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能够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建构游戏一直都是深受孩子们喜欢的一种创造性的游戏。
建构材料具有规则性和可操作性、灵活性的特点,孩子们通过堆积、拼插、搭建、排列、垒高等方法,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想象为中心,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各种不同建构材料进行动手构造物体或搭建建筑物,实现对周围现实生活的反映,更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初体验
大三班小朋友第一次进行纸箱搭建,都表现出异常的兴奋和激动,一眼看过去都是孩子们忙碌的身影,混杂着嘻嘻哈哈、叽叽喳喳的声音,不亦乐乎。
“这些纸箱子太好玩了!”
“我们搭了一个很高的房子。”
“阿合特列克抢我的纸箱子。”
“他们把我们搭建的弄倒了。”
......
🤔教师思考:从第一次的游戏中可以看出孩子们是非常喜欢搭建的,有很强的兴趣和意愿,由此我们进行了关于搭建的亲子调查,了解孩子们搭建的前期经验。
亲子调查
🤔教师思考:完成亲子调查后,孩子们也积累了关于搭建技巧的经验,都想着要搭建高高的房子。
第二次游戏
看着孩子们兴奋的在搭建,古老师也加入其中,把运动的爬行垫拿来当房顶,范梦晗马上领会老师的意思,拿着纸箱子往上垒。
不一会儿范梦晗叫来好朋友阿茹江,学着古老师的样子,也拿来爬行垫作房顶,盖了长长的房子。
🤔教师思考:1.孩子们有了搭建的前期经验和知识积累,促使他们有搭建高楼的想法和兴趣,不满足简单的堆积和垒高。2.教师在游戏中主动支持游戏材料(爬行垫),并加入孩子们的搭建,拉进了师幼关系,影响孩子们的搭建想法,发现可以加入其他材料进行组合搭建。3.范梦晗和阿茹江的两人搭建,逐渐发展到多人搭建,用自己的搭建成果,自豪地吸引到其他小朋友的加入,社会交往得到充分的提高。
第五次搭建
小朋友把爬行垫加入纸箱搭建后,每天都在给房子盖房顶,有的用一张垫子,有的用2、3张垫子,都是一层。
这一天,叶尔萨那提有了新的想法,引起同伴的注意,一起搭建了三层的房子!
🤔教师思考:从一层房子到三层房子,从封闭垒高到架空,孩子们的想法有了新的突破,搭建技巧有了新的提高。
第八次游戏
有了叶尔萨那提的三层房子,小朋友们纷纷效仿,搭建了很多的三层房子。
🤔教师思考:1.曾韵涵用点数纸箱的数量,利用数学的+1、-1“取掉一个”,来确定每一个纸箱支撑的高度,让爬行垫能够平衡、稳固地搭建在纸箱上。2.同伴中出现新的想法,王瑞依先是否定再到认同,并且模仿曾韵涵点数,发现数学的有趣,巧用点数。3.同伴中有了分工,有的搭建,有的运送纸箱,各忙各的;同伴需要帮助,马上上前共同完成,合作意识增强。4.能够为共同搭建的成果感到骄傲、自豪。
第十次搭建
因为搭建越来越高了,小朋友遇到了问题——够不着,那怎么解决呢?
李洋提出:“踮起脚就行啦!”
努热爱说:“可以让老师帮忙。”
王瑞依说:“跳起来。”
常哲宁说:“我们能不能拿下面的板凳,我用鸡蛋托搭建的时候就用板凳的。”
我说:“下面所有的材料,你们都可以用。”
常哲宁又说:“那我们一会儿肯定能搭5层的。”
🤔教师思考:1.孩子们借助外物来帮助自己够高,利用板凳的增加完成高度的递增。2.垫子有四个边、角,孩子们在垫子的四个角放了四幢椅子,合作把垫子从低处往高处传递,直至放顶端,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第N次搭建
师:我们分四个小组,选四个组长,组长再选自己的组员,组长要管好自己的组员,组员也要听组长的安排,完成自己组的搭建。
🤔教师思考:看着小朋友们的搭建从独自游戏到合作游戏,她们的合作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教师主动选择组长,再由组长选择组员,把游戏的主导权还给孩子,激发孩子们合作意识的展现,从讨论设计图、组员分工,到完成搭建,组长总结分享等,孩子们的团队合作得到充分的提高。虽然其中组长和组员发生了小矛盾,也是孩子们对领导者角色的一次体验,能够更好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材料收纳与整理
根据每一次小朋友的游戏分享,收集了关于材料收纳与整理的问题,于是有了以下的解决办法。
🤔教师思考:在建构游戏中,每一次的往返搬运材料和收纳整理,孩子在其位也会迁移生活经验,从中发现问题,改进游戏方式,模仿大人,从乱七八糟到井然有序,观察、比较、分析物体的特征,从而发现物体特征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指南》中指出:“要重视游戏和生活带来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积木游戏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自主搭建,有意识的选择材料并进行综合运用,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建构。在培养幼儿任务意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更上一层楼,精彩还在继续!
编辑:廖健冰 朱帕尔
审核:张雪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