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明净金风爽,丰收硕果枝头藏。为加强新课标理论学习,促进区域之间的交流,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效率,深圳市艾进达名师工作室在艾进达教授的组织下,于10月17日在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星河学校进行龙岗区初中化学新课标主题教学研究活动。本次活动围绕“新课标新理念”开展的示范课和专家讲座,让老师们深深的体会到化学如此有趣,是一场魅力与智慧的饕餮盛宴。
立足课标 示范引领
此次示范课由龙外(集团)星河学校陈海燕老师执教的《水的净化》。陈老师取材于生活进行导入,泥水用家用滤网和纸巾过滤一下,有什么不同现象?通过学生的观察解决问题。接着,陈老师通过视频对自来水厂的过滤过程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自来水如何进入家庭中。陈老师也对静止沉淀和吸附沉淀效果进行展示,同时,巧妙的设计实验,用絮凝剂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除了产生胶状物,还能看出量筒的示数也发生了变化。
陈老师让学生总结实验室过滤的步骤,重点在过滤的操作,强调注意事项、引出玻璃棒的作用、总结过滤操作适合分离的混合物状态,一步步引导学生,从仪器名称到实验步骤,从步骤中详细分析若没有按照要求实验会出现什么结果,以及对后面学习的物质除杂进行铺垫,整个过滤操作分析透彻全面,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实践能力。接着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合作探究,实验后进行成果分享,同时陈老师对实验过程进行数据收集,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实验成功的小组给予肯定,实验失败的小组进行鼓励,只要动手操作,实验都是一次体验和收获。
陈老师在学生实验中设置了一个小“心机”,“为什么过滤后的水是澄清的粉水呢?”从而引出有吸附能力的“神秘物质”-活性炭,总结活性炭的作用以及具有吸附能力的原因。接着兑现承诺,让学生体验:如何自制微型净水器?通过仪器的组装、过滤吸附等步骤,发现每个小组过滤都很慢,进而让学生知道净化水的不易,养成爱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最后,陈老师以日本排放核废水作为结课,让学生思考带给我们的危害有哪些?整节课陈老师以幽默的语言、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快乐学习,同时丰富的活动设计、问题分析、成果分享等形式,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和质疑精神,体现新课标新理念。同时,老师们感受到听课是一种享受,很接地气的课堂、实用的学生实验、对问题的深入剖析和用实验验证理论知识,给老师留下难忘的听课体验,对新课标新理念有了更好的认识以及在课堂中对新课标的巧妙运用。
评课促思 设计为本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听课结束后,陈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梳理,从水的成分出发,追本溯源让学生理解水的净化步骤以及了解净化的不易,提倡爱护水资源。
艾进达老师进行总结并隆重介绍了评课专家张秀莲教授,张教授是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学科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化学学会应用化学学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张院长对陈老师的示范课给予高度的肯定,从三个方面突出亮点:贴近生活情境,利用生活中的筛子、纸巾、纱布等易取材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中心,体现新课标理念的核心素养,小组合作、学生展示、实践与分析相结合,培养学生质疑和学习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贯彻新课标理念,结合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整节课意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是一节值得学习的优质课。
接着,张院长带来微讲座《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张院长从当前教育教学政策要求提出教学设计元素-基于学习成果的教学设计(OBE理念),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张教授以水的净化为例,提出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细化核心素养的目标。教学设计元素-有利于学生把碎片化知识转变为结构化知识,同时对设计元素中的学习路径设计与导航,从情境→问题→探究→结论→迁移应用理解教学设计元素。张教授还提出教学设计中的课程资源利用,设计的最终目的让老师认识到不能闭门造车,需要关注社会、国家发展战略,将新课标理念与教学情怀贯穿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社会意识与责任感,作新时代的主人。
建设课程 思行合一
本次教研压轴的是莫尊理教授带来的讲座《新课程背景下(化学)课程资源建设》。莫教授是西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化学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核心期刊《化学教育》编委、教育部国家高等学校评估专家等,是化学届的泰斗。莫教授以三次难忘的经历开场,语言幽默风趣,同时表达对本次讲座的重视,让老师们感动。
莫教授为我们从课程资源的开发讲起,对新时期背景下的新课程资源观进行了展示,提出生活处处是资源、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等观点,同时为我们讲到课程资源具有多样性、具体性、价值潜在性及多质性等特点,在课程资源分类及注意问题上引领我们思考,让我们深刻领悟课程教学资源的重要意义及实践方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堂精彩的课需要千锤百炼、集思广益、博取众长,才能绽放智慧的光芒。一场接地气的讲座,可以帮助我们拓宽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和能力。知行合一,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学有所长,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最是一年秋风好,金风玉露送秋实。相遇是美好的开始,研学是温暖的共育,携手前行,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激发智慧的火花!