;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托幼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全面推行分餐制;鼓励饭店、餐馆提供分餐服务,在醒目位置设置“分餐分食,公勺公筷”宣传提示。
4.革除陋习
倡导健康文明饮食,革除滥食野生动物、生肉、草乌等陋习,普及识别有毒野生菌知识,树立广大人民群众健康饮食新风尚。全面禁止非法交易野生动物,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
5.科学健身
全民参与科学健身。强化“我锻炼,我健康,我幸福”的意识,倡导全民因人而异、适时适度、长期坚持科学锻炼,形成“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每一天,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