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新生儿科吗,产房26+1周单胎宝宝马上要生了,家属要求积极治疗,请立刻来产房”。2023年7月29日下午,新生儿科值班护士接到产房的紧急会诊电话,得知是一名26+1周的宝宝马上出生,立即通知杨坤医生及接诊护士,三人组成复苏抢救团队,准备好抢救物品火速前往产房。到达产房时宝宝已顺利娩出,随即三人默契配合,宝宝在气管插管复苏气囊加压通气下顺利转送至新生儿科。
“18:45入科”,监护室内值班护士们早已做好充分的准备,“测血糖7.4mmol/L”,“体重900克”,“暖箱已预热完毕”,“呼吸机已连接完成”,医护人员有条不紊的开展着一系列抢救工作,一场“生命保卫战”正式打响。
考虑因早产致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引起的呼吸窘迫,杨坤医生第一时间为患儿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用于改善患儿呼吸困难。本着尽早撤机的原则,尤其是极早早产儿,需要更专业更灵活的救治方案,主任姚国多次调整呼吸支持方案,第5天时成功撤机改为无创CPAP辅助通气,第67天,全停氧疗,自主呼吸。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尤其是这种极早早产宝宝,护理尤为重要,在护士长的带领下组建了以骨干护士张琳为首的护理团队,制定了严格的护理计划,以早产儿发展性照顾为主要措施。根据胎龄和日龄设置暖箱温度和湿度,保证其生长需求。通过暖箱罩遮盖暖箱来营造昏暗的环境,为宝宝建立24h昼夜循环,控制病室内的声音,减少噪声,同时将包被围成鸟巢式来包裹宝宝,为宝宝营造了舒适的睡眠环境,在日常护理中,所有操作集中进行,每一项操作都温柔谨慎。
因为不会吃奶,需要长期补充静脉营养,所以PICC植入势在必行。当宝宝生命体征稳定后,7月31日,主管护师李丽为这位mini宝宝在右下肢置入一条“生命导管——PICC”,为宝宝长期营养支持提供了保障。
“为了减少频繁交接班,新生儿科采取12小时轮班制,为住院患儿提供24小时无缝化护理。在照料这些“mini宝宝”时,我们的“临时妈妈们”用满腔的母爱,让每个早产宝宝感受到温暖。一个宝宝重获新生的那一刻,亦是一个家庭的重生。”褚护士长说。
宝宝一天天长大,从一开始的禁食到鼻饲奶,再到自行完成奶量拔除胃管,从体重900克增至1000克、1130克,直到出院时的2220克,她一直在“闯关打怪”,努力适应着这个世界。
你若提前来,天使也会在!在NICU医护团队的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下,10月13日,出生胎龄仅26+1周的极早早产儿宝宝在泰安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NICU)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勇敢闯过重重难关,住院77天顺利出院。这是新生儿科救治的孕周最小且无一并发症的早产宝宝。未来新生儿科也将会继续“一切为了孩子”的服务理念,以严谨负责,勇于创新,通力协作的工作状态,不断提升医护能力,给予超早产儿一个救治机会,为每一位早产儿提供最优质的医护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